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黄昏,舞动“影子”陪你——与岳家桥皮影戏领军人唐申桂一席谈

黄昏,舞动“影子”陪你——与岳家桥皮影戏领军人唐申桂一席谈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黄昏,舞动“影子”陪你——与岳家桥皮影戏领军人唐申桂一席谈

【作者】 伍挺

【简介】本报记者伍挺通讯员胡志伟吴振华 把京胡搁在腿上,调了调弦,3月31日,唐申桂坐在板凳上边拉边唱《落凤坡》。这是孔明的戏:庞凤雏——出此言——破了吉庆,一霎时——不由人——珠泪淋淋;我本当——上前去——真言相禀,怕的是——误主公——大事难成……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能舞百万兵。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931

【正文】

本报记者伍挺通讯员胡志伟吴振华

把京胡搁在腿上,调了调弦,3月31日,唐申桂坐在板凳上边拉边唱《落凤坡》。这是孔明的戏:庞凤雏——出此言——破了吉庆,一霎时——不由人——珠泪淋淋;我本当——上前去——真言相禀,怕的是——误主公——大事难成……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能舞百万兵。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只在夜间演出。表演时,演唱者藏于布围幕后,用刮薄成半透明的薄皮刻制的戏剧人物灯影形象表演于皮纸屏幕上,边唱边演。演艺队一般为3人,就连点戏也是单数,有“成单不成双”的说法。说起皮影戏,唐申桂头头是道。

“我28岁开始学戏。先是觉得,学戏可解决生活困难,慢慢地就着了迷。”回忆起往事,唐申桂一脸幸福。他是赫山区岳家桥镇石牛坝村人,师傅叫彭柏生也是本地人,以前学过皮影戏,后来到江西谋生,将自己的腔调和江西地方戏的精华糅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套路”。1980年,彭师傅回到故乡。那时,赫山戏曲正是百花齐放的时期,兴起了学戏的热潮。唐申桂就投身彭师傅门下,跟着走家串户,四处唱戏。“当时,唱一晚上,队里给2块钱,师傅多一点。”唐申桂回忆道。由于他天赋的表演才能和超人的记忆,加上爱好和好学,不到一年,在3尺见方的舞台上,唱、念、做、打,表演娴熟。彭师傅叫他自立门户,这样可以多赚一点钱。从此,他带领他的团队“走四方”,一“走”就是32年。戏台由最初蒙的是浸油亮皮纸,到白布,再到塑料、超薄材料;照射用灯由煤油灯、到煤汽灯、再到白蜡、电灯。农村的各种民间节日、红白喜事,是皮影班常去的地方。乡下人爱热闹,大家凑十几二十元钱,管一顿饭,在宽敞的地方一搭戏台,就请他们来为全村的人演出一场。他也慢慢地成为皮影戏的领军人物。

唐申桂演皮影唱演俱佳,还有制得一手好“菩萨”——影人等道具。在他戏箱里,躺着宋王、唐王、樊梨花、薛丁山……有文有武,花花绿绿几十种,制作精细,工艺讲究,接口插联,可拆卸调换。“前两年唱戏不行,这两年又兴起来啦。”唐申桂说,今年,从1月28日出门唱戏,到3月7日,中间才回家休息了两天,有时一天要唱三场戏。现在,他担心的是,皮影戏演出费用低,唱一场每人只得六七十块钱,年轻的人觉得不划算,没人愿意学……“老娘亲——进大账——愁锁眉带,莫不是——为宗保——不孝奴才。”“小孙儿——它犯了——哪条律戒,因何故——绑辕门——要把刀开”……出门后,走出很远,依然能听到唐申桂唱《辕门斩子》,琴声、腔调多少有些忧伤。

但愿他的心事与戏中人物一样——结局圆满。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