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
【类型】报纸
【篇名】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
【简介】●龚建平 ———谨以此文纪念卢德铭烈士诞辰100周年 今年6月9日,是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总指挥卢德铭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卢德铭,字邦鼎,号又新,又名继雄,生于1905年6月9日(农历五月初七),沿滩区仲权镇竹元村1组狮子湾人(原属四川省宜宾县双石铺狮子湾),毕业于黄埔军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652
【正文】
●龚建平
———谨以此文纪念卢德铭烈士诞辰100周年
今年6月9日,是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总指挥卢德铭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卢德铭,字邦鼎,号又新,又名继雄,生于1905年6月9日(农历五月初七),沿滩区仲权镇竹元村1组狮子湾人(原属四川省宜宾县双石铺狮子湾),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父亲卢安炳在自流井“有道生”盐业商号管账,卢安炳有子女7人,卢德铭最幼。
1921年,卢德铭在宜宾县百花高等小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成都公学。他聪明好学,成绩优异,爱好体育运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面对军阀混乱、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卢德铭决心学习军事,以武力打倒军阀和列强。
1924年2月,经孙中山先生面试,卢德铭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1925年1月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他作战勇敢,颇得好评。同年6月毕业留校任政治部组织科员,11月调任叶挺独立团二营四连连长。
1926年5月,作为北伐先锋挺进湖南,卢德铭指挥果断,屡建战功,先后升任独立团二营营长、一营营长。占领武昌后,卢德铭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独立团改编)参谋长。
1927年6月,卢德铭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团长。8月2日黄昏,卢德铭率警卫团乘船赴南昌响应“八一”南昌起义,他运筹帷幄,途中登陆向南昌搜索前进,避免了至九江缴械的危险,为以后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保住了整整一个团的枪械,这是他对革命作的一次关键性的贡献。
党的“八·七”会议后,1927年9月9日,卢德铭率警卫团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易礼容任行动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秋收起义部队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
起义受挫后,在9月19日的文家市前委会议上,毛泽东主张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师长余洒渡(后脱党)顽固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意见。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在卢德铭投了赞成票之后,大多数人仰慕卢总指挥的才干和为人,纷纷举手赞同。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最后通过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表现了卢德铭的远见卓识。
1927年9月25日晨,起义军向井岗山进军,途经江西萍乡芦溪山口岩时,遭敌伏击。为掩护部队转移,卢德铭不幸中弹牺牲。对卢德铭深为赏识的毛泽东痛惜不已地说:“还我卢德铭!”
立志救国
卢德铭出生在双石铺狮子湾———今沿滩区仲权镇竹元村1组,烈士旧居是一正两横的小青瓦土砌农舍,座东向西。卢德铭在家乡读了7年私塾,1919年改进了离家35公里的白花高等小学堂,学堂设在叙府白花场的新文庙内。他不但学习成绩好,热爱劳动、爱护群众的品行也为人们所称道。
1921年卢德铭高小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成都公学。在成都公学,卢德铭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生活简朴,喜爱体育,特别喜欢踢足球,在同学中很有威信,学校重视他,同学尊重他。他穿的是粗布长衫,用的东西非常简单,每年到成都上学或者返家,都是步行。往返一次,要半个来月。
卢德铭在成都公学读书期间,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课外,他认真研读了《共产主义ABC》、《响导》、《中国青年》、《新青年》、《洪水》等进步书刊,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追求革命真理。有一次,同窗好友熊瑞文借到了厚厚一本英汉对照的精装本《马克思传》,卢德铭知道后,立即拿去,关上门读起来,读了三个晚上才读完,还写了读书笔记。
卢德铭课外还博览了《左传》、《国语》、《汉书》、《史记》、《资治通鉴》等古籍,并且对《曹刿论战》、《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孙子吴起列传》、《李将军列传》等有关战争韬略的文章都有圈点,对《孙子》兵法一书,还有一些注解和三言两语的心得。在校期间,卢德铭就多谋善断,胆识过人,遇事常有独特的见解,正确的论断。
1924年初,卢德铭决心投入到革命的熔炉黄埔军校。春节过后,卢德铭便从双石铺狮子湾老家出发,到宜宾同刘丕绩、刘文波一起告别熊瑞文,乘船顺江而下,到重庆找到了李筱亭先生,拿了介绍到黄埔军校的信函。又乘船出夔门,过三峡,到武汉,换乘火车,到了大革命的摇篮———广州。1924年2月,卢德铭经孙中山先生面试,考入了黄埔军校二期。卢德铭在黄埔第二期学习的资料,现存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档案处。
卢德铭在黄埔军校二期步兵队里,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在军校就被吸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6日军校第二期毕业,即被留校任政治部组织科科员。正如中央军委聂荣臻副主席办公室1977年12月30日的信函所说:“据聂荣臻同志回忆,卢德铭同志在黄埔军校时,就是共产党员,表现比较好,这是肯定的。”
在北伐战争中
1925年11月,周恩来亲自组建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虽然名义上隶属第四军,但是干部的调动、任命和人员的补充,都由共产党独立负责,由叶挺任团长,连以上干部多是共产党员,成立之初就有20多名党员。卢德铭任独立团二营四连连长,驻防广东西江、高要县一带,反击地主武装,帮助开展农民运动。
北伐中,独立团在叶挺的指挥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皆捷,进展神速,为战争史上所罕见。6月2日在攻占攸县的战斗中,卢德铭虽然没有得到上级的命令,但他能主动掌握战机,率领全连乘胜追击敌人。对这种作战的机动灵活性,叶挺称赞不已,他说:“战功是大家努力得来的,我们的每次战斗,都是得力于你们。比如攸县的占领,就是第四连连长卢德铭在指挥我,而不是我在指挥他。”这是对卢德铭极高的赞誉。
往后,在攻克醴陵、平江的战斗中,卢德铭带领四连绕到敌人背后,向敌人薄弱环节袭击,对敌造成夹攻之势,使守敌大部被歼。特别是攻打天险汀泗桥和著名的贺胜桥的关键战役中,卢德铭身先士卒,英勇善战,指挥果断,立下了累累战功。由于他表现突出,升任为第二营营长,不久又调任第一营营长。
由于独立团长驱直入,所向无敌,威名远扬,故有“铁军”之称。独立团团长叶挺驰名中外,成了我国的名将。而卢德铭也屡建战功,成了我党早期的一名优秀军事指挥员。
1927年3月,独立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卢德铭任团参谋长。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武昌成立警卫团,党中央军委根据叶挺的建议,决定帮助张发奎组建总指挥部警卫团,派卢德铭任团长,指导员辛焕文、参谋长韩浚、团副余洒渡(兼营长)、范树德(兼辎重队长),均为共产党员;营、连、排干部有三分之一是共产党员。卢德铭等到警卫团时,军委聂荣臻向他们作了指示,要他们掌握好这支部队。
参加南昌起义
在蒋介石背叛革命,千百万革命者惨遭屠杀之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于1927年8月1日举行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8月1日晚深夜一点过,警卫团几乎是同时接到两封电报。一封是南昌起义的同志发来的,号召速往南昌参加起义;另一封是张发奎从九江发来的,电令警卫团星夜出发到九江待命。团参谋长韩浚接到后感到事关重大,急去拍团长卢德铭的房门。卢德铭看了电报,忙把团指导员辛焕文找来,三人一起商量,决定响应南昌起义,与叶挺率领的二十四师会合,研究的重点是行军的路线。如果坐船到九江,再去南昌,张发奎在九江,那很危险。如果徒步去南昌,那时间又太长。最后卢德铭指着地图说:“我们利用张发奎的调令先坐船东下到黄颡口(即今黄石市)起岸,经窦家坡,再取道去南昌。”
8月2日黄昏时分,卢德铭率领警卫团和分校的人员,从武汉起锚出发。船行一夜到湖北省黄颡口,从吴王庙上岸,日夜兼程,两天就赶到阳新县,休息一天,乘船赶了一程,才步入武宁城。
因连续暑天行军,指战员都很疲乏,9日到达奉新县城,就地休息一天。这时才得知南昌起义的部队早已向南转移了。追赶不及,卢德铭不得不放弃与起义大军会合的意图,经过和辛焕文、韩浚研究,决定改变原来的行军路线。
10日,余洒渡率警卫团离开奉新,经高安边界,赶往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三不管地区修水县城。中途又与余贲民率领的平江工农义勇队相遇,便相约同行,于12日到达修水休整。8月20日,苏先骏率领的浏阳工农义勇队到达铜鼓,便与余洒渡、余贲民取得联系。三支部队在修水的山口召开会议。商议统一之事,认为军事统一不可缓,决议将警卫团改为第一团,浏阳苏先骏部改为第三团,余贲民部即分补两团。为灰色态度起见,改用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名义,余洒渡任师长、余贲民任副师长,钟文璋任师参谋长兼第一团团长,苏先骏任第三团团长。8月底,由叶重开、罗荣桓等率领的湖北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一百多人,转移到修水,编为师部特务连。
部队历尽艰苦,转战来到修水。部队在县城设了招募处,扩充队伍,许多在白色恐怖下无处藏身的党员和革命群众,纷纷入伍,为党保存了革命力量。
在秋收起义中
毛泽东按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积极发动组织秋收起义。在萍乡张家湾召开的军事会议上,确定了起义的军事行动、部队编制和进军路线。决定以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为基础,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其建制不变,警卫团仍为第一团。毛泽东为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易礼容任行动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秋收起义总指挥、余洒渡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
9月9日,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了!
10日,一团攻下朱溪厂,随即越过修水平江边界,又打下了平江的龙门厂。11日,正当一团路过金坪攻打长寿街时,碰到了从平江赶来的敌人的一个团援兵,和混入起义军的邱国轩叛军的伏击。一团腹背受敌,部队跟敌人激战两个多小时,不少战士英勇牺牲。卢德铭、余洒渡接到前方失利的消息,当即率队前进组织反击,收容部队,结果实力尚厚。
14日,毛泽东在浏阳上坪召开第三团干部会,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通知三个团到浏阳文家市会师。卢德铭率领一团向浏阳转移途中,就接到了他很钦佩的毛委员的通知。但余洒渡不愿意去文家市。而卢德铭历来深信部队必须听从党的指挥,即然是前委书记毛泽东决定的,就该听从,就该执行。于是,他不顾余洒渡的劝阻,即带领一团指战员赶往文家市会师。
19日,各路起义大军会师文家市。晚上,毛泽东在里仁学校一间教室里,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在这次我党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决策会议上,毛泽东在讲到根据地和武装斗争的关系时,他打了一个通俗有趣的比喻,说:“革命要有根据地,就好像人要有屁股。人若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走着,定然不会持久,腿走酸了,站软了,就会倒下去。革命有了根据地,才能够有地方休整,恢复气力,补充力量,扩大发展,走向最后胜利。”卢德铭坚决站在毛泽东一边,支持毛泽东“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的正确主张。但余洒渡竭力反对,顽固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意见,鼓吹以城市为中心,幻想在大城市速胜。卢德铭发表意见说:“毛委员的意见,我完全赞成。这是个英明的决策。现在敌人集中兵力来打我们,我们则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如果我们再去打长沙,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向井岗山进军,是一个伟大的战略撤退,有光明的前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局面,保存和壮大革命力量,向反动派开展更有力的进攻。”由于卢德铭是总指挥,在部队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积极支持毛泽东上井岗山的主张,对统一会议思想,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20日清早,红日东升,霞光万道。一、二、三团聚集在里仁学校操场上。毛泽东在总指挥卢德铭的陪同下,来到了会师坪,动员起义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井岗山进军,当天就从文家市到达江西西部边界的桐木镇。23日到了小枧宿营。24日,毛泽东和卢德铭带领起义部队沿泉江堰进入萍乡芦溪镇东南方五里路的更田村一带(现高楼村)宿营。
9月25日,天还没大亮,部队刚从芦溪宿营地沿着芦溪河,走徐家山、斜陡头,爬坡上山进入山口岩,向莲花进发。此次毛泽东随前卫行动,卢德铭、余洒渡随师部居中,后卫为苏先骏第三团。先头部队已通过了。后续部队第三团在山口岩和白泥岭之间的低凹处,中了敌人的埋伏,遭到突然袭击,部队仓促应战。苏先骏掌握不住自己的部队,又误认敌军为自己部队,造成了重大损失。卢德铭听到后面枪声激烈,为了掩护后续部队进山口岩上罗霄山,他挺身而出从前进方向折回,带领一个连的兵力阻击敌人,掩护部队转移。经过一场恶战,突破了重围,但在这次战斗中,卢德铭不幸中弹牺牲,时约上午8时许,战后遗体由当地群众周仁榜掩埋在他家屋后的小土坎茶树下。卢德铭牺牲时,年仅22岁。他的牺牲是当时部队最大的损失,全体官兵无不悲痛。对卢德铭深为赏识的毛泽东听到卢德铭牺牲的消息时,痛惜不已地说:“还我卢德铭!”
铭记英烈
1987年9月,江西省萍乡市政府在卢德铭牺牲地芦溪区上埠镇山口岩,隆重举行了改建卢德铭烈士纪念碑揭幕仪式,在纪念碑脚兴建了烈士事迹陈列馆,现已发展为卢德铭烈士陵园,每年都有数万人次前去悼念。
1986年10月,卢德铭烈士家乡的人民在仲权镇政府机关大院内修建了卢德铭、李仲权二烈士纪念碑。1988年新建成的自贡市烈士陵园中央矗立着卢德铭年轻英俊的戎装半身塑像,园内的自贡市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介绍的第一位烈士也是卢德铭。
1992年,自贡市第33中学建立了以卢德铭为首的“仲权地区革命先烈事迹陈列室”。1994年2月,自贡市第33中学命名为“自贡市德铭中学”。9月28日,“德铭中学命名暨卢德铭雕像揭幕仪式”在该校隆重举行。1996年9月,德铭中学被市政府命名为首批“自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目光转向安源路矿 年份:2020
- 2、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4、历史性·革命性·艺术性 作者:吴诗中,黄仂, 年份:2020
- 5、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
- 6、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