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翊武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精神财富
【类型】报纸
【篇名】蒋翊武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精神财富
【简介】 周星林 蒋翊武,字保勷,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辛亥武昌起义总指挥。最近几年,关于他的研究有了很大起色,让这位“盛名而又沉寂的英雄”渐渐释放出了应有的光芒。这位被孙中山称作“开国元勋”的历史伟人,有哪些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追寻、去继承、去弘扬?是很有价值去深思的问题。今年是蒋翊武先生诞辰130周年,谨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366
【正文】
周星林
蒋翊武,字保勷,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辛亥武昌起义总指挥。最近几年,关于他的研究有了很大起色,让这位“盛名而又沉寂的英雄”渐渐释放出了应有的光芒。这位被孙中山称作“开国元勋”的历史伟人,有哪些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追寻、去继承、去弘扬?是很有价值去深思的问题。今年是蒋翊武先生诞辰130周年,谨以此文缅怀他的历史功绩,探讨他的革命思想,学习他的崇高品格。
一、忧国忧民、奋发图强的担当精神
1884年12月21日,蒋翊武出生在湖南省澧州府(今澧县)一个城市平民家庭。大约6岁那年,蒋翊武就读于澧兰书屋,在周宣生、晏开甲门下启蒙读书。14岁,他与同乡学友杨载雄、黄贞元等转读于安福(今临澧县)梅溪桥私塾,从师蒋作霖,开始接触维新时事政治。当时,民间流传《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纪略》等描写满人入关后血腥屠杀汉人的纪实之作。蒋翊武阅读了这两本“反清”禁书,萌生了推翻朝廷、“反满”报国的伟大理想,愤然斥责清朝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说“满人待我汉族残暴,无复人理”,感叹“自古夷狄入主诸夏,岁不满百,今神州陆沉二百余年矣,胡尚无兴吊民伐罪之师者耶?”。自此以后,蒋翊武更注意研读史传和政治方面的著作,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等成了他推崇的学习楷模。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蒋翊武为多灾多难的国家命运深感苦闷,悲愤交加,一连痛哭了好几天,并在公开场合毫不畏惧地声言:“中国欲图自强,首当倾覆清廷,建立新政府。”当时革命风气未开,人们听到此话,都吓得赶快躲开,敬而远之。1902年,适逢满清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族兄蒋念堂考取秀才,蒋翊武却不愿与试,轻蔑地表露:“奴隶功名,要它何用?”反清排满的种族主义思想一吐为快。
大凡“英雄少年”多因不屑学业、崇尚武力走上成功之路,而蒋翊武则是一位勤奋好学的优等生。1903年秋天,蒋翊武以澧州高等小学堂第一的成绩考入设在常德的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学习。在这里,他结识了宋教仁、刘复基、林伯渠等人,并积极参与了革命活动。
1904年2月,黄兴领导的湖南革命团体“华兴会”在长沙成立。秋天,黄兴策划长沙起义,宋教仁负责西路(常德)事务,蒋翊武很快成为常德学界的活跃分子,在城内祗园寺设立秘密据点,联络同志,集结力量,以谋响应。11月,华兴会起义事泄,黄兴、宋教仁流亡日本,蒋翊武被学校开除,从此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这一年,蒋翊武20岁。
辛亥革命的志士,大多以“推翻满清”作为自己的政治口号,蒋翊武也是在这种单纯的“种族革命”思想引导下投身革命的,并且很快成为一名坚定的民主革命家。这也是近代以来,湖湘儿女“经世致用、心忧天下”的湘学精神在蒋翊武身上的典型体现。
二、注重实践、不事张扬的求实精神
华兴会起义失败之后,蒋翊武奔走于沅湘流域,与各地会党联络,传播排满复汉的思想,曾赴洪江参与马福益的会党起义,由于计划遭到泄漏,他与刘复基折回常德。1905年秋,蒋翊武与刘复基结伴前往上海准备东渡日本寻求革命真理,不料,蒋翊武大病一场,终止了东渡计划。病愈后,他考入了中国公学继续学业,协助杨卓霖组织革命团体竞业学会,参与编辑《竟业旬报》。1906年春,同盟会东京总部派遣刘道一、蔡绍南等人秘密回国开展活动,拟在湖南、江西交界的萍浏醴地区举行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蒋翊武参加了长沙水陆洲筹备会议,并开展了相应的联络工作,是年底,萍浏醴起义匆匆爆发,很快就被官府镇压。为了配合这次同盟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武装起义,革命志士杨卓霖筹划了刺杀两江总督端方的行动,蒋翊武参与其间。由于叛徒告密,杨卓霖被捕就义,蒋翊武等革命同志寄居的《竟业旬报》编辑部也难以藏身,1907年年初,蒋翊武再次潜回故乡。
经历多次密谋和举义,革命行动屡遭失败,蒋翊武等人开始思考革命的依靠力量到底在哪里的问题。1909年,蒋翊武改变以往把江湖会党作为起义主力的做法,将目光投向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新军。这年秋天,他与刘复基相邀前往湖北,化名蒋伯夔,经老同学黄贞元的介绍投入新军第41标当兵。
在军中,蒋翊武以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作风深得革命党人的信赖,1910年11月,军中革命组织“振武学社”遭到敌人破坏,前任社长将领导大权托付给蒋翊武,他不负众望于1911年春节在黄鹤楼创建了“文学社”,以研究文学为掩护,秘密开展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文学社在他的带领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原来军中的一些小团体如“将校研究团”、“武学研究社”、“义谱社”、“益智社”等纷纷加入,革命党人由原来的200多人,发展到数千人。
随着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文学社与共进会于1911年9月在武昌举行联合会议,专题讨论起义方案。蒋翊武被革命党人推举为起义总指挥,文学社总机关小朝街85号为起义总指挥部,还规定了各标、营、队的具体任务。9月23日,9月24日,文学社、共进会连续两天召开各部队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了军政府重要组成人员和武装起义的总动员计划。蒋翊武再次确定为军事总指挥。
三、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蒋翊武虽不是改造新军第一人,但可以称得上是最成功的一位。就在同盟会领导人在两广和云南地区多次组织起义的同时,蒋翊武带着他的梦想悄悄地潜入湖北军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新军改造工作。振武学社时期,蒋翊武创造性地发明了“士兵代表制度”:各标设标代表一人,由标社员推任;各营设营代表一人,由各营社员推任,对标代表负责;各队设队代表一人,由各队社员推任,对营代表负责。著名历史学家金冲击、胡绳武盛赞道:“这样严密的组织形式,在以往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团体中还不曾有过。……这是以后武昌起义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组织保证,是一项值得大书特书的重大创举。”
此外,蒋翊武还是国内借助新闻媒体开展革命宣传的最成功的革命家之一。
新闻报业是洋务运动之后引进中国的时尚产业,武汉地区曾是近代中国新闻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据统计,蒋翊武先后参与的报刊传媒活动有4次:1、1906年10月,他在上海求学期间,秘密加入竟业公学,参与创办《竞业旬报》,并他他父亲开在澧州城的“蒋兴发”商号作为该报发行的联络点,把革命思潮从东南沿海引入湖南内地。2、1909年秋,蒋翊武与刘复基相邀来到武汉,成为《汉口商务报》的记者,并以记者身份前往新军驻地潜江,与革命党人取得了联系,实现了自己锐意从军的梦想。3、1911年春,文学社成立后不久,《大江报》经费紧张,蒋翊武决定用会费资助,并在各标、营、队建立记者站和发行站,不仅提高了士兵关注社会新闻的热情,而且对反动军官实行舆论监督,大大改善了部队民主氛围。《大江报》敢于揭露事实真相、敢于为普通百姓求真理的作风,深得武汉三镇人民的拥戴,在很大程度上为武昌起义做好了舆论准备和民众鼓动。4、中华民国成立之后,蒋翊武没有沉醉于革命的暂时胜利,于1912年2月15日创办了《民心报》,以媒体为阵地,关注民生、呵护民心,以监督政府为己任。8月9日,因为该报与复刊的《大江报》遥相呼应抨击湖北军政府的所作所为,遭致黎元洪的查封。《民心报》与《大江报》虽然遭到查禁,但是,他们在宣传革命思想、推崇社会改良、反映民众心声、监督政府作为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反对封建复辟、巩固共和政权的舆论导向,深得人心。
四、淡泊名利、顾全大局的无私精神
1911年10月9日下午,共进会首领孙武在汉口宝善里试制炸弹失事,导致起义计划提前泄露。约5时许,得到此讯的蒋翊武在武昌小朝街军事总指挥部向各部队下达了起义命令。由于送达南湖炮队的命令没有准时到达,当晚起义流产,致使蒋翊武、刘复基、彭楚藩等人被捕。10日凌晨,蒋翊武从警察局后花园逃脱,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英勇就义。是日夜,工程第八营首先发难,武昌首义全面爆发。经过激战,起义军攻占了湖广总督衙门,控制了武昌城。著名历史学家李时岳经过研究对照,认为 “命令是依据计划的精神,而起义的实际进行则基本上是执行着命令的要求。”
蒋翊武是文学社、共进会联合推举的起义总指挥,理应成为新生革命政权的主要领导人,然而,当他回到武昌时,起义士兵推出了守旧军官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给蒋翊武预留的职务是军务部副部长。作为一位革命家,蒋翊武没有为个人的得失斤斤计较,而是全心身地投入到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去。在随后的汉口保卫战、汉阳保卫战中,都能看到蒋翊武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的身影。11月27日,汉阳失守。当晚,蒋翊武参加了战时总司令部军事会议,反对黄兴关于放弃武昌的提议。28日,黎元洪任命蒋翊武为战时总司令部监军。29日,蒋翊武以监军护理战时总司令,设司令部于洪山宝通寺,写下了“守危城、却强敌”的光辉篇章。武昌城的胜利守卫,为南方诸省独立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赢得了宝贵时间。
南北议和之后,革命阵营出现了派系斗争,孙武借力黎元洪再次排挤蒋翊武,“武昌防御总指挥”一职先是由谭人凤接替,然后由起义时加入革命队伍的吴兆麟接替。蒋翊武的大权再一次被剥夺,他虽身处政权斗争的漩涡之中,但不为政治权利所熏心,超然地从事革命阵营的稳固和舆论监督工作。
中华民国建立之后,革命党人内部出现了“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思潮,有的甚至违背革命初衷,主动地站到反革命阵营中去。1912年6月,蒋翊武在汉口召开文学社会议,提议将文学社整体并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与会者一致表示赞同。这一举措体现了蒋翊武革命立场矢志不移,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的忘我无私精神。
五、踔厉奋发、舍生忘死的崇义精神
蒋翊武,本名蒋保勷,从小立志,锐意从军,改名“翊武”。自1904年参加华兴会起义,他就走上了职业革命的道路,多次革命行动都是死里逃生。但是,他每经历一次失败都进行一次经验总结,积极寻求革命方略。1909年10月,他化名蒋伯夔成功潜入湖北新军,并着手改造新军,使之成为革命党人掌握的武装,就是他踔厉奋发、不懈努力的惊世之作。
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于上海火车站,“宋案”发生,蒋翊武坚决主张武力讨袁。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宣布独立,“二次革命”爆发。7月25日,谭延闿通电全国,宣布湖南独立。蒋翊武被委以“中华民国鄂豫招抚使”之职。30日,他率部进驻岳州,部署军事,以“中华民国鄂豫招抚使”名义发布讨袁檄文。正当蒋翊武踌躇满志地在岳阳谋划讨袁大计的时候,全国“二次革命”已呈逆转颓势,8月6日,袁世凯下达“通缉蒋翊武令”。13日,谭延闿见势不妙宣布取消独立。
袁世凯对蒋翊武的嫉恨事出有因:一是袁世凯曾经两次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授予蒋翊武中将加上将衔勋位,蒋翊武没有欣然接受,显示了他对北洋派系的蔑视。二是蒋翊武追随宋教仁在北京积极开展政党活动,成功组建了中国国民党,蒋翊武被推举为全国29个参议之一,并委任为国民党汉口交通部部长,主张政党政治对抗袁世凯。三是“二次革命”中,蒋翊武是湖南革命党人中立场最坚定的反袁派之一,他在《讨袁檄文》中,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予以强烈谴责。
8月29日,蒋翊武在广西全州兴安县唐家司被驻防的桂军旅长秦步衢手下逮捕。9月1日,蒋翊武自全州押往桂林。在押期间,蒋翊武表现出了一位革命领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不仅没有向强权妥协,还充分利用机会向广西军民痛陈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宣讲民主共和的革命真理。在狱中,他神色自若地写下了“当年豪气今何在,如此江山怒不平”、“斩断尘根感晚秋,中原无主倍增愁”的《绝命诗》。8日,袁世凯致电广西都督陆荣廷:“着将蒋翊武就地枪决”。9日,蒋翊武就义于广西桂林丽泽门外,年仅28岁。
英雄已逝,精神永存。1921年12月,孙中山出师桂林,专程到丽泽门外凭吊蒋翊武,并下令修建纪念碑,亲笔题写“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几个大字刻于碑上。现在,该碑已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纪念蒋翊武丰功伟绩的永恒记忆。
作者简介:周星林,湖南文理学院历史学教授,蒋翊武研究会秘书长。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利用校本德育资源对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研究”(代号:XJK011CDY002)的部分成果。蒋翊武蒋翊武墓版式/殷利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目光转向安源路矿 年份:2020
- 2、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4、历史性·革命性·艺术性 作者:吴诗中,黄仂, 年份:2020
- 5、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
- 6、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