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曾在柚子树下,弯曲小巷里,谈论革命和真理 辛亥两兄弟:无法实现的外交家刘道一,被误解的同盟会管家刘揆一
【类型】报纸
【篇名】他们曾在柚子树下,弯曲小巷里,谈论革命和真理 辛亥两兄弟:无法实现的外交家刘道一,被误解的同盟会管家刘揆一
【简介】2010年11月2日 刘揆一 1878年出生 1884年进入私塾 1903年赴日留学 1904年回长沙创建华兴会 1907年代理同盟会东京本部总理 1912年出任袁世凯内阁北京工商总长 1913年辞去工商总长职务 1915年在天津创办《公民日报》 191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北京、湘潭、洪江 19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355
【正文】
2010年11月2日
刘揆一 1878年出生 1884年进入私塾 1903年赴日留学 1904年回长沙创建华兴会 1907年代理同盟会东京本部总理 1912年出任袁世凯内阁北京工商总长 1913年辞去工商总长职务 1915年在天津创办《公民日报》 191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北京、湘潭、洪江 1950年病故于湘潭刘烈士祠
刘道一1884年出生 1904年赴日留学 1905年加入同盟会 1906年在萍浏醴起义中就义 迁葬岳麓山
2010年10月13日,湘潭县雨湖区城正街的刘烈士祠。刘道一牺牲后,湘潭县议事会决议将原来的守备衙门改成烈士祠。
□撰文/操婷 摄影/朱辉峰
湘籍辛亥革命人物本土地理考
[八·刘揆一 刘道一]
被黄兴称为“将来外交绝好人才”的刘道一,在革命初有雏形之时,便将生命在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中定格成永远的22岁,最终和节烈的夫人共眠于岳麓山爱晚亭畔。被誉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三驾马车之一的刘揆一(黄兴主军事,宋教仁主宣传,刘揆一主内务),在袁世凯内阁中的卧薪尝胆,使他屡遭误解,成为“痛苦的革命家”,最终守候在纪念弟弟的烈士祠,并长眠于此。
这对相差六岁的兄弟,各自命运犹如两道铁轨,从不同的起点,驶向不同的终点,但其间互相照应影响,其中的交叉,曾经盛放出巨大的光芒。谁又能说,他们各自的命运走向,不是因为对方的轨迹而有过变更呢?
求学
最亲近的革命启蒙者,是父亲
1878年出生的刘揆一,6岁走进湘潭县白石铺八斗冲的私塾(今湘潭县中路铺区白石乡广桥村杨梅塘居民组八斗冲屋场),接受启蒙教育时,弟弟刘道一刚刚出生。
在湘军中能“只手擎大旗”的父亲,因为同情太平军起义而放走俘虏,最后不得不从祖籍衡山逃亡到湘潭县白石铺八斗冲定居。父亲之后跟马福益等会党人士的结交,更是让刘揆一在日后获得极大的帮助。毫无疑问,父亲是最亲近他们、也是最早启蒙他们革命思想的人。
白石铺的老屋,距离湘潭市区有四五十公里远。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饶怀民教授曾经去过,他回忆“老房子都没有了,距离不远是齐白石故居,他们是同一个乡的”。
2010年10月13日,我们找到位于湘潭县雨湖区城正街的刘烈士祠,也在看守祠堂的刘家侄孙刘成亮导引之下,找到了附近的那条柳丝巷,如今这里已经改名叫“红兴巷”,但向年纪稍大的当地人打听一下,都知道旧称。这条不过两百米长的弯曲小巷,在不齐整的房屋中间,还保留着几间看上去颇为沧桑的建筑,因为紧邻着拆迁工地而显得朝不保夕。其实问起来,也不过几十年。当年的旧屋自然是没有痕迹,连精确一点的地点也无从考证了。我们徘徊在曲折的小巷道,可想象当年刘家少年每日上下学的情景。刘揆一和刘道一在这里接受的是传统经学教育,但外面的声音,到底渐渐传了进来。
刘揆一,只能去日本上八个月的速成班;刘道一,是洪门天地会的“草鞋”
后来刘揆一的儿子刘安鼐记录过父亲对这一段读书时期的回忆,“那时湖南开风气之先,常有名人来长沙讲学,我们也不怕路远,跑到省里去听讲。我喜欢看梁启超的文章,但他的演讲却不高明,我是领教过的”。那是1898年,长沙的实业学堂刚刚开办,常常一走就是45公里去旁听的热忱,终于在两年后进入岳麓书院(当时时务学堂所在地)求学。当时正值维新新政之时,清廷“谕令各省督府、宗人府、八旗都推举留学生出洋”,而且鼓励自费留学。在当时的青年人心目中,明治维新带来国力强盛的日本,是最好的学习榜样,“一时间,父遣其子,兄勉其弟,航东负笈,络绎不绝”,而湖南是其中派出留学生较早的省份之一,1903年,刘揆一也成为自费留日的学生之一。3月3日那一天上午,全家赶到湘江码头来给他送行,眼含热泪送别一行中的弟弟刘道一恐怕不曾想到,仅仅相隔一年之后,他也会遵循同样的路线,去往同一个异国,为了,也是同一个救国的理想。
根据与刘揆一同船的湘潭人朱德裳的记忆,这一趟从长沙港到日本横滨的旅途,一共经历了21天(3月3日到3月24日)。这群人中,还有一个鼎鼎大名的,就是后来蹈海宣志震动众多留日学生的陈天华。关于学生的经济状况,50名学生中的31位公费生是比较充裕的,学费每年300到500圆不等,按照当时日本的物价水平,足以过上比较丰足优厚的学生生活;而刘揆一只有家里拼凑出来的260圆,除去旅费,仅够留学一年。在这种情况下,刘揆一只能选择最快速的课程——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班,八个月就可以毕业回国。最初因为身矮体胖,常常掉队,但只要坚持下去就逐渐跟上来。他在同学中最交好的一位也是湖南人,叫做黄克强(即黄兴)。
相较而言,刘道一的求学之路似乎看来平顺很多。先入县城益智学堂,后入长沙修业学校,获得公费留日机会之后,他进入东京清华学校,他的同学中则有一位嫁给湘潭人的著名女子——秋瑾。据同学回忆,当时的刘道一“风度翩翩,口舌敏辩”,他的特长在于学习语言的天赋,章炳麟形容他是每到一地,住数月,“辄能效其方俗语言,至湖北即为湖北语,至上海则为上海语,声气密合,莫审其何所人”。懂英语,会日语,甚至连会党的行话,他也熟练。在日本和秋瑾等人参加过的“洪门天地会”中,他被封为“草鞋”(将军的代称,刘复权被封为洪棍,即首领;秋瑾被封为白扇,即军师)。那时候行的是会党规矩,要有固定的仪式,比如牵一幅六七尺长的白布,上书斗大的“翻清复明”四字,命各人俯身鱼贯从布下穿过,以示忠于主义。又在室内烧一堆火,命各人从火上跳过去,表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最后还要分别刺血,杀一只大公鸡,共饮雄鸡血酒。
年表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目光转向安源路矿 年份:2020
- 2、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4、历史性·革命性·艺术性 作者:吴诗中,黄仂, 年份:2020
- 5、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
- 6、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