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劲光大将的艺术人生战火中用洞箫为官兵消除疲劳
【类型】报纸
【篇名】肖劲光大将的艺术人生战火中用洞箫为官兵消除疲劳
【简介】 肖劲光陪同周总理视察海军。 肖劲光,60年戎马生涯,30年海军司令,身经百战,可谓是职业军人。以枪炮轰鸣、军号、汽笛为音符的军事乐章,是他人生的主旋律,但这绝不是他生活的全部。现实生活中的肖劲光,慈祥、宽厚,精通音律、诗画,多才多艺。 精通音律:在战火纷飞的行军间隙,用委婉的洞箫为官兵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788
【正文】
肖劲光陪同周总理视察海军。
肖劲光,60年戎马生涯,30年海军司令,身经百战,可谓是职业军人。以枪炮轰鸣、军号、汽笛为音符的军事乐章,是他人生的主旋律,但这绝不是他生活的全部。现实生活中的肖劲光,慈祥、宽厚,精通音律、诗画,多才多艺。
精通音律:在战火纷飞的行军间隙,用委婉的洞箫为官兵消除疲劳,鼓舞士气
肖劲光多才多艺。大革命时期,他曾与刘少奇等同台演过话剧。长征途中,他在战火纷飞的行军间隙用委婉的洞箫为官兵们消除疲劳,鼓舞士气,一直被传为美谈。1951年,中苏两国在大连举行关于收回旅顺口的谈判。联欢会上,肖劲光一曲正宗的《喀秋莎》技惊四座,令苏联代表团热烈地欢呼起来。乐器,除洞箫外,肖劲光还会拉二胡,弹月琴,到海军后又向著名作曲家吕远学会了演奏曼陀林。
他自己懂乐器,也支持子女学。二儿子肖策能小时候没学过乐器。受父亲和哥哥、姐姐的影响,上中学的时候突然提出想学弹月琴。肖劲光很高兴。为了鼓励他,当即从全家并不宽裕的生活费中挤出钱,给他买了一把好琴,还专门请了指导老师。肖策能学了一段时间后,热情降下来,没能坚持下去。对此,肖劲光很不满意,但没有过多地批评他。过了几天,肖劲光送给二儿子一本书,是当时流行的“青年修养丛书”中的一本:《怎样培养毅力》。这件事对肖策能教育很深。他终于学会弹月琴了,书也一直保存着,用以时时提醒自己锻炼、培养自己的毅力。
喜好绘画:把对绘画的喜好运用到军队管理教育中
肖劲光爱好绘画。早年在长沙读中学时,他曾与同窗好友任弼时尝试过利用为人画像谋生路。由于很快有了去苏联学习的机会,这种尝试没有继续下去,但仍在肖劲光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晚年的回忆录中,他还清楚地记述了这件事:
1920年夏天,学校放暑假,我和弼时同志商量好不回家,找事情做。这样可以为家里节省一点路费,更重要的是再有几个月就毕业了,必须为毕业以后的出路想办法。……我们白天结伴而行,夜晚共宿一舍,反复商谈着。……记得有一天,我俩在街上经过一个画像馆,弼时同志看了外面挂着画像,胸有成竹地对我说:“这种画我们也可以画。画一张可以挣不少钱,就不会饿肚子了。”于是,立即买了一点碳墨和纸,回到宿舍我们就画起来了。弼时画画很有天赋,第一张就画得很好。第二张画成时,拿到画像馆去与那里挂着的画像对照,竟比那家画像馆的画还要高明。而我则画得不如他。
战争年代,肖劲光把对绘画的喜好运用到军队管理教育中,把所属部队的报纸、墙报、板报办得生动活泼。围困长春时,他亲自指导部队美术工作者画了宣传画,用大炮等方式送到敌人的阵地上,瓦解敌军的士气。当时有不少敌军官兵手握着解放军的宣传品跑过来投诚。调任海军司令员后,他更重视部队的文化工作。机关一组建,肖劲光就点名从十二兵团把青年画家江平调入海军,并由他主持组建了海军美术创作组。一个时期,司令员亲自抓文化工作、抓美术创作,成为部队的佳话。很快,江平等人就创作出了一大批好作品。1952年4月,肖劲光率团访苏时把江平创作的油画《毛主席来到军舰上》作为礼品赠送给苏联海军司令员。
20世纪50年代末,海军“搭架子、铺摊子”的创建工作基本结束,逐步进入全面建设时期。肖劲光开始有了节假日。此后一段时间,他与全国各地著名画家李可染、高冠华、李苦禅、周怀民、唐云、谢稚柳,部队的画家黄胄等,都有交往。有时多位画家相约或前后脚进了肖劲光的客厅,肖劲光热情招待,他们也无拘无束。大家一起论作品、谈见闻,俨然一个高水平的艺术沙龙。在这样的聚会交谈中,肖劲光提出的问题、对一些作品的见解,特别是书画史方面的知识,常令专家们汗颜,从而把肖劲光引为真正的知音。
文采飞扬:盛世抒怀唱大风
肖劲光上过私塾,有很扎实的文字功底。解放前,肖劲光基本上是在战争中度过的。戎马倥偬中,虽然没有太多的诗作问世,但从所能见到的有限诗篇和文稿中,已足可见其非同凡俗的文采。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内称留守兵团)与国民党政府、西北地方政要的文书往来,基本上都是肖劲光亲自起草。半文言的函电,字斟句酌;流畅的蝇头小楷,苍劲俊雅,常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的称赞。几十年过去了,家乡赵州港还流传着肖劲光回乡改对联的轶事。
1949年秋,肖劲光在战斗的间隙回到了阔别近30年的家乡赵州港。在离村庄还有一里多路时,肖劲光就提前下了吉普车,一边和纷纷迎上来的乡亲们热情地打招呼,一边向村里走去。来到村头一棵大树下的土地庙前,见庙门上仍保留着一副老对联“土生万物,地降吉祥”,遂幽默地对大家说:“这副老对联,小时候我们看不懂,现在才明白,土地爷净说半截话。万物不会自己生,吉祥也不会平白无故降。人民得解放、过幸福生活,都靠共产党的领导,靠自己劳动。所以说这副对联应改为:‘土生万物靠劳动,地降吉祥在人为’。”乡亲们开心地笑着,称赞改得好。
肖劲光再次回乡已是1970年底了。那时,在“文革”破“四旧”风的影响下,“赵州港”已改名“红旗港”。初至家门,肖劲光发现门牌上写着“红旗港”,遂对当地党政陪同人员说:“这里原叫‘赵州港’,远近都知道,其实不一定要改。如果改,我认为还是将姓赵的‘赵’字改成照耀的‘照’字为好。毛主席的光辉照九州嘛!”一字之变,既保留了原名,又增加了新意,同时也满足了群众当时的心理。肖劲光的话刚讲完,在场的乡亲们就热烈鼓起掌来,齐声说“改得好,改得好”。从此以后,“照州港”门牌便钉在了乡亲们的门楣上。
1985年,是人民解放军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在这年6月初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郑重宣布: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减少100万人。对这一重大决策,肖劲光由衷地拥护。刘华清走后,肖劲光依然兴致不减。稍加沉思,吟得七绝《为纪念八一建军节而作》一首:
从来养兵为征战,卫士戍疆老少安。
宜将剑戟多砥砺,不叫神州起烽烟。
1988年1月4日,是肖劲光85周岁寿辰。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海军及驻京军队各大单位首长,宋任穷、万里、耿飚、杨得志、王平、魏金山等,先后前来祝寿,看望肖劲光。送走了最后一批客人,肖劲光又专门与身边的工作人员合影留念,继而兴致不减地赋诗一首《八五抒怀》:
八十五岁不等闲,春光依旧在眼前。
堪笑白发似瑞雪,常怀丹心祝丰年。
阅世已阅险中险,识人又识天外天。
几番潮涌心底事,犹自神驰浪里船。
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啊。
(摘自2007年第8期《党史博览》吴殿卿/文)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目光转向安源路矿 年份:2020
- 2、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4、历史性·革命性·艺术性 作者:吴诗中,黄仂, 年份:2020
- 5、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
- 6、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