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留学日本时参加同盟会

留学日本时参加同盟会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12

【类型】报纸

【篇名】留学日本时参加同盟会

【简介】 陈景星 孙媳妇唐菜金和曾孙陈志远。 小学生拜祭。 唐菜金 陈志远 追寻对象:陈景星 人物速写 1903年,孙中山在日本进行革命的前期准备;同年,陈景星18岁,从湛江出发,到日本留学,希望日后能学成归国,救国救民。留学时,陈景星认识孙中山与黄兴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419

【正文】

陈景星

孙媳妇唐菜金和曾孙陈志远。

小学生拜祭。

唐菜金

陈志远

追寻对象:陈景星

人物速写

1903年,孙中山在日本进行革命的前期准备;同年,陈景星18岁,从湛江出发,到日本留学,希望日后能学成归国,救国救民。留学时,陈景星认识孙中山与黄兴,三人成为好朋友。受孙中山与黄兴的影响,陈景星也加入了同盟会,成为首批会员。

百年前

在日本与孙中山相识相交

陈景星,字耀明,l885年11月出生在遂溪县调罗村(现属霞山区)的一个富裕家庭,是南宋南下避难的抗金名将陈文龙的后裔。其父亲陈迪光是当地有名的开明人士。陈景星幼年就受到父亲思想影响,爱看书,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在私塾学堂读书成绩优秀,被师长称为“神童”。

后来,陈景星奉父亲之命,与麻章区名医冯梯云次女冯元贞完婚。结婚后他继续外出求学,从雷阳书院毕业后,到广州国立法政学校进修。1903年,18岁的陈景星毕业了,同年下半年,陈景星与同乡吴经堂赴日本留学。陈景星选择明治法政学校就读。

在日本留学期间,陈景星接触一批反清革命志士,结识了当时正在日本进行革命前期准备的孙中山与黄兴。陈景星敬佩两人的革命救国气概,而他的品行思想也让孙中山与黄兴刮目相看。

经孙中山与黄兴的介绍和推荐,陈景星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开始了从事反清“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活动,成为当时在日本为数不多的中国会员之一。通过陈景星,孙中山了解了广州湾的发展状况,认定那里是重要的革命地,为孙中山日后委派其胞兄孙眉前往广州湾筹款埋下伏笔。

提前肄业休学回国革命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企图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欧美无暇东顾的时机,乘机独占中国,于1915年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不平等的“二十一条” 要求。听到这个消息后,陈景星毅然提前肄业休学回国。回到上海后,陈景星继续参加革命,还介绍当时正在黄埔军校念书的长子陈兆麒与黄兴认识。

191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掀起了“护法运动”。应革命需要,陈景星从上海回广州。1918年,陈景星被选为广东省第二届参议会议员。在广州期间,他以议员身份发起建立遂溪留省学会馆,解决三雷同乡赴穗就学的困难及集会场所,凡雷州三县在广州求学的学生都可到该会馆负责就餐和住宿。后来,该馆易名遂溪同乡会,1922年后成为广东省共产党农民运动领导人黄学增地下活动机关。

担任第一任遂溪县长

孙中山建立共和政权后,陈景星被推选为遂溪代理县长,是民国政府第一任遂溪县长。那时,军阀战争激烈,匪患严重,仅大土匪李福隆就拥有2000多人的武装队伍,当地的100多条村镇常被土匪扫荡,社会动荡不安。

如何管理遂溪县,使当地的人民安定下来呢?陈景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他清醒地认识到,清剿土匪、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当务之急。上任后,他带兵攻打土匪,收复被匪徒占据的村庄,并重新划分了村落的界限。

听到这个消息后,外逃的老百姓返回家园,复耕荒芜的土地,日子也安定了。此后,陈景星致力发展经济,开办学校,教育群众不为神权所迷惑。

他严格要求自己及家人,从不拿老百姓的东西。一次,一位菜贩妇女送些蔬菜给他的夫人,他知道后,责骂夫人:“值几个钱的东西你都拿,这不是贪心吗?这不是贪取穷人的财物,是什么呢?”夫人深感内疚。当地老百姓提起陈景星无不竖起大拇指,称他为大家的“知己人”。

百年后

死因至今是个谜

1922年,农历8月16日,陈景星抱病到遂溪上郎村召集各村村长族老会议,挑选委任了一批品行良好的人维持社会治安,引导村民生产,还决定建立70多间学校。但没想到,次日陈景星突然暴卒,与世长辞,终年37岁。当棺材从遂溪县府运回故乡湖光调罗村后坡时,沿途各村庄群众都自发举行仪式追悼他。

这是有关陈景星之死流传的一种说法。但是日前,记者在追寻陈景星的革命足迹时,来到调罗村,却听到了不同的说法。陈景星的孙媳妇唐菜金告诉记者,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她听婆婆(也就是陈景星儿媳)说,当年被剿的土匪为了报仇,收买了陈景星身边的人。陈景星那天离开家后,被收买的人就在水和饼里放了毒药,再拿去给陈景星吃。陈景星不知情,最后中毒身亡,“陈景星骑的马平时很乖很听话。但那天离家时,陈景星要走,它却不肯离开起步。陈景星只好用鞭子抽,它不得不走,他永远也想不到那是最后一次骑马了。”

后人院子大门

上刻着“念祖”

曾孙陈志远现在还住在陈景星的故居。他指着隔了近30米的一座破旧的小平房说:“我住的只是部分,以前这里是四合院,从这里到对面那房子才是故居的总面积。”在这里,记者看到了陈景星去日本留学时的照片,他个子很高,穿着长款外套,梳着分头,手里拿着一顶礼帽,脚蹬皮鞋,显得精神帅气。

走出陈志远居住的院子,抬头往上望,大门上方嵌着 “念祖”两字,唐菜金(也就是陈志远的妈妈)指着说:“这是2000年修的,旨在提醒我们陈家后代要记得先人的精神!” 据了解,陈景星长子陈兆麒毕业于上海大学,次子陈兆麟曾入黄埔军校学习,并到法国留学,取得电机硕士学位。长女陈雪琴毕业于广东体育学校,次女陈薰琴毕业于广州某名校。现在他的后人大部分都在美国、加拿大等地生活。

对话

坐在陈景星的故居,陈志远现在的院子里,陈景星的后人唐菜金(下简称“唐”)和陈志远(下简称“陈”)跟记者(下简称“记”)聊起了陈景星过去的点点滴滴。

记:那时,留学日本的人很少吧,你曾祖父为什么想去日本留学呢?

唐:陈景星读的书比较多,看着身边的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穷,考虑很久后,心里明白要学回先进的思想观念,才有可能帮助当地的农民。而家里条件比较好,所以他就去日本留学了。

记:村民们对陈景星怎么看待?

陈:现在的年轻人都听老人说过陈景星的事情,都对他很尊重。村里祭祀时,也会把曾祖父的像供着,就像对待神像那样。

撰文/记者朱宇玲 通讯员梁政海 卢培养

摄影/记者欧阳泽

策划/记者朱榕芳 左言交

编后语

追寻近一个月,本报“百年辛亥”系列报道今日结束。

今年恰逢亥革命10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本报从10月1日起,以影像和文字的形式追寻本土与辛亥革命有关的点点滴滴,拉近了这一伟大的历史变革与湛江的距离,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系列报道推出后,湛江第一位同盟会会员杨益三的嫡系曾孙杨锦州(现已70多岁)主动找到记者,把平生所收集的资料一一展示;市民梁政海看到报道后,主动为记者提供新的线索并联系采访;那些普通村民也对我们的采访给予热情的帮助……不少读者感慨,原来湛江与辛亥革命离得这么近,也有这么多辛亥先驱为救国救民不惜奉献一切,还有网友称看了“百年辛亥”系列报道后写了读后感,并计划去烈士们的故居墓地拜谒。

我们相信辛亥英雄的精神长存!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