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同盟会中的广西人

同盟会中的广西人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15

【类型】报纸

【篇名】同盟会中的广西人

【简介】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广西籍留学生60多人加入。桂林人马君武是同盟会章程的起草人之一,并任同盟会秘书长。图为同盟会成立时孙中山(左)与马君武的合影。 雷沛鸿,南宁人,1906年加入同盟会。图为雷沛鸿与《西江日报》同仁的合影。 本报记者 蒋钦挥 【第二章】  维新治标 革命治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357

【正文】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广西籍留学生60多人加入。桂林人马君武是同盟会章程的起草人之一,并任同盟会秘书长。图为同盟会成立时孙中山(左)与马君武的合影。

雷沛鸿,南宁人,1906年加入同盟会。图为雷沛鸿与《西江日报》同仁的合影。

本报记者 蒋钦挥

【第二章】 

维新治标 革命治本

2

在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中,我们不能不提到广西人马君武。

马君武(1881—1940年),桂林人,出生于恭城县府,十岁丧父,家道中落,母亲是靠给人“缝衣边、插爆竹引线”,送儿子读书。

1897年,大名如雷灌耳的康有为来桂林讲学,马君武去听课,却没有机会零距离接触。

1899年,光绪帝变法图强,巡抚黄槐森在桂林开设体用学堂,唐景崧任校长,马君武前去投考,名列前茅。唐校长勉励他以科学救国,学好英语、数学,接受西方科学文化。这是马君武第一次遇到高人。

1900年,马君武到了新加坡,知道康有为也逃亡在此,便去谒见,执弟子礼甚恭,“请教国是”。康要他回国策应武汉唐才常的起义。没想到马君武回国途中,起义已经失败,他只好隐居桂林。1901年冬,得同学之父、东莞知县刘德恒资助,赴日本留学,是广西第一个自费出国留学生。同年十月,桂林人周家彦由四川选送入日本,是广西第一个官费留学生。

在日本,马君武又结识了比他大8岁的梁启超。这梁兄那是相当的有才,笔端如行云流水,常带感情,大力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国民精神”。这让马君武十分欣赏和佩服,于是,便积极向梁才子主办的《新民丛报》供稿。后来,梁启超赴美洲游历,曾以马君武代理他的编辑职务。

在东京,马君武求学于另一个高人章太炎,并大受其革命思想的影响。1902年,他在东京和章太炎先生发起“支那亡国242周年纪念会”,借纪念明朝灭亡,宣传反清革命。当时,很多人参与发起,但是,在清驻日公使与日本当局的恐吓下,一些人纷纷惧祸退出,最后只余十名发起人。马君武却很“牛”,不顾梁启超的劝阻,列名其中。这次会议,孙中山率领华侨十余人,从横滨赶到东京参加。次年的春节,留学日本的一千多学生,在东京骏河台举行新年团拜会。性格刚烈的马君武率先登台发表演讲,大声疾呼,主张排满救国,声泪俱下。

马君武在日本的反清表现,受到了孙中山的注意和器重。两人在横滨彻夜长谈,马君武幡然醒悟。他事后说:“康梁者,过去之人物也。孙公者,则未来之人物也。”他感到康梁已经落伍于时代,终于和前两位高人分途。

当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时,马君武、邓家彦等就已参加。以后广西籍人士在东京参加的有:刘崛、刘玉山、卢汝冀、苏无涯、黄石琴、黎契侯、蒙经等;仅1905年至1907年,广西籍的留日学生在东京参加同盟会的,就有60多人,其中又以容县等桂东南子弟为多。

1905年7月30日,孙中山在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筹备会,全国17省代表70余人参加,广西留日学生马君武、邓家彦、卢汝翼、兰德中、曾龙章、谭鸾翰、朱金钟等7人出席,是为首批同盟会员。马君武还被推举与宋教仁、黄兴、陈天华等人起草会章和文件。到同盟会正式成立,广西又增加了曾彦、欧晃二人。马君武被选为执行部书记长(秘书长)。另一个广西人邓家彦,被选为执行部书记长(部长)。

在成立大会上,孙中山正在演讲,有人突然发问:“革命是要排满的,假如有满人要参加同盟会,我们怎么办?”一时举座哗然,大家议论纷纷。马君武站起来回答说:“我们反对卖国亡国的清朝政府,如果满人中有与我们志同道合的,我们当然欢迎。”话毕,孙中山与到会者全体鼓掌。

当时马君武才25岁,一心热衷于社会改革,用时髦的话来说,已是“职业革命家”。但要革命,就注定命运必然坎坷。

1905年,日军攻占我旅顺,两国关系紧张。次年,日本文部省遣返中国留学生回国,马君武担任回国学生纠察队员。回国后他参与创办中国公学,担任总教习(教务长),兼理化教授,当时胡适就是他的学生。只因他热心党务,1907年他被两江总督端方侦知,“购捕甚急”。中国公学校长郑孝胥曾在广西龙州做过官,便函告老上司、两广总督岑春煊出面解救。幸好岑老乡爱惜家乡才俊,电告广西巡抚张鸣岐。张以公费保送他去德国留学。

31岁时,马君武在德国获得工学博士学位,这是中国第一个德国工学博士。宣统三年(1911年),他回到国内,正值武昌起义,他立即投身革命,并负责起草临时政府组织法。次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马君武任实业部次长。当时,总长取其名,次长取其实,部务由马君武代理。

但马君武毕竟年轻气盛,且又有广西人的犟脾性,在政坛自是四面碰壁;又因固执己见,他曾被国民党开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想为他恢复党籍,就让他填个表。表上有“何时入党”一栏,马君武却填上“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弄得党部的官员们哭笑不得,只好作罢。 

因为对组织的忠诚,他还跟宋教仁打了一架。原来,1912年2月,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孙中山竞现诺言,把临时大总统之位让给袁,并派蔡元培等人为专使,去北京迎袁到南京就任。宋教仁却主动要求北上,其实是想筹划“政党政治”,以钳制袁。那马老兄未察宋教仁之意,一日两人相遇于南京总统府,马君武怒斥宋教仁是“卖党于袁世凯”,辩到激动时动起手来:宋先打了马一耳光,而马也气愤之极,挥手一拳,打中宋的左眼,害得宋住院大半月才痊愈。后经黄兴、胡汉民解释,马才晓得宋的真意,事后道歉说:“诚愿始终忠于党,我甘承其过。”这个误会写在《胡汉民自传》中。

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旧桂系军阀交恶,痛感“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直到1928年,他应邀创办广西大学,其道德学问才得以发挥,成为广西近代文化巨人。中国政坛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

在同盟会中,另外在广东入会的广西人有:刘古香、施正甫、梁史、雷沛鸿等;在上海参加的有:曾镛、王天纵等;在南洋参加的有:曾庸丞、白萍州等。只是这些学子赤心报国,但家乡官吏却不欢迎他们,因为知道海外留学生思想激进,对他们回家乡是处处提防。

在武昌起义中,广西人也是奋勇向前。广西籍学生有一百六七十人参加,他们是广西陆军小学第一、二期毕业生,输送进武昌陆军中学堂,赶上了风云变幻的时代。但在广西本土独立这场“大戏”中,似乎少见广西籍青年的身影,其主角、新军中领头人员,多是外省籍。

辛亥广西百年祭

电子邮箱:ngzb1911@163.com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