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伯父曾任同盟会福建支部财政部负责人

伯父曾任同盟会福建支部财政部负责人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伯父曾任同盟会福建支部财政部负责人

【简介】陈文灿/讲述 刘维标/记录 1912年4月,孙中山在桥南社与支部人员合影,后排右起第三为陈秀榕。 1907年4月,陈秀榕与林泽人、王鸿滋、刘翰侯等4人在福州仓前山古榕书院创办福建最早的革命团体之一——“公益社”,以掩护革命活动。最近,陈秀榕的侄儿、省政协办公厅离休干部陈文灿向记者讲述陈秀榕倾情辛亥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054

【正文】

陈文灿/讲述 刘维标/记录

1912年4月,孙中山在桥南社与支部人员合影,后排右起第三为陈秀榕。

1907年4月,陈秀榕与林泽人、王鸿滋、刘翰侯等4人在福州仓前山古榕书院创办福建最早的革命团体之一——“公益社”,以掩护革命活动。最近,陈秀榕的侄儿、省政协办公厅离休干部陈文灿向记者讲述陈秀榕倾情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

我的伯父陈秀榕1879年3月生于福州仓山贫民家庭,自幼刻苦读书,18岁考中秀才。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1906年春,他毅然加入革命党人郑祖荫、林斯琛刚组建的同盟会福建支部,翌年创办“公益社”。随着革命活动日益频繁,往来同志增多,当局有所察觉。

1908年林斯琛与伯父商议,将“公益社”迁移至梅坞,更名为“桥南公益社”,并在林斯琛主持下,由伯父和刘杰、林泽人、王鸿滋等4人出面向当局登记备案。从此,“桥南公益社”在社会上公开办理劝葬、戒烟、施医、救火等公益事宜,暗地里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同盟会福建支部也设在桥南社内,下设总务、文书、交际、财政、交通、庶务、军务、执法、侦探等9个部。伯父与庄涛松二人被任命为财政部负责人,多方筹募资金,甚至与盟友合资开办陶瓷店,将所得全部献给桥南社,作为革命活动经费……

福建光复后,成立福建省都督府(后改组为“政务院”)并设参事委员会及其各部,伯父还是任职财政部,负责全省田赋工作。1913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伯父在讨袁护法斗争中,始终站在孙中山一边,与郑祖荫、林斯琛等人一起多方劝导福建师长许崇智,使其转向反袁。但不久,福建都督孙道仁奉袁世凯之密令,要逮捕革命党人,先软禁了郑祖荫。刘通和伯父获悉情况后,不顾个人安危,奔走相告,使袁世凯捕杀福建革命党人的阴谋不能得逞。后来,袁世凯又召孙道仁去北平策划,遂由刘冠雄率领袁世凯的帮凶李厚基带兵入闽镇压,福建支部骨干纷纷避至上海一带,伯父暂避广州……

1951年1月,伯父因病逝世于福州,享年72岁。伯父追随孙中山先生,倾情辛亥革命的民族气节和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令人敬仰。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