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船计”让防守敌军一败涂地-——史志专家讲述秋收起义在醴陵的传奇故事
【类型】报纸
【篇名】“空船计”让防守敌军一败涂地-——史志专家讲述秋收起义在醴陵的传奇故事
【简介】[红色足迹] “80年前,参加醴陵起义的工农革命军,一招‘空船计’让渌江变通途,撕破了敌军的防线,最终取得起义的胜利。” 8月12日下午,醴陵市先农坛旧址门前,档案史志局退休专家吴兴强手持一张秋收起义攻打醴陵县城的地图,向“湘赣边界行”采访团记者介绍革命史。虽已年过7旬,说起这段典故他却是如数家珍。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95
【正文】
[红色足迹] “80年前,参加醴陵起义的工农革命军,一招‘空船计’让渌江变通途,撕破了敌军的防线,最终取得起义的胜利。” 8月12日下午,醴陵市先农坛旧址门前,档案史志局退休专家吴兴强手持一张秋收起义攻打醴陵县城的地图,向“湘赣边界行”采访团记者介绍革命史。虽已年过7旬,说起这段典故他却是如数家珍。 1927年1月27日,一代伟人毛泽东来到醴陵市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八七”会议决定,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以反抗当时的反动统治,醴陵成为起义的重要一环。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正式爆发,醴陵农民暴动队伍开始捕杀当地反动分子。9月12日下午,暴动农民在阳三石火车站,迎接了攻打县城的主力军——自安源经萍乡转战前来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当时,醴陵县城被渌江环绕,东门、西门、北门都有敌人临江防守,仅有渌江桥可以直通,易守难攻。于是,二团与暴动农民兵分三路,左路从大西滩过河主攻北门,中路从碧山岭进攻南门,直掏县城中心,右路从东门等处强渡,攻打东门。 战斗最先在东门打响。右路部队在一只木船上盖上芦苇,船仓内则暗藏一队战士,既不摇橹划桨,又不撑篙,用水手在水下顺着水流推着船,朝东门渡口敌军的防守哨所慢慢驶去。敌军哨兵以为是空船飘过来,放松了警戒。木船靠岸,船仓内战士立即现身,用土炸药炸死哨兵,占据有利地形与敌军对峙。同时,右路部队另一部分人从阳三石浅水区过河,与埋伏的起义农民会合,中路部队也进展顺利。醴陵县城战斗,击毙、俘虏敌军140多人,缴获枪支80多支枪,并组建了县工农革命政权——中国革命委员会湖南醴陵分会,恢复了革命群众团体,把囤积的盐、粮食分给了劳苦大众。9月14日晚,起义部队主动撤出醴陵,跳出反扑敌军的合围,于16日晚攻占浏阳县城,在进攻长沙失利后转战茶陵、炎陵,参与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此后,醴陵县委继续在四乡农村开展“反清乡”的武装斗争,并举行了上万人的年关暴动,创建了乡级苏维埃政权。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醴陵曾经走出100多位国共两党将领,先后涌现了李立三、左权、蔡申熙、程潜、陈明仁等历史名人。 [瓷城新姿] 昔日的东门渡口附近,已是一片繁华的闹市区,先烈的鲜血绽放出幸福之花。 一座上世纪70年代兴建的大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随着经济的发展,过往的车辆和行人越来越多了,该桥正在拓宽提质。醴陵城区,已由河东向河西拓展,城区面积已扩大到了18万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20万。陶瓷、烟花鞭炮产品,享誉中外,成了致富创汇的主力军。 上半年,醴陵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8.3亿元,同比增长13.8%;完成财政收入46366万元,同比增长28.33%;城镇居民、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6588元、3161元,同比分别增长27.33%、18.82%,领先其他县(市)区。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目光转向安源路矿 年份:2020
- 2、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4、历史性·革命性·艺术性 作者:吴诗中,黄仂, 年份:2020
- 5、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
- 6、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