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文化 沈葆桢儿媳林步荀曾是同盟会会员
【类型】报纸
【篇名】船政文化 沈葆桢儿媳林步荀曾是同盟会会员
【简介】 ○沈丹昆 许多人都知道戊戌七君子之一的林旭是我太高祖沈葆桢的孙女婿,但沈葆桢儿媳林步荀是同盟会会员这史实却鲜为人知。在福州三坊七巷的宫巷,有相邻而立的两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边的为沈葆桢故居,东边的为林则徐次子林聪彝故居。林步荀就是林聪彝的五女,林则徐的孙女。林步荀生于1863年(同治癸亥年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722
【正文】
○沈丹昆
许多人都知道戊戌七君子之一的林旭是我太高祖沈葆桢的孙女婿,但沈葆桢儿媳林步荀是同盟会会员这史实却鲜为人知。在福州三坊七巷的宫巷,有相邻而立的两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边的为沈葆桢故居,东边的为林则徐次子林聪彝故居。林步荀就是林聪彝的五女,林则徐的孙女。林步荀生于1863年(同治癸亥年),字蓉史。她幼承家学,娴习诗书,精于绘画书法。在她15岁时父亲林聪彝逝世,及笄嫔于沈葆桢之第七子沈琬庆(字次裳,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十五),育有子女各一,女早夭,子沈纲。林步荀在沈家辈份很高,我父亲沈祖牟是沈葆帧第五代嫡孙,尊她为十五曾叔祖母。
清末,我曾祖父沈翊清的三弟沈赞清(又名演公),居两广总督幕十七年,官至二品顶戴。因置房产于广州牛巷,面积很大。林步荀等沈氏亲族,遂亦迁穗而居(林步荀丈夫沈琬庆当时任广东试用知府)。当时居住广州的还有当代著名书法家觐寿的父亲沈虎男(即沈颐清,我曾祖父沈翊清的四弟,时任广东盐运使),沈觐寿的书法就传承于其伯父沈演公。沈赞清思想非常开明,延胡汉民、吴稚晖为家庭教师,所以沈赞清的大女儿沈佩椒,长子觐恒(我称为八叔公)次子觐鼎(我称为十一叔公)以及林步荀之子沈纲(我称为曾叔祖,即,“老老叔公”)等都曾受其业。林步荀丈夫沈琬庆同样思想十分开明,宦于粤,与胡汉民、吴稚晖来往,吴稚晖曾向林步荀陈说清廷腐,须改革等等,在其启示之下,沈琬庆和林步荀夫妇决定遣独子沈纲赴日留学。
1902年春初,肄业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吴稚晖先生率领沈纲、沈觐恒、沈觐鼎偕其他青少年共20余人赴日留学,沈纲当时年15岁,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沈觐恒13岁,沈觐鼎不及8岁,两人入日本成城中学读书。1905年,当时42岁的林步荀亦赴日本留学,入女子师范学校,被女同学公推为班长。这时,吴稚晖、胡汉民都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在东京组织的同盟会,林步苟即由胡汉民介绍,参加了同盟会,与秋瑾女士同为最早的女会员,开中国妇女参加革命活动的风气之先。1907年,秋瑾女侠不幸遇难牺牲,林步荀闻讯后至为愤激,召集女同学集会抗议,于追悼会上慷慨陈词,痛斥清政府,上书质询浙江巡抚,提出强烈抗议,听者咸为动容,连日本人士亦咸表钦仰。林步荀在归国后曾写一首《游西泠女侠秋瑾之墓有感》:“西泠桥畔草,遮断西泠道。道旁女侠坟,松柏半枯槁。我来携斗酒,只鸡并梨枣。叩墓心一恸,涕泗湿襟抱。尘无谋面缘,死后始倾倒。沦落有同慨,何分尔与我。君今成名去,时人以为宝。嗟我生不辰,入世何太早。不能奋翅飞,蹉跎今已老。搔首复踌躇,仰视浮云皓。”
林步荀之子沈纲以优异成绩于日本士官学校骑兵科第四期毕业,即回国,被授管带职。林步荀仍留日求学,与觐恒觐鼎兄弟则在东京赁屋攻读,课余即山林步荀主持家务,家中虽雇有一日籍女佣,但常由林步荀自任中式烹饪,家务十分繁重。据十一叔公觐鼎回忆:有一日觐恒觐鼎兄弟俩早归,见叔祖母林步荀正在忙于洗猪腰,二人深感不安、急欲召日本女佣代劳。林立止之以目,低语曰:日人不食此,勿强之。其善体人意,躬自操劳,平等待人的德性,于此可见—斑。
林步荀从日留学返国后,流寓于南京上海间。1911年,其独子沈纲因病在南京去世,年仅24岁,时宣统辛亥年。林步荀突遭丧子之痛,乃过继沈葆帧第三子磷庆之孙觐泰为孙,亲自教诲,管教甚严。林步荀长于吟诵诗词,但她不教觐泰作诗,而引导其向科技方面发展,觐泰17岁时,她就延聘名师蔡延培在家教授化学,冀望将来对国家建设有所裨益。沈觐泰现在之得以成为台湾石油工业著名专家,实不能不归功于林步荀的悉心培养训诲,卢嘉锡曾说沈觐泰是他至熟的好朋友。
林步荀诗风激昂,充满强烈爱国情怀。请看她写的七古《小皮箧,日本柳原回国出皮箧示其内阁云,中华命脈皆在此中耳》:“小皮箧小皮箧。空言同种应相协。未闻马首惟余瞻,刮我民膏与民血。倭奴狡狯利是图,在位恬嬉醉如敞邑。只望腰缠十万金,那管金瓯频破缺。今年押矿山,明年抵盐铁。挥金如土一瞬尽,任他债台高百尺。柳原垄断登高崗,顾盼自豪筹妙策。虎伥指拨决纵擒,牢喜否邦昌为之役。独怜百姓负荷重,百计搜罗势尤迫。正人志士空呼号,衮衮尸餐舌如结。倭鬼几如囊探物,摧倒中华之国。于嗟乎,小皮箧。”
林步荀常以山水吟咏遣情,尤喜与亲友孙辈相赠答。她非常欣赏先父沈祖牟的少年文采。先父得益于家学渊源,且聪颖好学,少年就善古文,喜吟诗填词。少年时代,父亲就在福州和上海自编自印《四声》月刊,搜集相邦文献,先代掌故,趣闻轶事等,每期月刊都刊登沈家子弟的旧体诗词,数量以父亲最多,显露出少年时父亲的才华。父亲少时发奋读诗,拼命做诗,他的旧体诗已经写得老练了。先父在以后的上世纪三十年代之所以能成为福州文坛上一代诗人是和他在少年时受到步荀曾祖叔祖母和众多长辈亲友的鞭策鼓励分不开的。
1936年,林步荀逝世于上海,享年74岁。综其一生,她幼承家学,娴习诗书,才华横溢,而国忧家难,遭际艰屯,用是悲惋之情,辄见于笔底。不但她早年参加同盟会这史实鲜为人知,她的诗歌也少见留传,甚至她的遗照也在动乱中遗失,一张也没保存下来。1982年由她孙子沈觐泰、侄孙女林寄华整理的林步荀《卧云仙馆诗集》在美国出版,留下了200余首诗篇,这是她的宝贵精神传承。
福州地处福建省会,历来诗风昌盛,到处散发着浓郁的诗意。两千多年来,诗家与福州绵绵不绝之情,成就了一座城市与诗歌的千年情缘。诗意中国,风雅榕城。著名诗人、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哈雷曾充满深情而又感慨地说道:生活在这里人的是诗意的,生活在这里的人是文化的。明年将是林步荀诞辰150周年,故乡的人不该忘怀这位同盟会会员和这位优秀的爱国女诗人吧。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目光转向安源路矿 年份:2020
- 2、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4、历史性·革命性·艺术性 作者:吴诗中,黄仂, 年份:2020
- 5、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
- 6、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