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

【作者】 陈殿华

【简介】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 汉,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 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顾名思义, 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 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 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 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 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 背光照耀下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220

【正文】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 汉,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 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顾名思义, 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 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 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 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 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 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 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 沿袭传统戏曲的习惯,皮影人物被 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更加 特别的是,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 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 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 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 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在全国,不少的 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 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 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 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 导作用。如今,中国皮影被也界各国的博 物馆争相收藏,同时也是国家政府与其 他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 由此可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 拥有最高的艺术价值。$$ 演皮影戏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 影戏班水平高低的关键。而操耍和演唱 都是经师父心传口授和长期勤学苦练而 成的。在演出时,艺人们都有操纵影人、 乐器伴奏和道白配唱同时兼顾的本领。 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个影人。 武打场面是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往、上 下翻腾,热闹非常。而文场的音乐与唱腔 却又是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或激昂或缠 绵,有喜有悲、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由于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地域广阔, 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其音 乐唱腔的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 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 的精华;从而形成了异彩纷呈的众多 流派。$$ 东北皮影戏中又被称作“此地影”、 “照条儿”,它还包括内蒙古东部的“边 外影”和“双城影”等,约有二百多年的 历史。在表演形式上,东北皮影和河北 省的“东亭影”大致相同,但在唱腔上却 带有独特的东北音乐特点。由于东北皮 影的唱腔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板腔格式 特点。行当表演上的分腔也比较清楚, 因而为创建剧种提供了极大方便。我省 农安的地方戏曲剧种黄龙戏就是由皮 影音乐演变而来的。$$ 但是,皮影戏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当年的制作和表演艺人如今都已年逾 百岁,这门精湛的技艺眼看着就要失 传。而当今,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使得 皮影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皮影戏的继续 发展?我们怎样才能拯救这门璀璨的艺 术,重新赋予它全新的生命力呢?$$ 无疑,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都 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也是它不 适应如今快节奏社会最大的障碍。皮影 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倾倒了 无数的艺术家,却给它的制作带来了极 高的难度。一个影人的制作要包括制 皮,描样,雕镂和上色等十余道工序,这 些复杂的工艺足以花去一个手工艺人 数星期的时间,还不包括这期间因任何 一个小错误而导致无法修改,全功尽弃 的可能性。同时,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 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使颜料褪色,温 度的湿热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这 些无疑都是致命的弱点。$$ 而相比之下,数字化的皮影动画却 能克服上述种种的局限性。它不仅真实 地再现了皮影戏的原理,制作也相当的 方便,可以根据观众的需要随意的进行 修改。我们可以打破皮影戏作为传统艺 术的沉重,而给它赋予大量现代的流行 元素。我们可以在动画中应用电影中各 种长镜、短镜以及蒙太奇学法,可以用 皮影戏的方法来演绎现代的故事。最重 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网络的技 术,让皮影戏(而不仅仅是皮影本身)在 世界各地流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 受。这一切都不需要制作者有多少雕 刻、表演手艺,只需要有足够的热情,足 够的创意即可。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把皮 影戏制作成数字动画的初衷,我们也相 信这样的表现手法能够赋予传统皮影 戏新的生命及活力。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