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地方名人>文献资料>报纸>  巍巍贺兰山 悠悠闽江情

巍巍贺兰山 悠悠闽江情

日期:2020.08.11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巍巍贺兰山 悠悠闽江情

【作者】 吴烈文 刘庆宇 林茂阳

【简介】闽宁两省区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从单向扶贫走向合作双赢,携手并进,历经十载。驻足回首,细数累累硕果,充满丰收的喜悦和兄弟般情谊。闽宁扶贫协作成果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200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在一份闽宁扶贫协作调查报告上批示:福建、宁夏扶贫协作的

【出版日期】2020-08-11

【报纸名称id】320700000236

【正文】

闽宁两省区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从单向扶贫走向合作双赢,携手并进,历经十载。驻足回首,细数累累硕果,充满丰收的喜悦和兄弟般情谊。闽宁扶贫协作成果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200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在一份闽宁扶贫协作调查报告上批示:福建、宁夏扶贫协作的做法和经验应该认真总结并予以宣传。闽宁协作的成功经验对搞好全国扶贫开发、加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十载真帮实助 十载累累硕果时光追溯到1996年。尽管福建省经济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外向型经济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走向国际市场,但在东部沿海地区,福建省的经济实力仍居于中等位次,闽西北山区还集中了不少贫困人口。而在宁夏,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发展不均衡,出现北富南穷的不和谐局面。包括宁夏南部山区76万村民在内的全国8000万贫困人口,成为党中央、国务院最牵挂的人群。这年夏天,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英明决策:东南沿海10个较发达的省市,协作帮扶西部10个较为贫困的省区。福建与宁夏结成“亲家”。3400万八闽儿女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份责任,充满着浓浓真情的两地协作从此开始。10年互助耕耘换来10年丰硕成果。福建继续保持东部省份的发展优势,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487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542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40元,经济总量占全国第11位,人均GDP位居全国第7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福建立足于祖国统一和发展大局,加快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构筑服务西部大开发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认真落实完成闽宁对口支援工作。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6.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96万,2005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99.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93.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8元。山区八县(区)贫困人口由原来76万人变为15.2万人。10年来,福建省共无偿援助宁夏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发展基金1.65亿元,对口帮扶市(区)共无偿投入资金9520.6万元,福建省社会各界共捐赠物品折款约6988.2万元。按照各次联席会议纪要精神,福建共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0.8万亩,打井窖1.5万口,建移民点两处,搬迁移民1400户、7000人;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业、养殖业特色基地,实施人工种草40万亩;菌草技术扶贫扶持菇农近1万户,其中有一部分菇农通过种蘑菇已摆脱了贫困;建设了90个闽宁温饱示范村,通过示范村试验示范,带动了周围其它村脱贫致富;建成了785座农村科技文化中心(所),贫困村利用它对农民进行科技文化培训,培训农民6万人,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在25万亩小麦地中试验示范推广“旱地宝”,粮食增产在10%左右,经济效益显著;培训农民实用技术达7.5万多人次,培训并组织赴闽劳务人员2.5万人,新建和扩建学校126所,援宁教师468名,救助失学儿童和辍学学生3.4万人,青年医疗志愿者63名,援建医院82所,赴宁和赴闽干部交流124名,对1525名干部和人才进行培训。这些资金和捐赠对促进宁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0年来,福建企业家及商户来宁已发展到1000多家,福建在宁人数发展到3000多,在宁总投资已达到50亿多元,安置当地劳动力和下岗职工10000多人。政府高度重视 完善协作机制闽宁两省区党委、政府为确保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任务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和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互访制度,建立对口帮扶组织机构,分别成立了闽宁对口帮扶领导小组。两省区党委、政府都有分管领导参加,党政主要部门均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福建对口帮扶宁夏办公室和宁夏扶贫开发办公室已成为闽宁两省区对口帮扶和经济协作的桥梁和纽带。闽宁两省区每年都要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会议由两省区轮留主办。两省区党委、政府对联席会议非常重视,主要领导除特殊情况外,一般都参加。会议重点总结上一年闽宁扶贫协作工作,安排部署下年度工作,研究和解决扶贫协作中出现的问题,指导闽宁协作健康发展。每次会议都要签署《会议纪要》,用于指导下一步工作。10年来,闽宁扶贫协作中的主要工作和重大决策都是在联席会议上形成的,闽宁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已成为两省区对口帮扶的重要内容。领导小组每年还不定期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对口帮扶工作,制定推动对口帮扶深入发展的鼓励政策,组织协调市县结对帮扶,注入财政资金建设扶贫项目,发动全社会开展扶贫济困等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指导对口帮扶工作顺利开展,引导和推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不断向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推进。采取互派干部挂职、定期组织宁夏区县两级干部到福建进行培训、考察学习等办法,加强贫困地区干部队伍建设,使宁夏干部转变观念,增长才干,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10年来,福建共派出44名挂职干部在宁夏固原市和8个贫困县任副市长、县委副书记或常务副县长、县长助理。这些挂职干部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管理经验、扎实灵活的工作作风、吃苦敬业的执著精神等,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树立了榜样。宁夏选派80名县、乡级干部到福建挂职,选派1525名党政干部、企业管理干部、妇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到福建接受培训。宁夏到福建挂职和培训的干部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学到了经验,增长了才干,回到原岗位后,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市县结对帮扶 项目促进发展对口帮扶的落脚点在“实”,他们设立了闽宁扶贫协作发展基金。自1997年开始,福建省财政每年拿出1500万~1800万元资金,无偿支持宁夏贫困地区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困难。截至2004年底,援助资金总额已达1.65亿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宁南山区8个县到村到户项目建设,主要有修建基本农田、打井窖、改善水利设施。在修田打窖的同时,还重点扶持发展支柱产业——结合各县调整产业结构、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重点在山区各县发展了菌草、马铃薯种植,在隆德县、彭阳县和西吉县发展了中药材,在彭阳县、原州区和同心县发展了经济果林,在海原县、泾源县和盐池县发展了种草养畜,在泾源县和西吉县发展了种桑养蚕等。这些适宜该地区发展的种养项目,已形成了不同规模的基地,有的已基本形成了产业。目前,西海固以种草养畜为主导、以特色种植为补充的产业结构基本定型,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闽宁两省区商定,由福建经济实力较强的8个市(区),对口帮扶宁夏8个贫困县(区)。10年来,先后由厦门市的同安区、湖里区对口帮扶海原县,开元区、集美区、思明区对口帮扶泾源县;福州市的福清市、鼓楼区对口帮扶盐池县,长乐市、台江区对口帮扶隆德县;莆田市的莆田县涵江区、荔城区对口帮扶西吉县,漳州市的龙海市、芗城区对口帮扶彭阳县,晋江市、泉州市鲤城区对口帮扶原州区,石狮市、泉州市惠安县对口帮扶同心县。帮扶市(区)还分别抽调优秀干部到被帮扶县挂职,直接参与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对口帮扶市(区)每年都拿出一定资金支援贫困县,共为贫困县无偿投入资金达9520.6万元,帮助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帮助修建希望小学等,有力地推动了贫困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解决宁夏贫困地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由两省区共同投资在宁夏有水利条件的地方,建设移民基地,作为两省区对口扶贫协作的示范工程。1997年7月——1998年9月在宁夏贺兰山下的荒滩上建成了一个新型的村镇——闽宁村。从远在300多公里的西吉县,搬迁移民1100户、6000人,在闽宁村安家落户。福建省农林大学还派技术人员帮助发展菌草生产,使部分搬迁的贫困户建棚种菇,走科技发展的路子。在两省区的共同关怀下,闽宁村的贫困人口不但很快解决了温饱,有些已脱贫致富。目前,闽宁村已改为闽宁镇,经济和社会有了较大发展。据新华社报道,闽宁镇的村民惠涛一家的人均年收入已从当初的500元增加到目前的三四千元。惠涛说:“现在车子也有了,电视也有了,房子也都盖好了,一间房子里有一台电视。”福建省石狮市与对口帮扶的宁夏同心县合作在同心县建设石狮镇,1998年8月破土动工,目前已开发土地7000亩,搬迁1400人,农民搬入新居后的生产生活有了较快发展。经贸科技合作 创新扶贫思路经过10年努力,闽宁两地以投资共建型、市场拉动型、科技开发型、资源互补型、人才培育型、结对友好型等多种方式协作,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合作、社会支持、市场运作的新机制,由单纯政府援助发展到全方位经济贸易合作,并与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成功的经济协作路子。两省区把企业合作作为协作的重点和潜力。福建将信息、人才、资金、管理优势不断向宁夏输入。宁夏以土地、劳动力、农产品、电力为优势不断与福建合作。福建来宁企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投资项目主要涉及淀粉加工、铝型材加工、抗旱产品加工、皮毛加工,化工原料、建筑材料、电焊条生产以及机电产品销售、房地产开发、旅游酒店和社区医疗服务等。铝型材、木材、化工产品等不但在宁夏成为龙头企业,在西北也属骨干企业。福建一些来宁企业,不但填补了宁夏的行业空白,同时也成为行业经济的支柱。其中宁夏亚湾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宁夏新思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宁夏西部实业有限公司、宁夏太阳神大酒店有限公司、宁夏中天创新工程有限公司、宁夏日盛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福建省同时积极组织省内企业到宁夏举办或参与各种形式的经贸洽谈会,利用厦门“9·8”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福州招商月、“5·18”海峡经贸洽谈会以及其它经贸活动等“窗口”,为宁夏招商引资、拓展对外贸易提供舞台。福建通过“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积极开展项目技术合作;同时与宁夏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推进宁夏科研技术成果在该省的推广应用。两省区还进一步加强旅游合作。加强双方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的合作,实现旅游信息共享;对各自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整合,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共同打造、推广若干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双方旅游市场管理的合作,开通旅游绿色通道,建立无障碍旅游服务机制。双方争取尽快开通银川至福州或厦门的航线。在帮扶的方式上,从资金、项目带动扶贫,提升到转变人的观念,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扶贫先扶智,增强发展后劲。正如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所说,福建不仅给宁夏带来了项目和资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带来了优良的工作作风,也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开拓进取的意识,对推动宁夏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和促进该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闽宁对口帮扶援助的资金,不是以救济方式直接发给贫困户,而是以开发的方式,集中资金、集中贫困人群、集中具有当地经济优势的特色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如修梯田、打井窖、种蘑菇、种草养畜等。这些项目已在贫困地区形成了不同规模,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宁夏农村科学技术应用落后这种情况,福建省动员科研部门利用科学技术开展扶贫活动。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林占熺所长来宁考察后,认为宁夏可以发展菌草生产,于是派出菌草技术人员来宁试种蘑菇大获成功,菌草技术便被列为闽宁扶贫协作的重点项目。自1997年起,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先后派出9批145名技术人员到宁夏传授菌草扶贫技术,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专家林占火喜教授亲自到宁指导培训技术骨干,并分别在宁夏彭阳、固原、海原县和闽宁村建立食用菌示范点。他们先后在全区发展菌草种植农户1万多户。一些农户由原来不懂种食用菌到会种,进而利用种食用菌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由传统型农业转变为科技型农业的道路,将过去由“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在基础教育方面,福建采取改善办学条件、选派优秀教师支教、培训骨干教师、学校间结对子、救助失学儿童等方法,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采取培训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开展劳务输出等办法,变“人口包袱”为人力资源,既为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又使贫困人口提高了素质,为经济发展打下基础。10年来,福建各级政府帮助宁南山区8个县兴建、扩建学校126所,为宁夏代培研究生138名,帮助培训教师6000人次,帮助3.4万名辍学儿童和数百名贫困大学生重返校园,表彰并奖励宁南山区中小学教师1600名。福建省百所学校与宁夏南山区百所学校结为帮扶对子,开展了大量教学研究活动,还帮助受援学校进行了硬件建设。福建省先后共向宁南山区8个县派遣支教教师468人,填补了许多农村学校无任课教师的空白。福建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为宁夏中小学校捐赠了大批课桌椅、教学器材、图书、体育器材和服装,缓解了贫困地区的教学困难。拓展劳务协作 共建就业市场福建工业发展较快,企业员工短缺;宁夏劳动力富余,缺少就业岗位。因此,双方进行劳务合作成为必然。两省区政府及其对口办和劳动就业局,把开展劳务合作作为优势互补的重点做了大量工作。他们每年都从闽宁协作发展基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劳务人员进行培训,共组织劳动力输出前培训7.5万人次。宁夏有的市县在劳务人员集中的地方设立劳务管理机构,负责劳务信息交流和劳务人员的跟踪管理服务。福建许多企业如莆田市的新威电子集团等,为接纳宁夏劳务人员做出了有益的贡献。目前,宁夏有2万名剩余劳动力在福建各地从事劳务活动,每年从闽获得劳务收入达1亿元。他们在打工挣钱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学到了技术。有些打工人员从福建挣到钱后,回到家乡利用学到的技术开店办厂,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发动社会力量 参与扶贫济困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对宁夏贫困地区实施援助的同时,积极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协作。目前,福建省组织、宣传、团委、妇联、计委、财政、经贸、人事、劳动、教育、文化、卫生、科技、旅游、法院、检察、安全、工商、税务等部门已与宁夏相对应部门发展了帮扶协作关系,相互间开展工作交流与研讨,培训人员,进行项目合作。福建一些社团、民间组织也纷纷加入到扶贫行列,不断地捐资捐物、救灾济困并成立了闽宁扶贫协作发展基金会。据统计,福建各地共为宁夏捐物折价达6988.2万元。这种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扶贫协作形式,使闽宁扶贫协作范围不断扩大,力度不断加大,推动了闽宁协作不断深入发展。宁夏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非常差,造成许多人因病致贫。为解决这一问题,福建省除了直接援建医疗卫生院(所)以外,还先后分批选派了131名青年医疗志愿者到同心县等医院帮助工作,医好了许多贫困人口的疑难病症,并为该医院培训了许多医疗骨干,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口的就医难问题。一些宁夏危重病人因当地医疗条件差无法医治,医疗队就将病人送往福建免费治疗。在宁夏同心县支医的志愿者,他们的医德、医风和医疗技术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两省区广播电视台相互设宣传栏目,互相转播广播电视节目。两省区摄影家协会、书画协会共同举办作品展,共同探讨文化艺术,促进了两省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携手新跨越 闽宁协作明天更美好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将成为我国“十一五”期间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旋律。早在2004年10月11日,在福建省召开的闽宁第八次联席会议上,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发表了对口扶贫协作的“施政纲领”:在继续推行以往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的同时,着力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协作新机制,为企业合作搭建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与此同时,从宁夏的实际出发,怎么有效就怎么做,什么需要就做什么,实现闽宁两省区共同繁荣。同时提议,把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改为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这是一种气魄,这是一种谦虚,也是一种具有方向性的扶贫协作新思考。这种思考与宁夏决策层主要领导的观点不谋而合。决策者的观念,往往成为社会行动的引擎。闽宁人民必将倍加珍惜和把握闽宁扶贫协作的难得机遇,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开创两地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推动宁夏特别是南部山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