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姜琦:温州同盟会重要组织者

姜琦:温州同盟会重要组织者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12

【类型】报纸

【篇名】姜琦:温州同盟会重要组织者

【简介】 青年时代的姜琦 任暨南大学校长时的姜琦 姜琦著作《中国新教育行政制度研究》 位于市区三官殿巷的姜琦故居 陈钧贤 文/图 温籍近代教育家姜琦(1885-1951)字伯韩,号柏盦,历任温州省立第十师范学校、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及上海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央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564

【正文】

青年时代的姜琦

任暨南大学校长时的姜琦

姜琦著作《中国新教育行政制度研究》

位于市区三官殿巷的姜琦故居

陈钧贤 文/图

温籍近代教育家姜琦(1885-1951)字伯韩,号柏盦,历任温州省立第十师范学校、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及上海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央大学、安徽大学文学院、湖北省立教育学院、福建厦门大学、浙江大学、西北联合大学等高校校长、训导长、教授等职,出版有《中国国民道德概论》、《现代西洋教育史》等著作20余种。而随着民国史研究的突破和珍贵文献资料的深度开发,我们发现,姜琦早年还曾参加辛亥革命,而且是温州同盟会重要组织者。

光复同盟,两会会员

晚清时期,一对来自宁波的姜氏夫妇,开设宁远酒坊于温州郡城万寿里(今市区万寿巷),他们勤劳朴实,心地善良,婚后多年未育,一次路过牛桥地方(今牛山东北方向),见有新生儿被抛弃在外,内附写有生辰的红纸条,上有“光绪乙酉年五月初八日”(1885年6月20日)等字样,便抱归养为己子,特请私塾老先生给取名“琦”。

姜琦小学入读三官殿巷谷宅的公普两等小学堂,那是当时温州城区一所好学校,所聘老师是有“相逢社会半生徒”之誉的名士汤壁垣。汤壁垣在姜琦小学毕业时,被英国传教士苏慧廉创办的艺文中学堂聘为国文教员,姜琦因此得以优异成绩顺利进入艺文中学堂。在校期间,他先后遇上力主教育改革的洋校长山尔曼和理科硕士蔡博敏,他们对姜琦以后走上教育改革道路产生非常深远的重大影响。

1906年2月,姜琦随着留学日本高潮的到来,也越洋过海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07年毕业回国又出国,入日本法政大学,获政治科学士学位。姜琦在日本留学期间与傅式说、周曙霞最为要好,经常相聚一起,交流信息,特别关心国内大事。

1906年,东京成立杭州同盟会分会之后,温州同盟会分会也酝酿成立,姜琦与傅式说、周曙霞、张云雷、王统、沈靖、戴任、许燊、黄解、吴粹、易锐侯等人为其成员。1910年2月,章炳麟、陶成章在同盟会之外,于东京重组光复会总部。姜琦等人又成为光复会会员。1911年7月31日,宋教仁等在上海成立中国同盟会中部总部。姜琦等人始终以双重身份与光复会、同盟会保持组织联系。

演说革命,闻者动容

辛亥革命爆发、改称中华民国的消息传到日本,姜琦即与傅式说、周曙霞、李素冰、朱侠夫、黄直民、张彦士等人坐轮船急匆匆赶回国内,在轮船上恰巧碰到黄直民的胞弟黄颂英,后者是驻军宁波的浙江陆军第八十三标排长,兼全标体操总教习,因流露反清言论被上级怀疑,潜逃回家。

姜琦等人于10月下旬抵达温州,即与在温的士绅姚泽夫、胡方尧、胡方禹、王超凡、陈禹门、陈守庸等计划组织响应武昌起义。具体工作分三块:一是由胡方尧、黄颂英为主,组织成立义勇军,分班在街上巡逻;一是由姜琦、李素冰为主,组织宣传员上街讲演革命意义;一是由张云雷为主,争取地方当局军政要员和士绅对温州光复的赞成。

1912年3月3日,中国同盟会本部在南京召开大会,宣布改组为公开的革命团体,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黎元洪为协理。《东瓯日报》在5月7日刊登中国同盟会浙江省支部温州事务所通告:“本事务所遵中国同盟会浙江省支部章程设立。各界诸君如愿入会,请至《东瓯日报》馆本事务所接洽可也。……经理人:李伯干、王养玉、姜伯韩同启”

6月10日刊载两则内容:一是《中国同盟会浙江支部第十分事务所开成立大会志闻》:“同盟会支部第十分事务所在永嘉教育会开成立大会。到会者百余人。先由组织员姜伯韩报告开会宗旨、孙中山君历史及同盟会沿革、并光复之历史、并财纲及临时通约。……举评议员八人:王君人骥二十一票、姜君琦十四票、黄君直民十四票、江君文光十三票、席君德先十二票、章君喆十一票、项君廷桢十票、程君登云九票。次,傅君式说演说;次,勤余演说;次,王君人骥、姜君伯韩演说,洋洋洒洒,闻者均为之动容。次,由姜君伯韩提议,谓国民捐系本会协理黄兴发起,既为本会会员,亦当竭力进行;如愿认捐者,当向主任干事处接洽云云。五小时遂散会。”

二是《姜伯韩启事》:“中国同盟会浙江支部第十分事务所已于本月之九号成立。公举李君远为主任干事。此后入会手续及一切诸事,请与李君接洽,鄙人概不与闻。谨启”姜琦自此之后,转往此前成立的永嘉县省议会选举事务所,担任文牍工作。

参与护法,鼓动独立

1913年7月13日,因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二次革命”爆发。7月15日,黄兴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同时委派温州同盟会姜琦、吴庆元、周德甫(习之)等组织武装力量配合。温州曾出现以赵得元为首的反袁武装斗争,一度围攻鹿城,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败退。姜琦转往日本,由战友王统介绍加入孙中山在东京成立的中华革命党,追随孙中山继续反袁斗争。

1915年姜琦返回温州,7月为省立第十师范学校校长。他在任三年,因“整饬管教合法,办理有方”,三次获得省长的嘉奖令。但姜琦虽然如此优秀,竟在1918年被免职,概括原因有两个,其一与他的工作作风,做人原则有关。据《张棡日记》记载,1917年上学期,一位曾是姜琦好友的王某人,为人谋位置,被身为校长的姜琦拒绝,因“不允其荐,缘此订恨”,暑假时王某捏造控告姜琦无行无学,且诬蔑其好男风等,后经当时省长发交瓯海道尹查复,以均无实据,事始冰解。

其二与温州光复后发生的“护法运动”有关。1917年9月,广州成立军政府,孙中山就任军政府大元帅,以恢复《临时约法》和拥护国会为号召,掀起“护法运动”。11月,受孙中山派遣的蒋尊簋、周凤歧在宁波宣布独立。温州紧随其后,姜琦与受中国同盟会中部总部派遣抵温的章吴俊(张钧)、何公烈、张星伯、陈挺立、施颂同、项逊斋、朱竺峰等七人共同开展工作,积极鼓动地方军政要员。

11月28日,浙江省警备队第六区统带戴任与瓯海道尹赵增藩等人通电响应,并在30日《瓯海公报》上署名发布温州独立布告,结果很快遭到浙江督军杨善德的镇压。1918年,凡直接参加的人员都被名列通缉令名单,姜琦、戴任等人幸有德高望重的辛亥革命老前辈的暗中保护,时任浙江省政府高等顾问的徐定超在省城从中斡旋,为此免职离任。姜琦经同盟会会员符璋介绍,于当年6月间离开温州,暂栖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