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会员孙丹崖
【类型】报纸
【篇名】同盟会会员孙丹崖
【简介】林道成 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孙中山的倡导下和黄兴、宋教仁的支持和推动下,由原来的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代表70多人,在日本东京召开第一次代表联席会议,会上决定成立同盟会,以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作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918
【正文】
林道成
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孙中山的倡导下和黄兴、宋教仁的支持和推动下,由原来的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代表70多人,在日本东京召开第一次代表联席会议,会上决定成立同盟会,以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作为宗旨。8月20日在东京成立。到会300多人,来自14个省籍,一致推荐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指导中国的旧民主革命。同盟会会员中,有一个是揭阳人,名为孙丹崖。
孙丹崖,原名光庭,揭阳县渔湖京冈乡人,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出生于富家,书香门第,从小便有机会读书,而且有钱出国游学,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读书。时逢孙中山为革命而奔走外国,在东京时,孙丹崖结识了孙中山、黄兴等人,因赞成孙中山的革命主张,遂加入同盟会。从此,以推翻满清腐败政府为己任。后来,担任了同盟会广东分会的会长。
宣统三年(1911),孙丹崖奉命从东京经香港回国,准备参加革命党人在广州策动的起义,尚在途中,广州起义提前发动,经激烈战斗宣告失败(烈士埋骨广州黄花岗,故称“黄花岗起义”)。孙丹崖闻讯便不再往广州,转到潮州,暗中联络潮州旧军人、市民,三点会武装力量,秘密窥机再起。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全国振奋,孙丹崖立刻响应。是时,同盟会南方支部设于香港,决定组成五路义军,武装进攻汕头。支部命张醁村与孙丹崖为潮汕起义军正副司令,谢鲁偾为参谋长,率军光复了汕头市,以道台衙门为革命司令部。时孙丹崖任第十三标统(军事编制)的副司令,后转为粤东革命军第四军的副司令兼执行官。不久,孙丹崖与张醁村等率部挺进潮州,清兵备道道员关煦、总兵赵国贤都乘乱逃走,知府陈兆棠自恃有陆军一营,驻扎府楼,故而负隅顽抗。孙丹崖派人前去劝降,晓以大义。但陈反抗到底,孙下令火攻,清兵立即土崩瓦解。陈兆棠被捉,由于他任惠州、潮州知府时,残暴杀戮人民,犯下血债,民愤极大,乃杀之。至此,全境解放,进入民国时期。
民国四年(1915),袁世凯篡权称帝,革命军被迫解散,孙丹崖只得回家,后来又发生张勋复辟、军阀混战,民国政局动荡,孙丹崖只好解甲归田,一边从事教育工作,一边等待时机。
后闻孙中山在上海,再度组织革命,孙丹崖便直奔上海,继续追随孙中山。至民国十四年(1923),孙中山在广州组织革命军政府,孙丹崖又开始从事革命工作,陈炯明叛变,残杀革命党人,解散民军。孙丹崖愤而弃军回乡,从事教育事业。先后在金中、溪东中学任教,在揭阳创办中山师范学校,在京冈创办培英学校、京冈义务学校等,或任教员,或当校长。在潮汕有点名气,属于揭阳县绅耆的一员。
民国十六年(1927),“四一二”事件后,孙丹崖与谢仲仁等人,成为揭阳的右翼人物,反对共产党。在揭阳县组织“清党委员会”,制订了许多清党、清乡的措施,逮捕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及革命群众。与昔年追随进步,致力革命的态度大为不同。是年8月,南昌起义军到揭阳,县长丘博逃走离职,起义军撤走之后,丘博不敢再到揭阳履职,孙丹崖便出来成立“揭阳县临时行政委员会”,任副主任。因组织未获省府批准,省府不承认,后来派新县长杨开运来揭阳,临时委员会解散。
民国三十二年(1943),孙丹崖在家乡逝世,终年73年。《揭阳县志》有传。《揭阳文史》第八集也有其史略。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目光转向安源路矿 年份:2020
- 2、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4、历史性·革命性·艺术性 作者:吴诗中,黄仂, 年份:2020
- 5、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
- 6、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