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谢逸桥:同盟会岭东地区主盟人

谢逸桥:同盟会岭东地区主盟人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谢逸桥:同盟会岭东地区主盟人

【作者】 曾旭波

【简介】 谢逸桥 1918年5月下旬,孙中山在梅县松口公学(松口中学的前身)与谢逸挢(孙中山身后穿白衣者)等合影。(资料图片) 谢逸桥(1874—1926) 谢逸桥,家名锡元,学名延懿、元骥,字逸桥,梅县松口铜盤村人。祖父谢益卿和伯父谢梦池均为清末南洋侨领,父亲谢国生为邑中宿儒,生有八子,逸桥是长子。 谢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198

【正文】

谢逸桥

1918年5月下旬,孙中山在梅县松口公学(松口中学的前身)与谢逸挢(孙中山身后穿白衣者)等合影。(资料图片)

谢逸桥(1874—1926)

谢逸桥,家名锡元,学名延懿、元骥,字逸桥,梅县松口铜盤村人。祖父谢益卿和伯父谢梦池均为清末南洋侨领,父亲谢国生为邑中宿儒,生有八子,逸桥是长子。

谢逸桥少年时,眼睹英、美列强入侵我国,腐朽的清政府懦弱无能,甲申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每次战争,无不以中国最终战败、割地赔款而告终,此时,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给他的思想带来深刻影响。

1895年,孙中山策划了第一次广州起义,因事机泄漏而失败。起义参加者之一的程壁光逃到南洋槟榔屿谢逸桥之伯父谢梦池家中至次年才离开,谢逸桥因此结识了程壁光,知道了孙中山及其领导的革命党兴中会,对孙中山产生了敬慕之心。

1900年,兴中会在香港开会,谋划广东独立和惠州起义,谢逸桥当时正协助丘逢甲等人创办岭东同文学堂,得知消息后专程赶赴香港认识孙中山,请求加入兴中会。为探得救国之路,谢逸桥于1904年毅然决定东渡日本留学。

1905年7月,孙中山到日本,倡导成立中国革命同盟会。同年8月20日,中国革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后改名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当时正在日本留学的谢逸桥,积极参与同盟会的筹组工作,并成为同盟会首批会员。1906年,受孙中山的委派,谢逸桥以同盟会岭东地区主盟人身份回国。回国后,谢逸桥在汕头潮汕铁路局任高级职员,他利用此有利身份,秘密进行“往来运械递信诸务”,为在潮汕地区发动武装起义作准备。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先后吸收了萧惠长、姚雨平、李次温、林修明、郭典三、古直等一百多位岭东知识分子加入同盟会。1907年5月,受孙中山的委托,谢逸桥组织部分同盟会员配合潮汕会党许雪秋、陈芸生(均已加入同盟会)等策划丁未黄冈起义,试图在岭东建立革命根据地。黄冈起义军与清军进行了七天七夜的血战,最终因寡不敌众失败。

黄岗起义失败后,清吏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谢逸桥只能先回梅县,之后到南洋一带继续进行革命活动。为了宣传革命思想,他开始筹备创办《中华新报》。1908年4月17日,在梅州籍华侨鼎力支持下,《中华新报》在汕头正式出版。《中华新报》由梁千仞任社长,[注1]总编辑林伯举,同年8月底,陈去病来汕头,被聘为主笔。[注2]1909年春,陈因病辞职,遂由叶楚伧任主笔。[注3]《中华新报》不但抨击清廷,还暗中传递革命消息,运送武器弹药,并作为联络海外志士的中转站。1909年,叶楚伧到汕头不久,谢逸桥询知叶尚未正式加入同盟会,乃由其作介绍人,谢良牧主盟,让叶宣誓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1年3月29日,广州起义爆发,谢逸桥兄弟为该役作出了重大贡献。广州起义虽然最后失败了,但谢逸桥兄弟的积极参与,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肯定和褒扬。

中华民国成立后,谢逸桥急流勇退,孙中山多次写信托谢良牧转交谢逸桥,敦请他赴南京、广州任职,都被他一次次逊谢。谢逸桥认为:革命是破坏行动,政治是建设措施。从事破坏者,未必善于建设。认为政治对他来说,尚缺乏素养,应该让能者居之。为了继续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1913年2月,谢逸桥在汕头跟古公愚、林百举、张怀真等人创办了《大风日报》。辛亥革命胜利后,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大风日报》在1913年4月16日,便发表题为《万恶政府》的时评,揭露袁世凯政府结党营私、丧权辱国、排除异己、杀戮党人的种种罪行,发出了广东舆论界讨袁的先声,同年9月16日,《大风日报》被当局勒令停刊(袁世凯倒台后才复刊)。

1918年5月,孙中山护法运动失败后,准备离穗赴沪,应谢良牧之请,亲自到梅县松口探望在家乡养病的谢逸桥。孙中山在谢家新落成的“爱春楼”住了3天。为表彰谢氏对革命的贡献,孙中山兴致勃勃地为“爱春楼”题联:“博爱从吾好,宜春有此家”。题罢意犹未尽,又写一联:“爱国爱民,玉树芝兰佳子弟,春风春雨,朱楼画栋好家居”。

谢逸桥善诗,曾编有《谢逸桥诗钞》,可惜未能传世。晚年的谢逸桥患咯血病而居家,以诗、书、画自娱,主持家乡公益事业。1926年5月,病逝于汕头寓所。

注:

1见广东丘逢甲研究会编《丘逢甲集》,岳鹿书社2001年12月一版,页635。

2见林抗曾《林百举与南社》。

3同注2。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