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海派绒绣、奉贤皮影戏等亮相古猗园迎中秋市民体验民俗“嘉年华”

海派绒绣、奉贤皮影戏等亮相古猗园迎中秋市民体验民俗“嘉年华”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海派绒绣、奉贤皮影戏等亮相古猗园迎中秋市民体验民俗“嘉年华”

【作者】 刘昕璐

【简介】 本报讯记者 刘昕璐 由市文明办等主办的“海上生明月中华家国情”――2011我们的节日之上海嘉定中秋月系列活动,昨天在嘉定南翔古猗园举行,充满传统人文意味的中秋氛围,让不少游园者大呼过瘾。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等出席并讲话。 细针密缕的海派绒绣、婷婷曼妙的龙凤旗袍、充满童趣的传奇皮影……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174

【正文】

本报讯记者 刘昕璐 由市文明办等主办的“海上生明月中华家国情”――2011我们的节日之上海嘉定中秋月系列活动,昨天在嘉定南翔古猗园举行,充满传统人文意味的中秋氛围,让不少游园者大呼过瘾。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等出席并讲话。

细针密缕的海派绒绣、婷婷曼妙的龙凤旗袍、充满童趣的传奇皮影……这些见证上海城市文脉的“活化石”前天起就亮相古猗园,这也宣告了2011上海欢乐民俗节拉开帷幕。这里,将用一场汇集18个区县、四大类、十余项地方级乃至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民俗嘉年华”,带领市民开启极具价值的“中秋体验之旅”。

作为上海最具特色的民俗艺术集中展示,本次活动中的十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艺术、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等多个大类,将在古猗园形成“一步一景、一景一展”的游园氛围,重现中秋传统习俗。展示项目中,发源史可追溯至清朝乾隆年间的龙凤旗袍、民族乐器,彰显着高超的民族手工制作技艺;传承宋代工艺的安亭药斑布印染和流行于德国的海派绒绣,则是古今交融、东西碰撞的结晶;而“一口唱尽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的奉贤皮影戏、弥漫着浓郁地方特色的西郊农民画、一本本勾起众多市民“弄堂记忆”的小人书等,更凸显出本次活动“民族、民俗、民风”嬗变多姿的特点。

此外,“朵云轩木板水印”、“海派剪纸”、“嘉定竹刻”和“徐行草编”等也前来添彩助威,呈现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的魅力。“这里还有儿时记忆里的皮影戏,现在的孩子不知道皮影是什么了,带他们去看一看,补上传统文化这一课,也回忆一下自己的青涩年代。”带着6岁女儿的童先生一家兴奋极了。不少游客还在漫步于绿竹环绕的缺角亭间、幽篁烟月的竹亭内、流水潺潺的盆景园时,停下脚步侧耳聆听,琴声袅袅,如梦似幻……由上海七弦古琴文化发展基金会带来的一场别具风味的古琴雅集将带领游客们穿越古今,徜徉在风雅之间,切身感受古琴的动人魅力。

到了晚上,荷塘秋月,在古猗园新园内,通过园林实景在池塘内搭起水上舞台。舞台上光影流转,与月光相应成趣,陈醇、陈奇、曹雷、娄际成、陈少泽等著名朗诵艺术家在舞台上共同为大家奉献一台具有中国传统人文意味的诗词诵读晚会,李白、杜甫、白居易、辛弃疾等文豪的著名诗词将被精彩演绎,流沙河、艾青、余光中的诗歌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方琼、廖昌永等艺术家,则用歌唱的方式演绎诗歌,赞美月亮,颇有文人雅士诗意聚会的意境。

》相关

动物园举办奇妙夜亲子活动

2011上海旅游节刚刚启动,又恰逢中秋佳节。为了使长宁区的小朋友们度过一个难忘而愉快的中秋之夜,昨晚,长宁区旅游局联合上海动物园共同举办了本次上海旅游节长宁小主人欢乐游活动。在中秋氛围的衬托下,长宁区的小朋友们能与家长一起在上海动物园体验动物园奇妙夜亲子活动,寓教于乐的科普方式令大人小孩大呼过瘾。

昨晚是本次动物园奇妙夜亲子活动的第一场活动。20组家庭在动物园中开展了亲子游戏、参观动物以及夜游公园的主体活动。其中夜游公园成为活动的最大亮点,孩子和大人们在夜色中观察探索动物们在晚间的生活习性,又可与平时闻所未闻的夜间动物亲密接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动物园赏月,让许多家长与孩子收获一份特别的中秋礼物。记者丁烨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