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当传统皮影邂逅现代电影 皮影戏是现代电影的始祖

当传统皮影邂逅现代电影 皮影戏是现代电影的始祖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当传统皮影邂逅现代电影 皮影戏是现代电影的始祖

【作者】 袁志强

【简介】本报讯(记者 袁志强)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于今日(10月20日)晚在西安南门瓮城隆重举行,届时将有各种精彩绝伦的文艺演出,皮影作为电影艺术的始祖,这种极具地方特色魅力的传统艺术,将会以何种方式大放光彩,让我们拭目以待。 一百多年前,电影首次在中国出现,而在两千多年前,一种类似于电影形式的中国最古老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47

【正文】

本报讯(记者 袁志强)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于今日(10月20日)晚在西安南门瓮城隆重举行,届时将有各种精彩绝伦的文艺演出,皮影作为电影艺术的始祖,这种极具地方特色魅力的传统艺术,将会以何种方式大放光彩,让我们拭目以待。

一百多年前,电影首次在中国出现,而在两千多年前,一种类似于电影形式的中国最古老“电影”——皮影戏,就开始在中国出现并一直流传至今,它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中之一。“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习,是我国最早的傀儡戏之一。中国皮影艺术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个瑰宝。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幕影文化娱乐形式,它巧妙地将民间的雕刻与绘画技艺结合起来,同时还吸收了传统戏曲、表演及文学艺术的精华。千余年来,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一直在世界艺术领域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关于电影和皮影的渊源,也要追溯到2000多年前,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的诞生,确实经历了漫长的模仿过程。但人类对于“光影理论”的认识与应用,便可从2000多年前的中国讲起。据文字记载公元前5世纪,墨子关于“光至景(影)亡”的学说,则是人类对“光学理论”的最早、最科学的贡献。而产生于汉武帝时期,并在唐宋以后广为流传的“皮影戏”,则是对“光学理论”的最初、最朴素的应用与实践。

“皮影 ”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人偶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是我国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也是最接近电影的艺术。皮影戏在历史长河的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喜爱,所以广为流传。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先导作用。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评价。所以说皮影戏是最接近电影的艺术,也是不容为过的。

皮影是陕西省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戏曲艺术形式,有浓厚的秦人气息。尤以陕西华县皮影最为有名,同时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陕西皮影首次闯入大众视野,要追溯到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片中葛优饰演的主人公徐福贵吼着老腔,手舞足蹈地演绎传统皮影戏《关公战吕布》,其精彩场面令中外观众难忘。而在王全安的《白鹿原》里,皮影同样出现,跟秦腔曲调合起来表演,这其实就是传统“皮影戏”。“皮影”在电影《白鹿原》中并没有做太大的改动,只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更多的是代表一种文化内涵。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陕西此次举办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具有历史文化优势、影视产业优势和区位及交通优势。而西安又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出发点,改革开放以来,从这里走出了吴天明、张艺谋、陈凯歌、顾长卫、巩俐等一大批中外知名的电影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荣获300余项国内外大奖,为中国电影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的重点项目,它将是继上海、北京国际电影节之后,在中国创办的又一个国际性、综合性、固定性的大型电影节。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