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柳斌:人的爱心和善心的培养,要靠教育

柳斌:人的爱心和善心的培养,要靠教育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柳斌:人的爱心和善心的培养,要靠教育

【简介】$T〖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有:《关 于基础教育的思考》(上 海教育出版社)、《关于 素质教育的思考》(江苏 教育出版社)、《柳斌谈 素质教育》(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 主编的书籍有:《中 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 录》(江苏教育出版社)、 《小学教师之友》(人民 教育出版社)、《古诗词 诵读精华》(人民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502

【正文】

$T〖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有:《关 于基础教育的思考》(上 海教育出版社)、《关于 素质教育的思考》(江苏 教育出版社)、《柳斌谈 素质教育》(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 主编的书籍有:《中 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 录》(江苏教育出版社)、 《小学教师之友》(人民 教育出版社)、《古诗词 诵读精华》(人民教育出 版社、广东教育出版 社)、《中小学教学全书》 (上海教育出版社)、《小 学生课外精读》(人民文 学出版社)等。 柳斌在中国作文高 峰论坛上振聋发聩的发 言:“学生只有学好了作 文,才能学好语文,学好 了语文才能提高你的生 存和工作能力,作为中 国人,首先还是要学好 自己的母语。” 柳斌语录 >>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 生是缺乏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 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 涵浅薄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只重视 应试的学校是呆板沉滞的令人窒息的学 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 没有希望的民族。鉴于此,我们希望社 会、家庭、学校都能引起重视,给孩子们 认真补上课外阅读这堂课,决不能让孩 子们成为另类“文盲”。 >>在义务教育阶段要缩小地区之间的 差别,在同一地区,要缩小城乡差别,缩 小学校与学校之间差别。教师晋级要有 到农村任教的经历,校长和骨干教师要 有交流。这些措施有利于缩小校际之间 的差距,也会大大地缓解目前大家感觉 非常头痛的择校生高收费的不合理现 象。 >>当前德育以及整个素质教育遇到了 一个很大的难题:由于社会以文凭为本, 教育就以考试为本,学校就以分数为本, 学生就以应试为本。这种情况不改变,德 育能有它的位置吗?可见,一定要把道德 教育、道德行为训练普及到整个社会中 去,学校的德育工作才推得动,才有成 效。 >>义务教育经费的运转方式很明确、很 具体、很到位,国务院规定由中央和省级 财政向地方财政支付,由地方财政直接 拨付到校,避免了各级地方财政或教育 机构挪用、截留的弊端。大概有三五年, 我国义务教育就可以走上完全免啦杂费 的历史新阶段。 >>义务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知 识水平,还要培养创新精神,加强实践能 力,提高道德水平。这些目标都实现,才 是成功的义务教育。如果不改变目前在 教育中存在的单纯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 倾向,那么其他的目的都有被冲击被削 弱的危险。因此,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写 到法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E “思考能力和 想象能力是培养 科学精神的基础 “有一次,‘知心姐姐’卢勤和小记者 们来采访我,一个12岁的孩子问我:‘柳 爷爷,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事?’我 很兴奋,脱口而出——捉小鱼小蟹。小时 候,我住在农村,我家旁边有一条河,里面 小鱼、小虾、小螃蟹可多了。我很会抓小 鱼,双手轻轻插入水里,就能捧起一条来。 我和小鱼玩一会儿,再把它放回水里。抓 螃蟹最有趣,夜晚打着灯往河里一照,河 边被照得通明,螃蟹一见亮就躲了起来。 这时,只要你轻轻搬开河里的石头,就会 看到小螃蟹全都在石头下面……卢勤被 我绘声绘色的讲述迷住了,可那几位小记 者却愣住了,脸上表情平淡,没有兴奋,只 有陌生。我觉得很难受,成人社会应该把 孩子放回大自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好 奇心,不要老是让他们坐在课堂里,与课 本为伍。”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 卫委员会委员柳斌向记者这样说道。 柳斌表示,科学教育对于中国学生来 讲,仍然是一个亟须通过教育改革予以解 决的重要课题。“对科学教育的问题要历 史地看。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各地 都进行了教育改革,科学教育还是逐步得 到了加强。不仅开展了科学知识教育,还 注重培养科学精神。中国科协每年开展的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出了不少新的 东西,还有的学生获得了专利。但我们应 该看到,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大面积’上 受到了片面应试教育的制约和束缚。把高 考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迫使 多数学生为片面应试而奔波,几乎所有的 时间都花在应试上。此外,考试命题也不 科学,现在的考试实行所谓的标准化,学 生只有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对自己去获取 知识、应用知识无暇顾及,更谈不上对思 考能力的培养,谈不上对科学奥秘的探索 与研究。这种应试教育制度在很大程度上 束缚了青少年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的培养 和提高。” 当记者问分科太细是否阻碍科学教 育的推行时,柳斌说:“提倡科学教育,分 科的教育与综合的教育不是问题的症结, 问题的关键是应试教育忽视学生思考能 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而这两种能力正是 培养科学精神的基础。青少年对客观世界 感兴趣,有天然的好奇心,可是家长和学 校老师绝不允许学生对课本课堂之外的 事物表示一点兴趣,绝不允许学生拿一点 时间精力培养自己背书做作业之外的一 切业余爱好。可以说,应试教育扼杀了中 小学生的科学精神的培养。” 柳斌表示,相比之下,学校之外的科 普好一些,得益于青少年宫、科协等校外 教育机构开展了不少科技活动,且大多得 到孩子们的喜爱和欢迎。但有的青少年宫 也在帮助应试,英语兴趣班帮着孩子背单 词应付考试,变成营利的助学机构,不再 名副其实。 “政府应举起 素质教育的旗 帜,对极端的片 面应试教育应采 取措施予以纠正 和制止 柳斌认为,现在应试教育有严重 回潮的势头,柳斌对此忧心忡忡:“现 在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低主要 是因为办学条件差,没能按照规定的 标准配齐教学设备、文体器材、场地 等。”教育经费长期不足,使农村学校 人均公用经费标准长期处于严重不 足的状态。两免一补政策将缓解农村 义务教育的财政困难,大大提高农村 义务教育质量。现在高考升学率看上 去是提高了,但同时又在追求清华北 大率,应试教育严重反弹!有的学校 甚至把考上大学的学生名单刻在墙 上,以此来激励低年级的学生考上更 好的大学。农村的职业教育也不再被 纳入教育的主流,很多地方的职业中 学甚至办不下去了。2004年,以素质 教育闻名的南京,高考升学率不如苏 北一些县级中学,引发了一场‘县中 模式’与‘南京模式’的争论,一些百 姓问责素质教育。我觉得这种争论本 身就是片面的。” 原因何在?柳斌指出:“首先,各 级政府对素质教育的倡导减弱了。如 果政府不倡导,素质教育不会自己产 生,也不会自行走向成功,所以政府 应举起素质教育的旗帜,对极端的片 面应试教育应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和 制止。这次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又强调 推进素质教育,我很高兴。还有更深 层次的原因在于我国的人才使用标 准。如果仅以文凭学历作为选拔和使 用人才的标准,无疑会加剧应试教 育。如果以能力和业绩为依据选拔人 才,那人们也不会不顾一切地追求高 学历。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决 定提出人才改革的整套设想,我认为 这肯定会逐步扭转现在用人仅看学 历的现状。现在深圳出现了硕士生找 不到工作,而一位8级技工年薪二三 十万的情况。这就是凭本事吃饭,如 果这样大家就不会盲目追求高学历 了。” “以分数筛选界定学生好坏的考 试制度,以帮助学生获取文凭为目标 的教育制度,以文凭为选拔人才标准 的人事制度,这三个制度一定要进行 配套改革,应试教育才会逐步退出历 史舞台!我们的科学教育才会有希 望,我们的科学才会有希望,才能为 国家的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有教育思 想、懂教育的好 校长,才能带出 一个好的教师 队伍 柳斌不久前就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这个话题接受了《光明日报》的专访。他 认为国家的考试制度、评价制度、社会的 评价标准实际上还没有走出旧的轨道,仍 用单纯的升学率甚至是用高分率来评价 你教育的成绩、教育的成败,这就使得很 多学校急功近利,把自己的教育行为局限 在应付考试上。只要能够应付考试,只要 能够在高考中取得高升学率,他就成功 了;否则就失败了。而且,这个成功或者失 败,同校长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是很紧 的。这就是为什么素质教育已经喊了这么 多年,进展仍然很困难的原因所在。这只 是就教育而言,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 因,那就是我们国家的人事制度、劳动就 业制度的改革还没有到位,还基本是唯学 历左右、唯文凭左右,这张文凭、这个学历 的取得主要是靠这场考试。“所以我们的 教育、我们教育系统的大部分活动是围着 考试的指挥棒转的。我们天天在讲教书育 人,但是有多少人在认真思考如何育人 呢?又有多少时间花在探索育人的教改道 路上呢?” “不能不应试,但光应试行吗,应试这 条路走下去会是什么?我们的国家、我们 的社会向教育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要求,单 靠应试是无法满足的。我们的考试考善良 吗?考诚信吗?勤劳、爱国、敬业、乐群、进 取、达观所有这些,我们的考试里边都不 考,而我们国家现在对提高公民素质的要 求恰恰是需要这些东西。我们对我们培养 的人,需要他们善良,需要他们诚信,需要 他们敬业、爱岗,也希望他们乐群、进取、 达观,更需要他们爱国。” “因此我说,就某种意义而言,一个好 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因为办好这所 学校需要靠校长,他处于办学的一种核心 地位,处于一种决策地位。他的思想、他所 做出的决策对学校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景 山学校是这样,力迈学校也是这样。就是 要有一个好校长,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 子,尤其是需要有教育思想、懂教育的好 校长。也只有这样,才能带出一个好的教 师队伍。” $F相关链接$E $T柳斌谈德育 提高德育实效性要从“求实求新求活”入手 德育不是一般的重要,它应当成为整个 以培养人、帮助人全面发展为己任的教育事 业的核心,应当放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 的首位。 在河南信阳的会上,许多同志都谈到了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还是要从求实、求新、求 活三个方面深化改革入手。求实是要从实际 出发,贴近青少年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 求新是要紧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求 活是要讲求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化、个性 化。实了、新了、活了,实效性也就会随之而 来。 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改革,下大功夫走出 德育知识化的狭小圈子,走出德育应试化的 狭小圈子,让德育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 到现实的青少年中间去。 求实、求新、求活并不是一个抽象的伦 理问题。现实生活中大量的道德问题时时在 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就拿培养爱心、培养善 心来说吧,已经是十分紧迫的课题了。在市 场经济社会中,人们体验了“知识恐慌”、“智 慧恐慌”、“本领恐慌”,在知识本领中这些方 面有危机感。然而道德呢?爱心呢?善心呢? 这些更为重要的方面并未引起大家更多的 关注。人们竭力追求知识和本领,但许多人 不懂得“一颗博大而真诚的爱心可以让你拥 有一切”。人们竭力追求智慧,但许多人不懂 得“离开了善心的智慧会使人变得邪恶”。如 果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没 有爱心,没有善心,能说这教育是成功的吗? 现在,把友善教育让给宗教,把爱心教 育打成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们现在正在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 会。我们的德育工作应当把培养尊重、诚信、 宽容、同情、谦让、扶贫助弱等仁爱、友善的 品质作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日程。 我们要理直气壮地重视爱的教育、善的 教育,把它纳入做人教育之中,使“其为人也 善”重新成为做人的美谈。 性本善也好,性本恶也好,性本无善恶 也好,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人的爱心和善心 的培养,要靠教育,而教育要从小抓起。所谓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应当说是一个 真理。$E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