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罗斌《皮影戏》序 用手机写小小说的儒商
【类型】报纸
【篇名】——李罗斌《皮影戏》序 用手机写小小说的儒商
【简介】 读书与写作用手机写小小说,我是听说过,可是整本书都是用手机写出来,恐怕只有他了。 当李罗斌告诉我,他就是这样写出来的,我真是吃了一惊,有些不可思议啊。他说用手机写完,然后通过QQ邮箱发稿。他还说这样很方便,灵感来了可随手操作。这是他给我的第二次意外。可想而知,他的这第一本书《皮影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888
【正文】
读书与写作用手机写小小说,我是听说过,可是整本书都是用手机写出来,恐怕只有他了。
当李罗斌告诉我,他就是这样写出来的,我真是吃了一惊,有些不可思议啊。他说用手机写完,然后通过QQ邮箱发稿。他还说这样很方便,灵感来了可随手操作。这是他给我的第二次意外。可想而知,他的这第一本书《皮影戏》近80篇小小说的创作状态,是在多么紧张而有趣的时空下完成的。
回想起他给我的第一次意外,那还是肇庆市文联组织的一次巡回文学讲座时。那时我正在讲散文创作,怎地就见台下坐着一个剃着寸头的年轻人,很专注地听着、思考着,我好奇地着实多看了他几眼。在我印象中,这种形象大都是商人。果然,散会后他腼腆地介绍自己,原来他真是经营着家族生意的一个个体户,我这才知道他就是经常在我们《西江日报》文艺副刊发表作品而未谋面的作者,也是我们重点培养的小小说作家。他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个“儒商”。
可李罗斌认为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高中毕业后,想找个好一点的工作,终未如意,无奈之下,为了生活,2000年正式接管了家中的生意,开始走上经商之路。但身在生意圈子里的他,心猿意马,痴迷写作,并把它当成了一种情感的释放,毕生的追求。
近年来,生意场上的李罗斌先后在《小说月刊》、《小小说月刊》、《羊城晚报》、《广州日报》、《肇庆都市报》发表小小说、散文等百余篇。多篇小说被全国重点报刊转载,十余篇获全国、省、市征文奖项,实属不易。
李罗斌的小小说,都是以“短中见长”、“小中见大”、“微中见情”取自平民生活的平民文学。以小小说的形式出现,通过一个个故事情节或人物的提练,艺术化地将社会变迁带来的普通人对社会的困惑、对身边发生的事情、人间的真情等大内容压缩成精华的文字表达出来,尤其是写市井小人物和乡村农民的题材,他更是得心应手。这取决于他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组织故事架构的能力,以及用文字来表达、展现出的丰富想象力。
小小说是平民艺术,在“平民性”中不乏具独特的“艺术性”,这是文学通往大众心灵的有效途径。李罗斌在中国小说名刊《小小说选刊》发表的《那年那月那座山》,可说是他创作的一个精品。其写豆腐村的刘、黄两家同日娶亲,而新郎官刘旺、黄柳又是一块儿长大好得不得了的哥儿们,但因调错花轿而结怨情仇。李罗斌在故事情节的处理中,巧妙地嵌入了一些动人的细节,并能在激烈的矛盾冲突和戏剧化的场景中,铺开情节,透彻地展现出人间的悲喜,凸显善良的人性。这种巧妙的安排正是艺术手法的具体表现。
《皮影戏》是李罗斌的得意之作,引以为书名,缘于这一农村题材,更能折射出作者浓浓的乡土情结。作品以皮影艺人牛六子为主题,描写他对艺术的执着,为了让乡亲们看上他的皮影戏,大半生走南闯北,拜访高人前辈,使自己的皮影艺术炉火纯青,最后献身于艺术、病死在舞台上的感人故事。作者出其不意地把日全食加入故事情节,奇特又动人。
小小说是以情节来表达情感的,李罗斌有许多写情感的小小说,触摸着现代生活中市井平民对婚姻的困惑和误区。他在《羊城晚报》发表的《真相》,七百字的小篇幅里,把一段婚外情在悬念中轻描淡写出来,把复杂的婚外情写得简洁脱俗,脉络分明,直抵心灵,让读者在边看边琢磨中,领悟到弦外之音。搞文学要经得起喧闹,耐得住寂寞,一个商人,难得有这样的执着。36岁的李罗斌从小就喜爱文学,自18岁时在肇庆《青年周报》上发表作品后,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笔下的文字。步入社会,身处喧闹的生意场,虽屡写屡败,但屡败屡写,始终坚持着永不退却的文学信念,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守,终于成就了今天。
说起李罗斌的文学作品,在肇庆文学圈内已有几分影响,但近两三年他专攻小小说,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短短几年的时间,一本小小说专著就出版了,实在难能可贵。李罗斌经常给人意外,他的作品中意外也很多,虽然其中有些不成熟,但他的执着和不断完善,会使这个“儒商”带给我和读者更多的令人意外、令人惊奇的作品。希明《皮影戏》封面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