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济南皮影戏
【类型】报纸
【篇名】聚焦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济南皮影戏
【作者】 杨润勤
【简介】济南地处齐文化与鲁文化的交会点,汇聚齐风鲁韵,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2006年11月,济南市政府公布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快书、山东琴书、山东大鼓、商河鼓子秧歌、梆鼓秧歌、济南面塑、济南皮影戏、闵子骞传说等共九大类43项,进入名录。$$皮影戏:“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639
【正文】
济南地处齐文化与鲁文化的交会点,汇聚齐风鲁韵,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2006年11月,济南市政府公布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快书、山东琴书、山东大鼓、商河鼓子秧歌、梆鼓秧歌、济南面塑、济南皮影戏、闵子骞传说等共九大类43项,进入名录。$$皮影戏:“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戏在河北唐山一带称“影儿”,江浙一带俗称“皮囝囝”,福建、广东则称之为“皮猴子戏”或“竹竿影”。济南的皮影戏最初是邹县李克鳌带进来的,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集演、唱、画、刻于一体,形成了自己的风格。$$2006年12月4日,在济南老皮影艺人李兴堂的家里,记者亲眼目睹了这种“绝艺”。75岁的李兴堂操纵的“人子”(皮影)上下翻飞,孙悟空战罢众妖,忽而又驾云来到济南府。随之,李兴堂在妻子张梅云的伴奏下唱道:“我老孙驾云来济南,济南有个趵突泉,趵突泉上三股水,三股水一蹿三尺三……”动作、画面、唱腔配合默契,让人感受到了皮影艺术的魅力。$$济南的皮影缘何如此受人喜爱?李兴堂说,原来的皮影戏是摩调(如僧人诵经)。后来,他和师傅逐渐将西河大鼓、京剧、吕剧、五音戏等融入唱腔,唱起来活泼动听。$$李兴堂的雕工可谓一绝:先在透明状的牛皮或驴皮上描样,继而雕镂、着色、熨平、上油、钉缀,一个小小的皮影往往要花10天工夫。过去的皮影只有20多厘米,在大一些的剧场里观众很难看清楚,他将其改为40厘米,甚至100厘米以上。他制作的3件皮影在1957年被上海博物馆收藏。$$李兴堂有过3个徒弟,但都因病去世了。他的儿女虽然掌握了皮影技法,但没有时间演出。老人说:“我盼着有生之年看着咱济南皮影戏再‘红’起来。”目前,济南市文化部门正酝酿举办小型皮影戏制作、表演培训班,建立皮影戏博物馆等,将其打造为济南独特的“文化名片”。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