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最后的傩面艺人

最后的傩面艺人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篇名】最后的傩面艺人

【简介】如果傩面都成了米老鼠和唐老鸭,傩面的历史就将被忘记,艺术也将无从谈起。 古老的傩戏,因为那些缤纷绚丽的面具,一直让人们保留着对于远古先民的神秘猜想。 虽然至今无法确定傩文化最初的起源之地,但在中国的黄河、长江、珠江流域,以及东北和西北地区,都曾经出现过它的身影。然而眼下,除了湖南、湖北、安徽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343

【正文】

如果傩面都成了米老鼠和唐老鸭,傩面的历史就将被忘记,艺术也将无从谈起。

古老的傩戏,因为那些缤纷绚丽的面具,一直让人们保留着对于远古先民的神秘猜想。

虽然至今无法确定傩文化最初的起源之地,但在中国的黄河、长江、珠江流域,以及东北和西北地区,都曾经出现过它的身影。然而眼下,除了湖南、湖北、安徽等地,还有几十名傩面艺人在艰苦地薪火传承,大多数地区几乎已经绝迹。

甘肃的傩文化同样历史悠久,在甘肃永昌出土的两件石质面具来自距今约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经历了明清时期的辉煌发展之后,如今庆阳地区的傩面艺人,从当初的几百人,最终萎缩成“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马正德。

作为庆阳地区唯一仅存的傩面艺人,马正德告诉记者,傩是一种非常久远的民间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它可能是原始先民们向天地鬼神,祈求部落成员平安,部落种植业丰收的一种祭祀仪式。

在被傩面深深迷住之后,马正德开始四处搜集民间脸谱草图,并自己钻研刀法。直到今天,他仍然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个作品是个济公傩面,因为技法生疏,整整用了三天半才刻好。

制作傩面的材料,一般多为桃木和柳木,因为这两种木头在民间被认为可以避邪。但马正德的傩面使用的却是腾格里沙漠旁的胡杨木,在他眼中,这种杨木柔性好,不易开裂,而且比较轻,便于表演时佩戴。

在面具的五官设计上,往往遵循一些古老的程式规则,如“男将豹眼圆睁,女将凤眼微闭”,“少将眉一只箭,女将眉一根线,武将眉如烈焰”等等。但也并非一成不变,同一个人物的面具可绘成红、黄、蓝、白、黑不同的色彩,再加上各种类型的绚丽头饰,以及最后的上色整理,与自然阴干,便可以宣告完工了。

通常,制作一个傩面至少需要一至两天的时间,而且常常会从早忙到晚,手腕疼痛,腰臂酸麻。虽然如今的马正德,技艺已十分娴熟,但他仍然至多保持着“一天刻一副”的速度。用他的话来说,傩面是艺术不是商品,如果只看重数量,必定会损失质量。马正德现在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创作上,“每一副傩面都是有生命的,如果千篇一律,还不如让机器来刻。”

2004年是马正德最艰难的一年,由于没有固定工作,傩面也没有更多的买家,前期的积蓄也基本上所剩无几,全家人就靠在幼儿园当老师的妻子每月400元的工资度日。当时的马正德也犹豫过,是不是换个正经工作。但最后一刻,他没有选择放弃。

在与马正德的交谈中,他不只一次地说自己“太傻”。就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来了一笔订单,制定要他做50个米老鼠、唐老鸭的傩面,但被他拒绝了。“如果傩面都成了米老鼠和唐老鸭,傩面的历史就将被忘记,艺术也将无从谈起。”

马正德最为自豪的一件事,是2005年春节,他代表庆阳地区参加甘肃傩仪脸谱面具展的三件作品被甘肃文化馆收藏。而那时的他,连蜂窝煤都买不起,靠捡些破烂的三合板烧火做饭。“我也曾经想过收徒弟,但是几乎找不到愿意学习的年轻人。”

在20平方米的廉租房内,马正德执著地雕刻着傩面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