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占文桥打响苏州“秋收起义”

占文桥打响苏州“秋收起义”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占文桥打响苏州“秋收起义”

【作者】 陈秀雅

【简介】 □本报记者 陈秀雅 一座老宅院,一段84年前的烽火岁月:1927年11月27日晚,一场农民暴动在这里开始—— 红色遗址名片·占文桥农民暴动旧址 占文桥农民暴动旧址,位于金港镇占文村占文东街,占地2000平方米。院落坐北朝南,尚存房屋两进七间加侧厢,共20余间。房屋结构大部分完好,内部主构架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549

【正文】

□本报记者 陈秀雅

一座老宅院,一段84年前的烽火岁月:1927年11月27日晚,一场农民暴动在这里开始——

红色遗址名片·占文桥农民暴动旧址

占文桥农民暴动旧址,位于金港镇占文村占文东街,占地2000平方米。院落坐北朝南,尚存房屋两进七间加侧厢,共20余间。房屋结构大部分完好,内部主构架基本保存原状。该处原为占文桥大地主缪受之的家宅。1927年11月27日晚,钱振标、茅学勤等发动占文桥农民暴动,抄了缪受之的家。该房屋现为占文粮管所仓库,隶属于张家港市粮食局。

张家港市金港镇占文东街9号民宅西侧,占文粮管所仓库。平时这里十分安静,少人问津;到了每周五上午,粮管所工作人员来老宅给农民发放粮油,或油菜成熟季节,农民用菜籽兑换菜油时,这里又变得十分热闹。

这样的场景,对64岁的茅永良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每当来到这里,无论大院里是平静或热闹,一幕幕历史总会浮现在眼前——84年前,就在这里,他的爷爷茅学勤和同伴们振臂而起,团结带领广大农民,发动了占文桥农民暴动。

占文桥农民暴动,与随后的杨舍、塘桥、店岸等地的农民暴动一起,鸣响了苏州地区“秋收起义”的枪声,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土豪劣绅的嚣张气焰,同时作为全国秋收起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光荣载入了中共党史。

读书人弃学回乡领导农友闹革命

占文粮管所仓库,隶属于张家港市粮食局。

从江苏酿酒集团退休后,研究整理爷爷的革命历史成了茅永良最重要的工作。对于占文桥农民暴动旧址的每一个细节,他都了然于胸。“院子占地2000平方米,原来总共有五进,现在还剩两进七间加侧厢共20余间房”,茅永良告诉记者,这里曾是大地主缪受之的家宅。缪受之勾结官府,提高租率,凶残地吸吮农民的血汗。 1927年11月27日晚,钱振标、茅学勤等率领后塍、云亭、长寿等地的农民群众百余人到达占文桥,冲进缪受之住宅,抄出钱财、衣被、田契等。浮财当场没收,分给贫苦农民;田契、债据等当众点火烧毁。最后,在占文桥街头张贴标语,号召农民暴动,打倒土豪劣绅,实行耕者有其田,并出示惩治缪受之的布告。

沙洲地处沿江,旧社会属穷乡僻壤,绝大多数农民靠租种地主土地为生,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悲惨生活。毛泽东在《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文章中,专门写到沙洲情况:“江阴东乡有一名叫沙洲的地方,亦有农民反对地主的事,此地主苛例为交上期租,江苏人所谓寅交卯种,是一件于农民经济上很痛苦的事情。现在农民要求种出还租,正在那里奋斗。 ”也正因为此,“当时,像缪受之之类的‘发财人家’,在后塍地区成为革命志士们的打击目标”,茅永良说,生于1900年的茅学勤,读书人出身,为人热情、秉性正直。“当时地主、豪绅、官府互相勾结,用尽手段盘剥贫苦农民。爷爷每每看到这些,内心充满仇恨,誓要改变这一切。 ”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广州、武昌等地多次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了大批农运骨干。革命的火种播撒全国后,迅速燎原。茅学勤的一位同乡孙逊群是江阴县最早的共产党员。1926年4月,中共上海区委选派孙逊群等10名江苏籍青年党员赴广州参加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9月结业,孙逊群回到上海后,被任命为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农民运动特派员,回到江阴、沙洲等地开展农运工作,又担任江阴县农民协会会长。

茅学勤祖上家境殷实,拥有50亩水稻、50亩旱地。因为深受孙逊群革命思想的影响,1926年,在南京第一工业学校读书的茅学勤弃学回乡,用中彩得来的3000元办起了一个学田圩小学,免费招收农民子女读书识字,传播革命理想。

那一年春荒,茅学勤不仅打开自家粮仓救济穷人,还带领穷人们到未婚妻的寄父、地主朱孔阳家“吃大户”、开仓分粮,闹了几天几夜。为此,两家闹矛盾,从此断了姻缘。

入党第四天参加后塍第一次农民暴动

1927年3月,茅学勤参加了县农民协会举办的农运骨干训练班,接受农民运动思想。训练班结束后,回后塍组织农协,自任会长。“四·一二”政变后,被恶霸告为“共产党”而入狱,因证据不足,于9月被释放。11月12日,茅学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11月15日,茅学勤参加中共江阴县委举行的后塍第一次农民暴动。后塍是当时沙洲西北部的大集镇,设有国民党江阴县公安局第三分局,驻警察20余人,有毛瑟枪10支。暴动前,茅学勤与钱振标、陈叔璇、朱松寿等进行了详细讨论,决定由钱振标化名高大鹏,任暴动总指挥。茅学勤、陈叔璇等都参加指挥工作。他们带领二三十名手持大刀、长矛的农民,先埋伏在临时指挥所伺机行动。深夜1时许,农暴队伍迅速割断了后塍到江阴的电话线,然后分两路悄悄包围公安分局。当临近公安分局门口时,被警察岗哨发现,鸣笛告警,但哪还来得及抵挡势如破竹的愤怒农民。“冲啊!杀啊! ”暴动农民直向公安分局巡士卧室冲去。局内警察虽作抵抗,但因慑于农民的声势,不敢开枪。暴动农民奋力上前夺枪,缴得手枪、刺刀、警服等。随后,点火焚烧公安分局但未果。

夺枪成功后,茅学勤等率领农民高呼着“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冲到南街东弄捉拿乡行政委员、劣绅俞道聘。不料,俞进城未归,其父闻警逃逸。愤怒的农民在俞家搜出了田契、债据、租簿,连同12间房屋一同焚毁。

第二天凌晨,国民党反动军警闻讯到后塍清剿,烧毁了茅学勤家的房子,并逮捕了茅学勤的父母和哥哥茅学友,茅永良说,“后来,茅学友在狱中被折磨至死,但这些都没能让爷爷屈服,反而让他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 ”

“学勤广场”印刻烈士丰功伟绩

当年后塍公安分局所在地法水庵,如今被改造成了一片宽敞的广场。当地政府以茅学勤的名字将广场命名为“学勤广场”。广场上矗立着戴着鸭舌帽的茅学勤与他的革命战友们的雕像。无论晨昏,这里是整个后塍最热闹的地方,休闲锻炼、看书下棋,有时镇上还在这里组织放映露天电影。

1929年1月8日,茅学勤任中共淞浦特委军委书记。21日晚上,茅学勤与淞浦特委委员陈云、严朴等一起领导奉贤庄行农民暴动。当夜返回上海,因为叛徒告密,在汉口路的新大东旅社,茅学勤被捕。2月6日,茅学勤和战友牺牲于江阴君山脚下的刑场。“1966年,后塍文化站将法水庵的一间厅堂改造成‘阶级教育展览馆’,并收集了后塍、江阴一带的农民革命运动资料,将孙逊群、倪培青和我爷爷等10多位革命烈士的雕像陈列于馆内”,茅永良清晰地记得,20多平方米的展览馆里整齐地摆放着革命先烈们曾穿戴过的衣服、鞋帽等,还有后塍农民暴动时使用的手枪、大刀、长矛和棍棒等武器仿品,人们可以免费入馆参观。那时,每天从周边乡镇赶来参观的人有很多。1970年左右,展览馆被改造后一直归当时的国营商业公司所用。直到2003年,“法水庵”被拆除,被建成居民健身场地和现在的学勤广场。

如今,茅永良每每散步路过“学勤广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爷爷组织后塍农民暴动时,勇敢地攻入国民党反动派阵地夺枪支、打土豪,不愧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是我一生的骄傲。 ”他说。

相 关 链 接

威震大江南北的沙洲农民暴动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按照江苏省委部署,从1927年 11月 5日至 1928年 3月 30日,不到半年时间,沙洲举行了大小 7次威震大江南北的农民暴动。在第一次后塍农民暴动和占文桥暴动之后,白色恐怖笼罩沙洲乡村。为此,党的活动一方面被迫转入隐蔽,一方面对国民党反动势力发起更猛烈的攻击,打击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后塍第二次农民暴动

1927年12月,中共江苏省委作出组织江阴、无锡、常州、宜兴四县总暴动的决定。 12月20日,钱振标、茅学勤、朱松寿等在周庄开会,被充当“眼线”的钱某某探悉。当夜,反动警士由钱某某带路,包围了长寿朱家巷朱松寿的住宅,逮捕了朱松寿、张老国、茅学勤的弟弟茅学明,后关押在光华电灯厂内。中共江阴县委得悉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织劫狱。22日凌晨3时,茅学勤下达了攻击令。暴动中,钱某某被俘获,当场枪决。朱松寿等3位同志被救出,电灯厂被完全焚毁。

后塍第三次农民暴动

1928年,国民党大肆拘捕和杀害农暴群众,烧毁房屋。许多农民无处存身,四处逃亡。为此,党组织决定再次组织暴动。 1月13日晚,红军游击队六七十人,到距后塍5公里的五节桥,烧去作恶多、民愤大的地主卢鸿吉的房屋5间,并处决了向反动派告密的走狗邹某某、周某某。随后,红军游击队和暴动群众向后塍突进,袭击公安分局。激战相持1个多小时。

后塍第四次农民暴动

1928年3月30日,后塍公安分局军警拘捕了24名无辜农民。江阴县委接到报告,由茅学勤率领300多名农民出发追击。一路追到后塍,遭到增援敌人的反击。因实力不足,农民队伍只得暂时退却。接着,江阴县委仓促决定在傍晚调集沙洲和东南乡农民3000余人,向后塍发起总攻击,遂成为后塍第四次暴动。这次暴动,农民群众连续奋战了10多个小时,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利。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