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小四轮上, 流动的皮影舞台他们执着地扎根乡村,将电脑技术融入传统皮影戏,将欢乐送到千家万户——

小四轮上, 流动的皮影舞台他们执着地扎根乡村,将电脑技术融入传统皮影戏,将欢乐送到千家万户——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小四轮上, 流动的皮影舞台他们执着地扎根乡村,将电脑技术融入传统皮影戏,将欢乐送到千家万户——

【简介】 李和平(前右二)与他的皮影团队。 流动的舞台。 演出前的紧张准备。 后台吹拉弹唱,忙得不亦乐乎。 李和平帮妻下厨。 电子显示屏:古老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文/本报记者 王智芳 图/特约记者 黄振 12月10日,平江县梅仙镇玳璋村老程家正上演一场皮影戏。这场皮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106

【正文】

李和平(前右二)与他的皮影团队。

流动的舞台。

演出前的紧张准备。

后台吹拉弹唱,忙得不亦乐乎。

李和平帮妻下厨。

电子显示屏:古老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文/本报记者 王智芳 图/特约记者 黄振

12月10日,平江县梅仙镇玳璋村老程家正上演一场皮影戏。这场皮影戏,是老程为家人祈福而举行的。宁静的暮色被苍凉的唱腔和皮影小人的舞动所打破,透过前台灯光照着的白布和两侧布之间的缝隙看,47岁的李和平一会吹唢呐,一会拉二胡,忙得不亦乐乎。事后我们得知,这个皮影戏剧团包括李和平在内总共才6人。 

在李和平看来,“无文不能艺,无艺不成戏。”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皮影戏,至今已有30年,演了多年皮影戏的他现在主要用二胡和唢呐伴奏,演唱皮影戏段子。对于皮影戏中的主要道具皮影人儿,李和平介绍说:“在北方都是用牛、羊、马的皮制作,但我们南方由于条件的限制,主要由挂历纸和透明胶片制成的皮影人儿,远不及他们用动物皮做的结实耐用。”李和平说,皮影戏是民间艺术,就得像草根一样扎根在老百姓心中。为了生存,他们演戏的时候都会随机应变加上几句现编的唱词,恭贺一下主家,调动观众的情绪,让大家开心。

因热爱皮影戏,李和平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拿了出来,现在他和几个要好的同行一起捣腾了一个“汽车皮影流动舞台”,此后皮影戏不仅可以在家里唱了,还可以用汽车开到哪就演到哪,流动性大、舞台搭建也方便。为了与时俱进,李和平还准备招收一些女弟子前来学习。他告诉记者,过去因为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皮影戏都不允许女人上台的,可现在北京甚至长沙等地都有一两个女皮影艺人了,在平江也应该有。

在困境中,李和平牵头筹集资金,将皮影戏中加入电脑戏屏显示,把现代流行音乐与表演场景、道具等通过电脑融合并制作出来。“现在关注皮影戏的人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年轻人,为了更多地吸引他们关注皮影戏,我和班子里的人会把我们的唱词等一一输入电脑,在我们唱的过程中电脑会同步显示出来,以便迎来年轻人的喜爱。”

李和平不无遗憾地说,现在除了一些偏远地区,像过去那样行走四方、到处演出的纯粹民间的皮影剧团已经基本消失了。由于皮影的演出市场日渐减少,演皮影戏不赚钱的残酷现实,导致皮影艺术生存维艰。小何是这个剧团内最小的,但也有36岁了,他认为:“像这么刻工精美、历史久远的皮影,如果没有艺人操纵表演,灌注如人物血液般的唱腔,它只能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是没有生命的,即使将它放入博物馆,留给后人的也只是遗憾。”

对于这种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李和平认为,需要社会对民间艺人给予更多关注。他说自己现在能做的是将皮影更多地融入生活,他编了个快板放在皮影戏中,内容主要是新农村的变化、老龄补贴和种粮田补贴之类的。他希望通过自己和伙伴们的努力,能唤起更多的人关注皮影戏。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