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皮影戏的守护者 沈瑞康获首届浙江省精神家园守护者荣誉奖

皮影戏的守护者 沈瑞康获首届浙江省精神家园守护者荣誉奖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皮影戏的守护者 沈瑞康获首届浙江省精神家园守护者荣誉奖

【简介】 ■记者朱敏乾 日前,浙江省文化厅、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浙江联合开展的首届浙江省精神家园守护者评选活动揭晓,20位乡土文化专家、学者获首届精神家园守护者荣誉奖,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专家沈瑞康榜上有名,成为我市唯一一位获奖者。 海宁皮影戏的知音 沈瑞康出生于1942年,工作时就热衷于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53

【正文】

■记者朱敏乾

日前,浙江省文化厅、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浙江联合开展的首届浙江省精神家园守护者评选活动揭晓,20位乡土文化专家、学者获首届精神家园守护者荣誉奖,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专家沈瑞康榜上有名,成为我市唯一一位获奖者。

海宁皮影戏的知音

沈瑞康出生于1942年,工作时就热衷于民间民俗文化的研究。1992年以来,沈瑞康奔波于海宁的城市乡村,摸清了新中国成立前海宁市民间皮影戏班子生存状况,为海宁皮影戏日后成功申报“国遗”立下功劳。

为了整理皮影戏剧本,沈瑞康常常拜访徐二男等皮影戏老艺术家,通过他们口述的方式,得到素材。“由于许多皮影老艺人识字不多,且海宁皮影戏一直以来都是无文字剧本仅以言传身教的传统进行传承,经过一代代的口述传承,不少的历史背景、地名、人物等要素都被弄错了。”沈瑞康告诉记者,“这导致了许多剧本的内容不容易理通。唐朝的人物会在宋朝的故事中出现,原本是山东省的地名‘跑’到四川去了。”于是,沈瑞康购买了许多书,《千家诗》、《隋唐演义》、《唐传奇》等书把他家的书柜塞得满满当当。他说,要完成一出正本戏剧本的整理最少要花上一个半月,其中很多时间都花在了信息的核对与考证上。目前,他已搜集整理海宁皮影戏全台正本6本、开台本17本、故事梗概60本。

沈瑞康还潜心从事海宁皮影戏研究,撰写了10多篇较高质量的论文和考查文章,如《皮影戏与民俗文化》、《海宁皮影戏戏班概况》等,进一步奠定了海宁皮影戏的艺术地位,对海宁皮影戏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他是海宁皮影戏文化的知音。

“非遗”保护热心人

今年5月,周王庙镇云龙村的“蚕俗文化节”赢得了许多好评,在文化节现场最忙的人就是沈瑞康——介绍各种传统仪式、组织跳蚕花马灯舞、表演唱《马明王》。他告诉记者,为了把这次蚕桑文化节搞好,自己在云龙村忙活了一个多星期,每天骑上半个小时的自行车从家里赶到云龙村,去找老人家了解当时的民俗,翻阅资料等等。此外,沈瑞康还积极在民间开展传统民间舞蹈等项目的抢救、传承工作。

他很关注我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他觉得,海宁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硖石灯彩和皮影戏之外,还有蚕桑民俗、观潮风俗等等。“作为申报的一部分,非遗也占据着一定的比重,希望通过自己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为海宁非遗保护事业、为海宁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