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剧、汉剧、皮影戏好戏连台武汉戏迷们,汉街喊您家来看戏汉街大戏台成湖北民间文化大展台
【类型】报纸
【篇名】楚剧、汉剧、皮影戏好戏连台武汉戏迷们,汉街喊您家来看戏汉街大戏台成湖北民间文化大展台
【简介】 记者罗茹冰 通讯员宋丹 吴晗 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 1月1日下午3点40分,家住汉口金银湖35岁的陆小雅和老公带着女儿和父母,专程到汉街大戏台来看戏。 古色古香的戏台后,一个大大的LED屏幕,将传统与现代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陆小雅原以为只有爹爹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888
【正文】
记者罗茹冰 通讯员宋丹 吴晗
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
1月1日下午3点40分,家住汉口金银湖35岁的陆小雅和老公带着女儿和父母,专程到汉街大戏台来看戏。
古色古香的戏台后,一个大大的LED屏幕,将传统与现代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陆小雅原以为只有爹爹婆婆来看,到现场才发现戏台下面人头攒动,像她这个年纪甚至比她还小的年轻人也在聚精会神地听戏。
在一块商业气息浓厚的土壤中,竟开出了文化的花朵,这恐怕是设计者和开发商当初都没有想到的。
江城老戏迷:
“听说这里连唱3天楚剧汉剧,我爸爸是戏迷,就陪老人一起过来了。”陆小雅说。
68岁的陆爹爹说,现在看楚剧汉剧,多是看影碟,或者几个人一起自娱自乐,很怀念这种在戏台下看戏的感觉。“小时候我们住在六渡桥,我爸爸我爹爹都蛮喜欢到民众乐园看戏,我也跟着去。后来民众乐园拆了重建,没了看戏的地方。汉街开街后听说有个戏台,一些老票友说这里经常会有一些传统剧目上演,元旦期间演3天,都是从下午4点多开始,我就叫姑娘带我们来看看。在台下一听,小时候的那种感觉又回来了。”
同样在汉街看戏的邱婆婆是个新戏迷,对她来说,来汉街看戏已经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她家离汉街仅一站路,“只要有戏就来看,不管是什么戏,反正不要钱,楚剧汉剧这些都听得懂,觉得蛮亲切。”邱婆婆今年50多岁,她以前喜欢打麻将,自从有了不要钱的大戏台,她就到这里来打发时间。
记者在现场看到,看戏的人群以银发族为主,也不乏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往往是和朋友来逛街,被台上的戏吸引,驻足观看,有的相互议论“听不太懂,有个介绍就好了”。当天,大戏台上表演了楚剧传统曲目《思凡》、《乌金记》、《虎将军》等。
汉街表演者秦礼刚:
回家乡保护皮影戏的根
1月4日到8日晚,7点半到9点,有32年演出经验的国际皮影戏大师秦礼刚,将表演皮影戏。
62岁的秦礼刚是汉街大戏台迎来的首位个人演出者。他是云梦人,上世纪70年代他拜老民间艺人为师,由于通美工懂雕刻又有一副好嗓子,他成为云梦皮影陆派掌门人陆春元的关门弟子。上世纪80年代起,他开办影戏馆至今,演出的全是传统剧,可连续5年不重复剧目。
皮影戏和很多地方戏一样,是很多村民的历史启蒙老师,也正是基于这份对文化传承的责任,秦礼刚20多年来门票仅由一角涨到一元,把影戏馆维持下来。即使他这些年来到美国、德国、日本等国表演,一些国家甚至请他留下来讲学,他还是回到湖北家乡,他觉得皮影戏的根在这里。
汉街大戏台:
争取一年演300场戏
汉街大戏台负责人姚翔介绍,大戏台耗资千万元打造,LED屏是国内最先进的,音响设备也是从国外进口。从10月16日起已演出35场,以传统剧为主,吸引了很多游客。平时,戏台下的观众少时几百人,多时上千人。从今年开始,大戏台的目标是每周演五场,争取一年能演300场。
姚翔说,戏台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程度的外在体现,某种意义上它就是一座城市的气质。湖北是个不折不扣的戏曲大省,楚剧、汉剧、黄梅戏等多种曲艺形式百花齐放,但近年来,随着现代娱乐的多元化,传统剧目发展萎缩,一些地方戏团甚至生存艰难,演员难觅出路。传统与现代就是如此的格格不入吗?汉街大戏台做出这个大胆尝试,就是要重振楚韵。
截至目前,来大戏台表演的除了专业剧团,还有省内各民间剧团、老年剧团以及大专院校的艺术社团。除了商业演出之外,大戏台现在的路线是老百姓不仅能在台下看免费演出,更多的人还能自己走上台表演。
当然,这里上演的不仅仅是地方和传统,还接纳多元文化,古筝、民族音乐、少数民族风情、海外风情……这里是一个窗口,武汉人看古看今看世界,外地人看荆楚看武汉。
▲武汉市群星楚剧团演员演出楚剧《杀狗》。
▲元旦期间,汉街大戏台好戏连台。记者詹松 摄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