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艺人后代忙接班150个剧目要用影像资料记录保存海宁皮影戏“抢救”进行时
【类型】报纸
【篇名】老艺人后代忙接班150个剧目要用影像资料记录保存海宁皮影戏“抢救”进行时
【简介】 N晚报住海宁记者 沈 静 N通讯员 张丽娟 2002年,著名的郎家班第四代传人郎自立老先生遭遇车祸不幸仙逝,今年5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宁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沈圣标因病逝世。这些老艺人的先后离开,让这个深宫叹寂寞的“国宝”显得越发的寂寞。昨天,记者从海宁市文体局获悉,目前这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09
【正文】
N晚报住海宁记者 沈 静
N通讯员 张丽娟
2002年,著名的郎家班第四代传人郎自立老先生遭遇车祸不幸仙逝,今年5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宁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沈圣标因病逝世。这些老艺人的先后离开,让这个深宫叹寂寞的“国宝”显得越发的寂寞。昨天,记者从海宁市文体局获悉,目前这些老艺人的后代纷纷接过前辈的衣钵,皮影戏后继有人。
郎自立之孙:
大学毕业来学艺
前几天,著名皮影戏老艺人、郎家班第四代传人郎自立老先生的孙子郎章铭和女友张英从宁波回到海宁,在9月24日到26日这三天里,学艺刚过半年的两个小青年,在“千镇万村种文化”活动上向大家展示了海宁皮影戏的华丽身姿。
两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为什么会想来学皮影戏?郎章铭说:“我是郎家的后人,我身上有着一份对皮影戏的责任。”然而这份责任感并非与生俱来,郎章铭告诉记者,每次看郎自立生前的影像资料,他和女友都觉得很伤感。“特别是爷爷老泪纵横地说皮影戏后继无人的时候,很心酸。”就是这样的感慨,让郎章铭从学校毕业之后,义无反顾地回到老家。郎章铭在海宁江南皮影艺术团学起了皮影戏,自小爱好绘画的张英则成了著名剪纸艺人王钱松的小徒弟。
“两个小的都很用功,学得也很快。” 海宁江南皮影艺术团有限公司主管施森炎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俩一个已经能够独立操作皮偶,一个已经能够单独制作皮偶。
沈圣标之女:
接手皮影艺术团
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位于皮革城内的皮影戏展示馆自去年底关门后上个月月初又重新开了门,而开启这扇大门的,就是沈圣标47岁的大女儿沈凤娟。2008年,随着人们对皮影戏这个“非遗”的热情慢慢减淡,加上主心骨沈圣标的病重,到了去年底,海宁江南皮影艺术团已经处于半歇业状态。
为了完成父亲生前的愿望,大女儿沈凤娟在父亲走后几个月,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接手了父亲的江南皮影艺术团。这几天,沈凤娟没事就会在家看父亲以前的影像资料,开始慢慢了解什么是海盐腔、弋阳腔,惊叹于父亲一双巧手调动“千军万马”,两根竹竿演绎喜怒哀乐的本领。
虽然完完全全是个门外汉,但沈凤娟目前对于艺术团未来的发展有了初步的规划。“首先目标就是让皮影戏产业化,还有就是把艺术团进行商业化运作。”
皮影戏“抢救”
正在进行时
海宁市文体局文化业务科长张丽娟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抢救”海宁皮影戏,文体局已经召集了包括余二男在内的8位皮影戏国家级省级传承人,齐聚斜桥影剧院,正在铺开为期三年的皮影戏抢救工作。“抢救工作主要是让老艺人把最纯粹最传统的皮影戏的谱、词都记录下来,然后前后台配合,把150个剧目通过影像资料全部记录保存下来。”
文体局副局长王珏告诉记者,对于皮影戏的保护工作他们一直没有放松,目前已经设立了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力度以及继承人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对学徒期满5年的,每年给予不少于6000元/人的补助。“到2012年,要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海宁特色的保护制度,使海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抢救保护和有效传承弘扬。”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