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毛泽东处死秋收起义骨干

毛泽东处死秋收起义骨干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12

【类型】报纸

【篇名】毛泽东处死秋收起义骨干

【简介】 1937年,部分的参加秋收起义人员在延安合影。后排左三为毛泽东。 资料图片 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率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退却。途中,经过几次失败,部队只剩下700多人。为了便于作战,毛泽东召开前委会,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毛泽东建议将整个部队改编为一个团,下设7个连队。整编后,原一营营长、黄埔一期毕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67

【正文】

1937年,部分的参加秋收起义人员在延安合影。后排左三为毛泽东。 资料图片

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率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退却。途中,经过几次失败,部队只剩下700多人。为了便于作战,毛泽东召开前委会,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毛泽东建议将整个部队改编为一个团,下设7个连队。整编后,原一营营长、黄埔一期毕业的陈浩担任了团长,徐恕为副团长,韩昌剑为参谋长,黄子吉为一营营长。但谁也没想到,仅仅几个月后,这4个人同时被毛泽东处死。

毛泽东欲与“土匪”结盟 遭同僚反对

在三湾改编中,毛泽东着手在部队内建立了中共组织和士兵委员会。经过一系列的工作,部队精悍多了,继续向井冈山开进。

此时,毛泽东从秋收起义以来与师长余洒度等军事干部的矛盾并没有解决,反而不断激化。部队宿营古城的时候,毛泽东召开扩大的前委会,针对秋收起义的方针、各团作战失利经过以及军官平等问题(当时军官吃小灶)总结教训,提出批评。余洒度认为,这是毛泽东在揭自己的伤疤。会议开始不久,他重重咳嗽一声,没打招呼,愤然退场。毛泽东看在眼里,没有理睬,照样开会。

就在余洒度罢会的时候,接到了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写给毛泽东和余洒度的一封信。信中说,已取消进攻长沙,马也尔(苏联驻长沙领事)大光其火,中央也要追究(放弃进攻长沙的)责任,望毛泽东速去汇报,指令部队暂住湘赣边待命。

散会后,毛泽东去找余洒度,余洒度把彭公达的信交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看过信后,淡淡地说:马同志大光其火,中央也要追究放弃攻打长沙的责任,我早已做好了准备。

余洒度惊讶地问:“你不回长沙去汇报?”

毛泽东说:“我不离开部队。不过,我会派人去把这里的情况向省委作出详细报告。”

余洒度说:“部队在这里待命是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意思,这我们总要执行吧!”

毛泽东说:“部队下一步的行动,前委已经开会研究过了,我也正与茅坪的袁文才联系。我们就在这一带团结农民武装,壮大自己。”他用手指指远处的崇山峻岭。

余洒度气得脸涨红:“我们怎么能跟他们搞到一起?”

毛泽东因为刚刚开过会,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因此格外轻松。他说:“三山五岳的土匪多着哩,哪个朝代能消灭掉?我们就是要团结他们,改造他们,把三山五岳的队伍联合成一个大队伍,统治阶级就拿我们没有办法了。”

余洒度火了,他直呼毛泽东的姓名:“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共产国际的精神非常清楚,你如果不执行,是要承担后果的。”

毛泽东格外冷静:“承担么子后果?坐班房、撤职、杀头!不会吧,我们总是要一起革命的。”

余洒度气得一跺脚走了。

农民武装袁文才加入队伍 余洒度出走

毛泽东与井冈山地区领导农民武装的袁文才见面非常成功,红军很快进驻了茅坪,安置了伤病员,有了立脚之地。经过简单休整,部队开进宁冈县城。毛泽东决定向酃县出击。战士们听说要打酃县,士气大振,连低落的余洒度也来了情绪。可是,就在队伍开进酃县县境后,忽然接到袁文才送来的急信,内容是工农革命军已经引起湘南敌人的注意,茶陵的敌军正循迹追来。

毛泽东立即召开前委会议,他把袁文才的信给大家看过后说:“我们本来计划消灭酃县的挨户团,可现在茶陵的敌人到了我们背后,我们就要腹背受敌,诸位看怎么办?”

参谋长韩昌剑说:“我们发动突然袭击,消灭酃县的敌人,这样就主动了。”

一营营长黄子吉说:“我们一营打酃县,三营打身后之敌,完全可以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

余洒度说:“我们立即提前攻城,攻其不备,然后再杀个回马枪。”

毛泽东说:“我们的意图酃县敌人已经得知,已经谈不上攻其不备。我看当打则打,当撤则撤,我建议放弃这次战斗计划。”

最终毛泽东做出决断,放弃了作战计划。次日,工农革命军改变行军方向,傍晚宿营到井冈山西南脚下一个叫水口的小村子。

晚点名时,余洒度没有到,他已不辞而别。据说在走前,他与团长陈浩、副团长徐恕、参谋长韩昌剑有过一席谈话。可惜内容已经无法知晓了。他的出走,在几个上层军官中产生了极大影响,他们认为是毛泽东逼走了余洒度。

毛泽东受伤 上层军官密谋拉走队伍

闻知余洒度出走,毛泽东并没有惊慌,大敌当前,他镇定自若,制定了趁敌人老巢空虚、奇袭茶陵县城的作战方案。

陈浩和黄子吉、宛希先带领部队按照毛泽东的部署,果然一举拿下茶陵县城。毛泽东大喜,随即带领左路团部和三营向茶陵方向机动,力图与右路部队汇合。没想到右路部队进入遂川、夜宿大汾时,左路部队遭到国民党军突然袭击。毛泽东在突围途中被竹子刺伤了脚。徐恕、韩昌剑一路上怨气不断,抱怨毛泽东不该把部队往深山里带。

毛泽东回到袁文才处后,脚伤不能走动,加上发烧发冷,只得治病,暂时放弃了军事指挥,这样,就形成了对几个主要军事骨干失控的局面。他们之间很快取得了联系。

他们决定向西去,离开罗霄山脉,离毛泽东越远越好。可是,必经之路安仁有国民党第十三军一个团。第十三军军长方鼎英是他们在黄埔时的老上司。陈浩就秘密给方鼎英写信“借路”。

在此期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毛泽东的三弟毛泽覃被朱德派来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联系。朱德带领的南昌起义失败部队从三河坝退出后,向闽西赣粤边转移,到达汝城、崇义一带的山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不得已情况下,朱德利用自己同国民党十六军军长范石生是讲武堂老袍泽的关系,在十六军暂时隐蔽下来。其次,毛泽覃和南昌起义部队在国民党十六军隐藏的时候,碰到了在大汾打散的张子清带领的三营。三营基本上损失不大。这个营有三分之一是中共党员,各连建立了党支部,他们在大汾突围后也在国民党十六军隐藏了几天,然后转战到桂东去了。

得知这些情况,毛泽东决定立即下山赶赴茶陵,以便与朱德和张子清带领的三营联系。同时,根据一营党代表宛希先的反映,认为有必要解决一下军队领导人中不良倾向的问题。

处决四人 解决红军初期分裂危机

此时,国民党军向茶陵发动了进攻。暂时退却后,红军领导人召开了紧急会议。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县城是守不住了。张子清、宛希先提出尽快返回井冈山。

团长陈浩、副团长徐恕、营长黄子吉已决意趁此机会把部队拉走。陈浩正在秘密和酃县的国民党团长联系“借路”事宜,他们假装同意部队撤回井冈山,暗地里却做了布置。部队出城后,发现河面上的浮桥被拆掉了,尖兵立即掉转了方向,返回东城门出城。走不多远,陈浩就下令改变方向,向酃县方向前进。与此同时,还将发现情况不对的宛希先与三营长张子清控制起来。

毛泽东一行接近茶陵时,恰巧碰到了宛希先派去报告消息的人。在得知队伍有被陈浩阴谋拉走的可能后,毛泽东也急了,带着毛泽覃和派到袁文才部当连长的陈伯钧共8人急忙追赶,傍晚才在湖口追上。

毛泽东等人到来,引起一阵剧烈的骚动。有人小声说:“毛委员来了!毛委员来了!”

被捆绑着的宛希先、张子清也看到了毛泽东,他们大喊:“毛委员!毛委员!”毛泽东跛着脚,快步走去。不远处的陈浩、徐恕看到了毛泽东,不禁大惊失色。刚想溜,特务连长曾士峨和陈伯钧已经将他们拦住。

宛希先喊道:“他们要叛变革命,投降国民党!”

毛泽东一边示意给宛希先等松绑,一边指着陈浩等人大声喝道:“把他们捆起来。”

特务连长曾士峨和陈伯钧立即带人上前,将陈浩、徐恕捆了起来。陈浩叫道:“我是团长,凭什么捆我?”

毛泽东说:“你好大的胆子,要把革命军往哪里带!”

陈伯钧说:“这分明是要投敌去嘛!”

毛泽东环视了一周,问:“黄子吉呢?”

宛希先说:“黄营长带着几个人先走了,肯定是与国民党联系去了。”

毛泽东说:“你带一个排去,把他们追回来,谁不回来,立即处决。”

陈浩对毛泽东说:“毛委员来了,把话说明也好。你这样干涉我们的指挥权,没办法干了,我向前委辞职。”

徐恕也跟着说:“我也辞职。”

毛泽东吸了口烟,脸色格外严峻。半晌他说:“你们已经不是辞职不干的事了,我代表前委宣布,现在就解除你们的职务。”

陈浩一改过去沉默寡言的习惯,竟然大笑了两声:“谢天谢地,毛委员恩准。我要是贪恋这个团长就是孬种。这里不革命,我去哪里不能革命?我马上就走!”

徐恕也说:“谁想回井冈山谁就回吧,我再也不去与土匪为伍了。”

毛泽东用眼睛扫了一眼,平静地说:“要走么,没那么简单,你们必须听候工农革命军的审查。”

宛希先带着一个排追上了黄子吉,不多时候,将他们追了回去。毛泽东命令部队立即掉转方向,急行军开向井冈山。此后,毛泽东组织了特别法庭,对陈浩、徐恕、韩昌剑、黄子吉四人的投敌行为进行了审判。经过法庭调查和取证,最后,判处陈浩等人死刑。

陈浩等4人的被处决,结束了一场红军初创时期的分裂危机。

摘编自长沙《湘潮》

李金明/文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