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汕头“00后”玩转皮影戏时尚元素“激活”千年古老艺术

汕头“00后”玩转皮影戏时尚元素“激活”千年古老艺术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汕头“00后”玩转皮影戏时尚元素“激活”千年古老艺术

【简介】 孩子们在幕后操纵皮影。 皮影戏《渔夫与金鱼》。 本报讯(记者 李晓颦 摄影报道) 透过雪白的幕板,一个个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的皮影人物你来我往、嬉笑怒骂,博得台下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令人惊讶的是,幕板后面,灵活操纵皮影带给观众如此生动有趣表演的,并非想象中白发苍苍的老艺人,而是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198

【正文】

孩子们在幕后操纵皮影。

皮影戏《渔夫与金鱼》。

本报讯(记者 李晓颦 摄影报道) 透过雪白的幕板,一个个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的皮影人物你来我往、嬉笑怒骂,博得台下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令人惊讶的是,幕板后面,灵活操纵皮影带给观众如此生动有趣表演的,并非想象中白发苍苍的老艺人,而是几位十来岁的学生。在汕头,有这么一群孩子已经深深迷上了皮影戏制作,他们中不乏“00后”的小同学。

5月19日上午,一场皮影戏表演在汕头广厦学校紧锣密鼓地进行中。7年2班14岁的女生许楠和她的团队正准备上场,他们参赛的节目是《守株待兔》,一个根据成语故事改编的皮影戏。许楠告诉记者,他们的团队一共有18个人,包括编剧、设计、道具、音效、灯光、配音、旁白等等,而许楠在其中担任“哥哥”一角的配音。“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对国人来说耳熟能详,我们只知道故事中的“主角”只有农夫和兔子,但是经过孩子们的“再创作”,农夫还多了一个“弟弟”,而且多了“渴死我了,能来杯可乐就好了!”等诸如此类现代感十足的语言,加上“嘻哈”、“摇滚”等流行音乐和孩子们妙趣横生的配音,使这个古老的寓言焕发出时尚的光彩。“戏”中的“哥哥”“弟弟”以及他们所作所为,也仿佛与同学们“零距离”,成了大家司空见惯的人与事。10分钟的表演过程中台下掌声不断、笑声连连。14岁的赖金鑫是一位虎头虎脑的小男生,他们班表演的皮影戏《狼和羊》是一部“原创”作品,从编剧、制作到表演都是他们自己完成的,而且全剧采用英语配音。小赖同学说,创作皮影戏的过程让他和同学们学到了很多课堂里没有学到的东西,特别是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虽然这个过程也碰到了一些困难,但皮影戏带给他们的更多的是快乐。

在当天的表演中记者看到,相当一部分剧目由成语、童话、民间故事改编而成,也有一部分是孩子们自己创作的,这些作品不但题材新颖创意十足,而且加入了很多时尚元素,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据介绍,广厦学校今年初开始将皮影戏这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引入课堂,目的就是要让这一目前已经式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学校在5年级到7年级中成立皮影戏社团,得到了学生们的踊跃参与,他们中年纪最大的学生也就十三四岁,多数都是“00后”的孩子,而仅仅几个月时间,他们就已经熟练地掌握皮影戏表演的技巧。更难能可贵的是,从编剧、制作到表演“一条龙”,他们都能通过分工协作自主完成。

◎相关链接: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电影的鼻祖。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