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栏目导航
花帽傩舞亮山间:毛南族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
描述: 毛南族姑娘 在桂西北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南部,居住着一个神奇而古老的民族――毛南族。毛南族的族称,在历代的汉文史籍中,曾有茅滩、茆滩、茅难、冒南、毛难、毛南等不同的写法。尊重本民族人民的意愿,国务院于1998年6月5日批准同意将“毛难族”改为“毛南族”。毛南族的《创世歌》和《谭氏始
临桂傩舞 悠然起舞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
描述:塘北村的傩舞面具 □赵积亮 临桂塘北村是自治区级双文明村。300多户人家的村子,民风淳朴,以牌灯表演闻名,并保留着起源更早的傩舞。 傩舞,古称傩礼,俗称跳神。据考证起源于奴隶社会,盛行于唐宋明清。清嘉庆七年(1802年)《临桂县志》记载:“今乡人傩,用巫者为之跳神 ,其神数十,辈以令公为最贵。
中国傩舞走上复兴之路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
描述: 古朴神秘的江西石邮傩舞 “30多年前,这还被当成迷信活动而被禁止,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却喜欢上了跳傩舞。”正在江西省万载县举行的首届傩文化艺术节上,75岁的傩舞老艺人丁根生看着“徒孙”们的表演,笑容满面。 跳傩舞,俗称“跳魈”,又称“搬案”。跳傩者头戴面具,身着古装,手执各种兵器,在民间打击乐
汉傩舞再现永城芒砀山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
描述: 汉傩舞 4月29日至5月8日是永城市芒砀山古庙会,以芒砀山泰山奶奶庙为中心,占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一处以物资交易、旅游观光、信息交流、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庙会,也是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民间艺术节。 今年的古庙会期间除了极富汉文化特
巨型傩舞面具亮相婺源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
描述:一座高3米、宽2.4米、重达500多公斤的巨型雕塑傩舞面具,近日亮相江西婺源县民俗风情街,成为中外游客观光旅游的一大亮点。这具傩舞面具比堪称中国傩面具王———贵州千年古槐雕刻的傩舞面具高0.5米、长1.05米,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大傩戏面具。这具雕塑傩面具由八十大王、魁星和金蟾三幅面具组成。据传,八十
万载傩舞重现生机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
描述:本报讯被称为中国舞蹈“活化石”的江西万载傩舞,曾一度陷入低谷,濒临消亡。如今,这一“活化石”重新活跃于该县各乡村,并涌现出黄茅马鞍岭、株潭同胜、潭埠池溪等7支傩舞队。这是万载县着力抢救民间艺术出现的喜人变化。万载有着1700多年建县历史,民间文化十分丰富。近年来,受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加上缺乏有效的
精彩傩舞将亮相戏剧舞台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
描述: 本报讯8月6日,笔者从南部县文体局获悉,南部县将开发傩舞,并将杜家班傩戏中的精彩傩舞搬上戏剧舞台。 杜家班傩戏是南部“四绝”之一,创办于清雍正年间,是由最初的“跳端公”演变而来的,它吸纳了评书、川戏、跳神步法、祭神法式等精华,借鉴了木偶、川戏、京戏等人物脸谱绘画手法,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被
上页 1 2 3 ... 27 28 29 ... 362 363 364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