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一曲《三荒记》,唱全“萍浏醴”

一曲《三荒记》,唱全“萍浏醴”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一曲《三荒记》,唱全“萍浏醴”

【简介】 潘信之老人手中的这本由胡耀邦题字的《萍、浏、醴起义资料汇编》,全文收录了民间唱本《三荒记》。记者彭红霞 《三荒记》原本。甘武供图 我市发现民间唱本《三荒记》原本,是研究萍浏醴起义第一手资料 浏阳日报记者袁村平 微浏阳:“《三荒记》中的‘三荒’是指饥荒、水荒、兵荒,其中兵荒占大部分内容,实事上就是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07

【正文】

潘信之老人手中的这本由胡耀邦题字的《萍、浏、醴起义资料汇编》,全文收录了民间唱本《三荒记》。记者彭红霞

《三荒记》原本。甘武供图

我市发现民间唱本《三荒记》原本,是研究萍浏醴起义第一手资料

浏阳日报记者袁村平

微浏阳:“《三荒记》中的‘三荒’是指饥荒、水荒、兵荒,其中兵荒占大部分内容,实事上就是写萍浏醴起义。”昨日上午,浏阳文史专家潘信之向记者介绍说。就在前不久,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本距今100余年的《三荒记》唱本,记载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浏阳地区农民起义情况。

萍浏醴起义爆发于1906年,是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三荒记》于1907年初写成,记载了丙午年间,浏阳连遭灾荒及萍浏醴起义过程。本书虽称义军为“匪”,但仍真实反映了大军劫富济贫、纪律严明的实况。

清末民间“打春锣”,唱出一本《三荒记》

“这本《三荒记》也是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29日,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文史研究专干甘武告诉记者。该书的作者是张新裕,书的规格为 133*122mm,对折线装,是老馆员李海亮收集而来。

“张新裕是清末荷花民间艺人,当时民间‘打春锣’的,在打锣的时候张口成句,就唱出了这本《三荒记》。”潘信之说。

对于李海亮,潘信之并不陌生,“以前我在市文化馆文化科的时候,他是干事,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有名的标语巷,也是他发现的。”作为纪念馆的理论研究者,李海亮在民间搜集了大量文史资料,“这本《三荒记》,就是在东乡古港收集来的。”

“不唱天来不唱地,作成一本三荒记。”潘信之用浏阳腔读唱了几句,极富韵味,全篇皆为七字句,有五百余句,三千多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以浏阳地方方言押韵。

“这本是原本。”潘信之很确定地说,当年李海亮收集到这本书的时候,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编写《萍浏醴起义资料汇编》时,“他拿到了我这里”。据查,《湘人著述表》中有《三荒记》记载,且注明“今有抄本传世”,这次能发现原本,无疑十分珍贵。

被文史专家修订校正,收录进《萍浏醴起义资料汇编》

1986年7月,由萍乡市政协、浏阳县政协、醴陵市政协合编的《萍浏醴起义资料汇编》正式出版,中国著名史学家林增平为书写前言,由饶怀民组编。

“我负责浏阳地区的内容,浏阳部分的材料是我编的。”潘信之说,进省城找资料、下乡镇采访、开会研究,花费了很多心血,期间《三荒记》为全书的内容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张新裕写《三荒记》时,有不少错字,后来我一一校正了。”在编《萍浏醴起义资料汇编》这本书的过程中,潘信之特意校正了《三荒记》中的错字。“饥荒水荒并兵荒,害得百姓苦难当。丙午年间实不好,地方各处都作草。”“‘草’应为‘吵’,这段意思是说丙午年间遭遇三荒,民不聊生,动乱四起,各处吵、乱。”潘信之说,类似的错误皆考证并修正。

“整本书的编写耗时两年多。”而《三荒记》作为重要资料被收录进书中。

《三荒记》唱本,记载萍浏醴起义全过程

据《浏阳县志》记载,光绪三十二年,浏阳人龚春台在同盟会会员蔡绍南策动下,将哥老会和武教师会合并为洪江会,龚春台推为大哥。十月十九日(1906年12月4日)在浏阳、醴陵、江西萍乡三县交界的麻石举行萍浏醴起义。另一支义军首领姜守旦,先攻三口,继攻永和。

“头目正是江(实为姜)守旦,他今名下把票散。兵勇就往东乡上,市上就来打一仗。”这句唱段是写义军头目姜守旦招兵打仗的情况。“‘把票散’就是入会的时候要拿票加入帮会。”潘信之解释说。

洪江会也在《三荒记》中多次提到,从“洪江会上来聚伴,萍乡醴陵有大半”洪江会创立,到洪江会起义告示乡民,“示内现出大口气,洪江会内想天意。”到最后起义失败,“且把洪江会匪看,死于非命有一半”,唱本将起义的整个过程都记载了。

义军在《三荒记》中虽然都被称为“匪”,但其行为仍得到了真实反映,“东乡三口永和市,半夜三更贴告示。告示出得不容情,先劫富来后济贫。强奸妇女是斩罪,乡人不要来躲避。”潘信之表示,“这说明义军劫富济贫、纪律严明。”

历史钩沉

胡耀邦亲手为《萍、浏、醴起义资料汇编》题名

“当时史学家林增平任湖南师范学院院长,他说总书记胡耀邦是浏阳人,如果书名能让他题就好啦!”潘信之回忆当年的情景说,《萍、浏、醴起义资料汇编》编完后,林增平向他提议。

身为总书记的胡耀邦有时间吗?虽然不确定,但是潘信之还是和县政协一位秘书长写了一封信,从浏阳寄往北京。

“没想到,真没想到,半个月还不到,省委组织部就写信通知我们,让我们去拿胡总书记题的书名,他百忙之中还为我们题字。”潘信之对此激动不已,本还以为信件根本寄不到总书记手里,没想到不仅寄到了,而且这么快有了回复。“史学家林增平听后也连连感叹,说太感谢总书记了。”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