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孔阳与同盟会松江支部印章
【类型】报纸
【篇名】朱孔阳与同盟会松江支部印章
【作者】 干晔
【简介】 □记者 干晔 辛亥百年,薪火相传。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云间收藏家、书法家朱孔阳之子,年近八旬的朱德天老先生,向区档案馆寄来了已有百年历史的松江同盟会支部的印章,并附上老先生亲笔所书的相关介绍。 印章上清晰刻着“松江同盟会支部之章”三排三行篆书。据朱德天介绍,这枚印章是其父亲朱孔阳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377
【正文】
□记者 干晔
辛亥百年,薪火相传。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云间收藏家、书法家朱孔阳之子,年近八旬的朱德天老先生,向区档案馆寄来了已有百年历史的松江同盟会支部的印章,并附上老先生亲笔所书的相关介绍。
印章上清晰刻着“松江同盟会支部之章”三排三行篆书。据朱德天介绍,这枚印章是其父亲朱孔阳1911年春为松江同盟会支部所刻。目前此印章只剩下一个印蜕(即印章通过印泥、胶质颜料等介质,或直接在纸、织物、泥及类似承载物上充分完整压印后留下的与直视印章雕琢面形状相反的痕迹实物,也有称印花、印迹、印痕)。
朱孔阳(1892~1986年),字云裳(或作云上、云常),晚号庸丈、龙翁、聋翁,曾用名朱既人。松江县人,家住白龙潭。朱孔阳生平爱好金石书画,不仅对历代文物,既精鉴别又富收藏,且书画及治印刻章的技艺亦是为人称道。1910年,年仅十九岁的朱孔阳在松江民主前辈、著名教育家杨了公先生的影响和指导下,接受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并由杨了公介绍,于1911年之初加入了松江同盟会支部。
1911年春,朱孔阳接受支部指令,篆刻“松江同盟会支部之章”。经过反复琢磨、精心篆刻,他力求使此章既表现出明亮向上的革命气概,同时又充分体现革命组织的严肃性。此章完成之后,得到了杨了公及其他同盟会同志的一致肯定与赞扬。从此,这枚石质印章,便开始记载起松江同盟会支部的整个工作情况,记录下松江同盟会支部在那段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时期,从事革命工作的点点滴滴。
此后,朱孔阳还积极投身于松江同盟会支部的各项革命宣传活动。武昌起义后,上海起义军攻打松江城时,朱孔阳还按杨了公的指令,协助两位同盟会的同志由城墙吊出城外,与外部取得联络。
据记载,清光绪三十一年,中国同盟会会员夏允麟、顾稼轩等由日本回国,在松江县城创办清华女校,开展革命活动,并在女校成立松江同盟会支部。1912年,有会员70人,设支部于县城内陈化成祠。同年8月,同盟会松江支部改为国民党松江党部。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目光转向安源路矿 年份:2020
- 2、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4、历史性·革命性·艺术性 作者:吴诗中,黄仂, 年份:2020
- 5、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
- 6、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