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安源:红色圣地 革命摇篮

安源:红色圣地 革命摇篮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篇名】安源:红色圣地 革命摇篮

【简介】安源煤矿井口———总平巷旧址 安源煤矿井口———总平巷,位于萍乡城东面六千米处的安源镇境内,坐南朝北,呈牌坊形。安源煤矿开办于1898年,是当时我国江南最大的煤矿。井口———总平巷是工人上下班以及煤炭输出的总巷道。总平巷内分东平巷、西平巷,因地面平坦,所以称为总平巷。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开拓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699

【正文】

安源煤矿井口———总平巷旧址

安源煤矿井口———总平巷,位于萍乡城东面六千米处的安源镇境内,坐南朝北,呈牌坊形。安源煤矿开办于1898年,是当时我国江南最大的煤矿。井口———总平巷是工人上下班以及煤炭输出的总巷道。总平巷内分东平巷、西平巷,因地面平坦,所以称为总平巷。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开拓者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多次到总平巷下矿井考察。1922年9月14日震惊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井下工人在接到罢工信号后,手握岩尖、斧头,高呼罢工口号,像潮水一样涌出井口,直至取得罢工胜利。

1939年3月,日本侵略军从南昌方向向萍乡推进,国民党下令将萍矿拆迁,从此煤矿倒闭,矿井被淹,但井口保存完好。

1949年7月解放后,在党的关怀领导下,安源煤矿于1954年正式恢复并投入生产。总平巷仍是安源煤矿煤井的总出入口,一直沿用到现在。1987年,井口———总平巷,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工人补习学校旧址

位于安源镇老后街五福斋巷的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旧址,是一幢坐北朝南,四栋三间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320平方米。

1921年,李立三奉中共湖南省委委派,来安源开展工人运动。他当时以教师的合法身份,租下这栋房子楼上的三间做校舍,办起了平民小学,免费招收工人子弟入学。然后以访问学生家长名义,广泛接触工人,宣传工人阶级团结奋斗、自己解放自己的道理。经过思想教育和实践考察,于1922年1月在安源创办了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即工人夜校。补习学校的开办大大提高了工人的文化知识和阶级觉悟,为培养工人运动干部,建立和发展党、团、俱乐部组织创造了条件。

1987年12月28日,工人补习学校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旧址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是1922年7月创办的,当时规模很小,集资仅百元,不能独开门面,只好附设在工人补习学校内。1922年9月,大罢工胜利后,工人俱乐部从工人的切身利益出发,使工人能买到便宜一点的生活必需品,抵制奸商的中间剥削,减轻工人的生活负担,决定扩充消费合作社。1923年2月7日,工人俱乐部租用“刘协记”南货店,作为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社址正式营业。“刘协记”位于安源老后街中段,是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坐北朝南,面积约380平方米。

该旧址1987年12月28日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1921年秋来安源住处———八方井44号

1921年10月,出席中共一大后回到湖南的毛泽东,创建了中共湖南支部,并亲自担任书记。由于安源位于江西、湖南两省交界处,当时安源工人运动归属于湖南党组织领导。为了贯彻党的一大决议,毛泽东于同年秋天来到安源开辟工人运动。

八方井44号是萍乡煤矿建矿初期由矿局建造的职员住房,地处安源煤矿总平巷西侧约80米处,是一栋三间砖瓦结构的平房,面积约100平方米,毛泽东在这里住了一个星期,期间,他深入洗煤台、锅炉房等工作处,下到矿井最艰苦的工作面,广泛地接触工人,了解工人的疾苦和安源的阶级状况。

通过这次考察,毛泽东亲身体验到安源工人的痛苦生活,对工人的思想状况有了真切的了解,并初次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运用在对安源工人运动的调查研究当中,从而使他的革命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更加明确了他的革命方向,确定安源将是工人运动很快开展起来的地方。同时工人也从同毛泽东的谈话中,懂得了团结起来的重要性,为中国共产党在安源开展工人运动作了重要铺垫。

八方井44号历经风雨几经维修,至今仍保持原貌。2006年12月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出发地———张公祠

1907年,萍乡煤矿为纪念第一任总办(矿长)张赞宸,建筑了一栋坐北朝南德式风格的二层砖木结构楼房,称之为“张公祠”。

1927年9月9日,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9月11日凌晨,以安源工人为主体的秋收起义部队第二团从张公祠出发,进攻萍乡县城。

这栋房子是典型的德式风格建筑,做工精美,外观独具特色,是当时安源煤矿兴盛时期的标致性建筑,虽经过上百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损,但外观仍宏伟壮观。

2006年11月该旧址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9月,为纪念安源儿童团在安源的诞生,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确定在安源设立“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安源纪念馆”,馆址就设在张公祠。

萍乡煤矿办公大楼———盛公祠

1896年,买办官僚盛宣怀在接办汉阳铁厂后,为解决燃料问题,派湖北候补知县张赞宸和德国矿师马克斯、赖伦等到萍乡安源一带寻找煤源。1898年3月,盛宣怀在安源创办了“萍乡煤矿局”,并凭借朝廷给予的特权,以安源为中心,圈定土地,封闭土井,聘请德国工程技术人员,购买德国机器,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开井建矿。与此同时,在安源山高坡上动工兴建了一幢颇有气派的德式风格楼房,作为萍乡煤矿办公大楼,矿局总办、职员和德国矿师等工程技术人员都在此办公。因地势太高,除少数高级职员和德国矿师乘轿沿100余个台阶而上外,其余人员均徒步上下,十分不便。1906年,矿局又在山下另建一办公大楼———公务总汇。此楼改为矿局所聘请德国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部分高级职员的住房和临时招待所。

1921年,汉冶萍公司为纪念盛宣怀,决定在安源为他建立祠堂,铸字立碑,萍乡矿总局即将空出的办公大楼改为盛公祠,在二楼设立了盛宣怀的铜像,并铸铜字“盛宣怀”,每字重200斤,盛公祠即由此而得名。

该建筑物外观气势宏伟、颇为壮观。1987年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