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三个转变”看安源

“三个转变”看安源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三个转变”看安源

【简介】  李江萍 本报记者 傅 云 张 晶 安源,正在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业绩: 总投资3.4亿元的省重点项目赣西电煤储运中心,目前土建工程已完成75%工程量,铁路专用线完成95%工程量,预计今年11月可正式投产; 总投资5亿美元的LED外延片项目在进行厂房建设和设备购置,今年8月份已经开始设备安装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118

【正文】

 

李江萍 本报记者 傅 云 张 晶

安源,正在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业绩:

总投资3.4亿元的省重点项目赣西电煤储运中心,目前土建工程已完成75%工程量,铁路专用线完成95%工程量,预计今年11月可正式投产;

总投资5亿美元的LED外延片项目在进行厂房建设和设备购置,今年8月份已经开始设备安装;

总投资20亿元的安源闽南工业园入驻安源经济转型产业基地,目前已有江西翔升纺织有限公司、安源闽南服饰有限公司等入驻,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2亿元以上……

统计数字表明:安源区项目建设成功实现“三个转变”:从“地下”向“地面”转变;从单一主导型向多元推动型转变;从产业初级向产业链延伸转变。

从“地下经济”向“地面经济”转变

安源因煤而兴,曾经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地下经济”。然而,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发展模式在为安源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支撑难以为继、经济持续增长后劲乏力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随着国家关井压产等宏观政策的出台,在安源,“地下”企业由过去的132家锐减为现在的9家。

当这一问题摆在面前时,安源区委、区政府立足实际,科学谋划,确立了“安全、稳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拉长-转移-发展”的战略思路,率先引导部分煤矿业主从地下走到地面发展工业,并与南昌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互动平台,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把脉号诊”,构筑发展蓝图、发布高新技术信息。安源经济转型产业基地、青山金属材料产业基地、丹江重工机械制造产业基地建起来了,高纯度多晶硅等一批近亿元的项目随之跟进,打破了安源区长期以来“地面”企业举步维艰的局面。

实践证明,只有实施经济转型才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地下经济”在安源区财政收入的比重也下降到30%以下,“地面经济”从过去的配角地位逐渐走向舞台中心。

从单一主导型向多元推动型转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招商引资走上高平台的今天,产业规划成为新的竞争优势,发展多元产业成为实现招商引资新跨越的突破口。安源区的决策者清醒地认识到:在产业优势上,招商引资已经不是“捡到筐里都是菜”。于是,他们在加快对接央企、民企、外企、科企的同时,着力培育新能源、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文化创意等10大接续产业。

走进安源区,我们看到3大工业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入驻。

总投资2亿元的12万吨实芯气保焊材生产线项目正在进行厂房建设;成功引进的全省唯一具有动漫制作能力的文化创意企业——萍乡凯天网络有限公司,专业制作了以安源儿童为素材的大型红色动漫剧《安源小子》。同时,安源区还瞄准高投入、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三高”项目选资。总投资3亿元的生物农药项目,其科研成果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是我国在生物农药领域内唯一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

从产业初级向产业链延伸转变

一直以来,冶金、建材是安源区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延伸冶金、建材产业链势在必行。安源区及时调整思路,以深加工以及相关配套产业为主线,充分发挥产业上下游之间的联合优势,拉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鑫镍鑫公司、萍特钢铁公司就是这方面的缩影。

鑫镍鑫公司于2007年引进,投资1.5亿元,是一家专门生产镍铁的企业,为了企业的发展,该公司通过延伸产业链,将产业做大做强,今年又计划投资2亿元生产镍铬合金,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萍特钢铁一期以生产特种钢坯为主,根据市场变化和生产发展的需要,该公司决定新上一条年生产80万吨的特钢轧线生产线,该项目在3月已建成,并点火试产。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