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张家湾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张家湾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张家湾

【简介】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罢工前旧址———牛角坡52号 1921年冬,毛泽东偕李立三等来安源考察时,提议将路矿工人组成一个团体,起名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遵照毛泽东的指示,1922年3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筹备委员会成立。5月1日,300多名俱乐部部员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并向社会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699

【正文】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罢工前旧址———牛角坡52号

1921年冬,毛泽东偕李立三等来安源考察时,提议将路矿工人组成一个团体,起名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遵照毛泽东的指示,1922年3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筹备委员会成立。5月1日,300多名俱乐部部员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并向社会各界宣告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1922年9月,工人俱乐部组织工人举行了大罢工,罢工指挥部就设在俱乐部内。

这栋房子为五栋四间砖木结构平房,面积266平方米,最初是“湖北同乡会”会址,后由俱乐部购买。1922年底俱乐部搬迁后,这里改为工人补习学校第二校校址。解放后,这一旧址基本保持原貌,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罢工胜利后旧址———半边街广场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罢工胜利后旧址———半边街广场,坐落在安源镇牛形山东南坡山脚下,总面积为1266平方米。

1922年9月安源工人大罢工胜利后,随着组织的壮大,原有的办公地点已不适合俱乐部组织的发展,于是由刘少奇主持,工人们自愿捐款,建造新的办公楼和活动场所。1923年4月俱乐部搬迁到了半边街广场的“协兴”洋货店内,并在洋货店后面建造了一座四层轿顶式楼房,工人称之为“讲演厅”。这座讲演厅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在党的领导下最早集资、最早自行设计、建设规模最大、建筑风格最具特色的工会大厦,更是安源当时被誉为中国“小莫斯科”的象征和标志,是党领导下中国工人运动发展历史的一座里程碑。整栋楼于1982年2月23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谈判处旧址———公务总汇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谈判处,位于安源煤矿矿区内,坐西朝东,是二层砖木结构的欧式楼房,整栋楼房建筑面积为2258平方米,于1906年建造,为矿局办公大楼,矿长、高级职员和德国矿师等工程技术人员都在此办公,通称公务总汇。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后,路矿当局毫无诚意,拒不接受工人提出的复工条件。9月16日,他们约工人代表刘少奇到矿局总工事房商量解决的办法。刘少奇情知有诈,仍无所畏惧地孤身赴会。面对着工人们的坚强团结、英勇斗争和刘少奇的大智大勇、坚定沉着,戒严部队和路矿当局黔驴技穷、无计可施,不得不答应工人们提出的要求。9月18日,工人俱乐部代表李立三、萍乡煤矿局代表舒季俊、株萍铁路局代表李义藩在路局机务处签订了正式十三条协议。工人俱乐部发表了《上工宣言》宣布复工,至此,罢工胜利结束。

2006年5月该旧址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于安源镇东面张家湾村的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717平方米。

1927年9月初,毛泽东来到安源,在这里召开了部署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会议确定了暴动日期:11日安源、修水、铜鼓三路一齐发动,9月18日进攻长沙。

这栋房子最初是一个姓张的大土豪的住宅,后来地主武装保卫团和警察局在这里驻扎。1922年9月安源大罢工后,工人补习学校第一校设在这里,1924年冬,安源党、团地委合办了我党最早的地方党校———中共安源地方党校,教室就设在二楼。1927年8月底,莲花、安福、醴陵、衡山部分农军到安源集结,准备参加秋收起义,这支队伍当时就驻扎在这里。

2006年5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