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五峰山五变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五峰山五变

【作者】 安家友 何卫红 杨先硕

【简介】位于恩施城东的五峰山村,因五座山峰贯如连 珠而得名。连珠塔、中共鄂西特委旧址、国立师范学 院、烈士陵园等文物景点,既赋予其丰富的历史文 化内涵,又为其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由于多 年来没有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加上严重缺 水、交通不便等因素,当地经济发展仍显缓慢。$$ 在恩施市委、市政府组织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047

【正文】

位于恩施城东的五峰山村,因五座山峰贯如连 珠而得名。连珠塔、中共鄂西特委旧址、国立师范学 院、烈士陵园等文物景点,既赋予其丰富的历史文 化内涵,又为其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由于多 年来没有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加上严重缺 水、交通不便等因素,当地经济发展仍显缓慢。$$ 在恩施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的生态家园文明 新村建设活动中,恩施市国税局从2001年起对五 峰山村进行对口帮扶。5年来,在他们的真心帮扶 下,当地人通过勤劳奋斗,使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 大改善。$$ 路网通组入户$$ 五峰山村地处城郊,发展蔬菜是村民增收的主 渠道之一。过去由于交通受限,农民只好肩挑背驮 将蔬菜运往城内销售,每天需起早贪黑往返数趟。$$ “基础设施薄弱是困扰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 帮扶单位与五峰山村委会商议后,决定从路网建设 入手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几年来,恩施市国 税局先后投入资金20多万元、水泥300多吨,硬化 主体公路3.9公里、村组公路5公里、连户公路2.5 公里,维修简易公路15公里,在全村形成了以几条 柏油路为骨架、以通组连户公路为脉络的道路交通 网络。如今,村里大部分菜农都买了货三轮车,早上 运菜到城里卖,返回时顺便带回潲水喂猪。$$ 从官坡至小垭口的梯步路,是五峰山及东边长 堰和鸭子塘村民进城的必经之路,虽然有梯步拾级 而上,但由于缺少管护,路边杂草丛生,垃圾遍地。 2002年,由帮扶单位投入物资,村委会组织劳力, 将官坡至小垭口和大垭口的两条梯步路整修一新, 不仅拓宽了路面,还增加了护坡坎和排水沟。如今, 城里许多中老年人沿着梯步路绕五峰山环行,参加 晨练或晚练;每逢节假日,不少年轻人也邀朋约友, 沿途步行上山观光旅游。行走在干净整洁的梯步路 上,俯瞰州城,清爽宜人。$$ 推广普及沼气$$ 在恩施市生态家园和文明新村建设过程中,沼 气池建设被列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也是该市 “五改三建”的主要措施之一。在对口帮扶过程中, 他们以沼气池建设为核心,推广种草养殖,发展生 态农业。$$ 为鼓励农户发展沼气,每建一口沼气池,帮扶 单位就捐赠一套灶具和半吨水泥,并保证技术指导 到位、跟踪服务到位、帮扶物资到位。次年,他们投 资3600元购置了两套沼气池钢模,进一步提高了 建池质量和速度。对生活困难的残疾人贫困户,他 们除捐赠灶具和水泥外,还为每户帮扶500元现 金。截至目前,该村已建沼气池400余口,不仅改善 了能源结构,而且发展了农村循环经济。$$ 今年34岁的王祖奎,10年前因车祸失去右 臂,现有一个女儿在村小学读书,家庭生活较为贫 困。在建设沼气池的基础上,市国税局又购来气压 砖和预制板,帮助他家建起了猪圈。今年,王祖奎 家饲养生猪8头,已出栏4头,基本还完所欠外 债。$$ “我要给你们送锦旗,话都想好了:为折翼的胳 膊添上翅膀,为受伤的灵魂抚平创伤。”5月13日, 恩施市国税局副局长彭代伟一行在回访贫困户时, 王祖奎心怀感激地说。$$ 修建高位水池$$ 五峰山村因地势较高,生产生活用水以前一直 是村民们的心头之痛。$$ 在帮扶过程中,市国税局坚持每月一次现场办 公,每季度一次督办检查,每半年一次总结部署。局 长罗理俊多次到五峰山村调研考察, 深入农户了解群众所急所需。在每年 的帮扶规划中,该局均将修建高位水池作为一项要 办的实事。$$ 为支持村民们修建水池,帮扶单位和村委会一 起将建池材料和小水泵送到农户家中,目前全村已 建起高位水池40余口,村民们的饮用水难题得到 极大改善。$$ 50多岁的田益本行走在五峰山村的田间地 头,来自当地村民的热情招呼让他应接不暇。田益 本是恩施市国税局在五峰山村的第三批脱产蹲点 人员,他每天按时到村里上班。除积极帮助村里争 取项目外,还走村串户为村民们解决困难,群众将 他视如亲人。$$ 道路和用水等基础设 施的改善,直接推动了当地 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如 今,五峰山村养猪大户达 100多户,并形成了茄类、 瓜类、豆类、鱼腥草等为主的优良精细品种蔬菜基 地,以桃、李、葡萄等为主的优良水果基地。$$ 扶贫重在扶智$$ “快坐,快坐,我马上来给你们弄饭吃!”五峰山 村十一组村民叶文菊见到来访的国税干部时,感激 之情溢于言表。$$ 上世纪九十年代,叶文菊的丈夫患病,家里两 个小孩读书,还要赡养老人,家庭重担几乎全部落 在叶文菊一人肩上。“每天光药费就要三四十元,只 好每天挑着撮箕上街卖菜。”说话时,叶文菊的泪水 在眼眶里打转。$$ 1997年,恩施市国税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 动承担起两名小孩的学费,并承诺“读到哪里就送 到哪里”。2004年,叶文菊的长子周威以优异的成 绩考取本科录取分数线,市国税局给予5000元的 奖励,并制定了后续帮扶计划。在大家的真情帮扶 之下,叶文菊不仅渡过了难关,家里还修起了两层 小楼房,买了货三轮车,丈夫的病也基本治愈。$$ 2005年,恩施市国税局又在五峰山小学捐助4 名品学兼优的困难儿童,承担起他们的学杂费。当 年“六一”前夕,该局还为五峰山小学捐赠现金 1000元,送去办公桌、会议桌、文件柜、乒乓球台及 体育用品。$$ 此前,他们还投资数万元帮助村委会整修了办 公楼,建起了党员活动室、会议室、图书室,捐赠了 2000多元的图书、影碟,为村民们营造了一个学习 文化科学知识的环境。为提高村民整体素质,他们 还先后开展了“十佳文明户”、“美德进农家”等活 动,并帮助村里建起了文艺宣传队、文化宣传栏,经 常开展实用技术推广和文艺演出活动,让各种健康 向上的文化形式占领阵地,促使村民们走向文明新 生活。$$ 换脑适应市场$$ 如何利用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是帮 扶单位和村干部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总不能抱 着金饭碗讨饭吃吧!”$$ 2003年3月18日,由恩施市国税局出车,五 峰山村委会组织部分村民代表前往该市三岔乡考 察“农家乐”项目。回来后,村委会在动员会上承诺: 凡是在半年内发展起“农家乐”的,村里将给予 3000元的奖励。在大多数人还在犹豫彷徨时,少数 村民麻起胆子试起来,不料没过多久生意便红火起 来。村委会按当初的承诺,对最开始发展的几户给 予了奖励。接下来的日子,“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 在五峰山公路沿线冒了出来,至今已发展到近30 家,形成独具特色的“农家乐”服务长廊。$$ “近几年农家乐的兴 起,对全村经济发展拉动 相当大。”五峰山村干部方 尔平说。据了解,平均每户 “农家乐”要消化七八个富 余劳动力,村里外出打工 者已逐年减少;同时,地产蔬菜、禽畜等都有了不错 的销路,直接带动了本地种养业的快速发展,养殖 大户中最多的饲养生猪近200头、家禽2500只以 上。$$ 现在,村民们已逐渐意识到:对于人多地少的 五峰山来说,只有不断顺应市场转变观念,才是增 收致富的最好出路。$$ 上世纪五十年代,史代富带领五峰山农民创办 当时恩施地区第一个农业合作化组织,成为全国劳 模,五峰山亦因此声名远扬。如今,五峰山村这个老 典型正在焕发新的活力,朝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 标奋力迈进。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