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李炳英:南充最早参加同盟会的人 1921年被委派为南充县知事

李炳英:南充最早参加同盟会的人 1921年被委派为南充县知事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李炳英:南充最早参加同盟会的人 1921年被委派为南充县知事

【简介】 李炳英(前排右二)与家人在一起 记者 李波 在那场推翻中国数千年封建统治的伟大变革中,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同盟会成为先军,载入历史史册。当年众多同盟会会员中,有一名青年,他叫李炳英,时年仅21岁。南充市党史办退休干部李法绪系李炳英的孙子,在他的记忆里,祖父在南充的威望极高。 “李炳英是南充最早参加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2153

【正文】

李炳英(前排右二)与家人在一起

记者 李波

在那场推翻中国数千年封建统治的伟大变革中,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同盟会成为先军,载入历史史册。当年众多同盟会会员中,有一名青年,他叫李炳英,时年仅21岁。南充市党史办退休干部李法绪系李炳英的孙子,在他的记忆里,祖父在南充的威望极高。

“李炳英是南充最早参加同盟会的人。”近日,退休前曾任民革南充市委组织部和宣传部部长的傅国才告诉记者,李炳英逝世后,成都、南充两地分别为其举行了追悼会。

NO.1章太炎介绍 21岁的他参加同盟会

1904年,上海中国公学来了一名新生,他就是15岁的李炳英。上海公学是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一所进步学校,由于反清革命志士云集于此,在外界眼中为反清人士的大本营,因此,校园革命气氛很浓。

李炳英原籍湖南宜章县,清嘉庆年间,其祖上迁居四川。受学校环境影响,毕业后,他与当时众多有志青年一样,想去日本留学。由于家人反对并拒绝提供路费,李炳英迟迟未能成行。

没办法,他只好将自己英译的《大代数》一书书稿的版权,一次性卖给商务印馆。将所获得的200元稿费作为路费,然后东渡日本。

李炳英留学期间,国内清王朝正处于腐朽没落的末期。其与各国列强签订的系列不平等条约,激起国人强烈愤慨。留日的许多中国学生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纷纷参加革命活动。此间,李炳英结识了四川同乡熊克武、但懋辛等志士,并在章太炎门下听其讲授《庄子》、《说文解字》、《楚辞》等。

章太炎利用讲学,大力宣传革命,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相呼应。此时的李炳英在章太炎、熊克武等人的影响和介绍下,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时年21岁。

NO.2担任主笔《民意报》遭袁世凯查封

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日本,李炳英十分振奋,怀着为国效力的心情,他回到中国。

1911年12月,受同盟会总部指派,李炳英从上海护送一批军械弹药到天津后,来到京津同盟会机关报《民意报》工作,出任主笔兼编辑。

李炳英的文字功底很好,他为《民意报》撰写了大量文章,针砭时弊、宣传革命,同时,还写文章揭露沙俄侵华行径,以及“华俄道胜银行”倒闭内幕。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

1912年8月,孙中山受袁世凯电邀,从上海赴北京,途经天津作短暂停留,向天津报界发表谈话。李炳英再次见到孙中山,并聆听其关于振兴中国实业的谈话。同年11月,孙中山在《民意报周年纪念祝词》一文中,对该报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并勉励该报坚持自己的办报方针。

此后,李炳英常在报上撰文揭露袁世凯专制独裁、背叛共和的种种罪恶行径,还屡次揭露当时驻津日军的侵华阴谋。由此惹怒驻津日军当局,他们与袁世凯在津的手下相勾结,借口《民意报》所载日本士兵殴辱卖鸡蛋的中国农民消息不实,竟派兵到报馆无理取闹,强行将李炳英抓走。后幸亏人力车夫及租界内一德国好心人及时救助,李炳英得以脱险。

《民意报》终于惹怒了袁世凯。1913年,袁世凯下令查封该报,李炳英被通缉,天津待不下去,他只好辗转来到武汉。这年秋天,化名李绍白的李炳英受聘担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监主任。一年后,应朋友之约回到四川。

NO.3坚持原则 受到张澜称赞

1921年,李炳英被委派为南充县知事。南充旧属顺庆府,为顺庆府首县。当时社会动荡,政务繁忙,李炳英勤于政事,执法严明,众所周知。

一天,张澜应邀到县署参加公宴,张的一位熟人因事正被看管在县署。见张澜突然出现,那人大喊起来,要张澜为其说情开脱,一时间,弄得满座客人不无惊愕。李炳英见状,丝毫不慌,他态度从容,正色对那人说道:“你做错了事才把你看管起来,现在没把事情弄清楚,张先生也不会袒护你的。”

见张澜一时没发话,当场有人觉得李炳英做得有些过火,未免使张澜难堪。不料张澜却毫不介意,听过情况后,称赞李炳英做得很对。从此,李炳英与张澜两人互相敬重。

后来,熊克武再次邀请李炳英前往身边做事,李炳英只好离任南充,留给当地人极好的口碑。

1923年6月4日,熊克武奉孙中山之命,任四川讨贼军总司令,准备与对抗孙中山的北洋直系军阀曹锟、吴佩乎作战,李炳英再次应邀作熊克武的秘书。

两年后,熊克武被蒋介石囚禁于广东虎门。李炳英得知后异常激愤,指责称“蒋介石原来是陈英士青红帮要脚。”从此一直瞧不起蒋介石其人。

NO.4厌倦政治 走上教育救国之路

在政界、军界工作期间,军阀连年混战,局势动荡不安。民生日益凋敝的现实,令李炳英感到非常失望,他开始对政治厌倦起来。

1926年,经留日同窗李植介绍,李炳英来到成都公学任教,从此走上教育救国道路。6年后,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和公立四川大学合并,定名为国立四川大学,担任中文系主任的李植再聘李炳英为专任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川大成立“国立四川大学抗敌后援会,李炳英选为执委会常委。在大多数常委的支持、组织下,1938年部分师生分赴温江、郫县、新都、德阳等地,进行救亡宣传。

同年底,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陈立夫,为贯彻蒋介石提出的党化教育方针,加速推进“地方中央化“,任命国民党CC系重要成员程天放为川大校长。消息传开,激起川大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强烈反对。李炳英等60余人联名致电教育部,要求收回成命。“拒程宣言”最终引发川大罢教。

1941年,李炳英不耻与程正放合作,愤然辞去系主任职务。3年后离开川大,到华西大学任教。1946年与庞俊共同创办成都光华大学。

1949年11月30日,蒋介石为力挽败局,亲临成都部署作战,其间,在“励志社”设宴邀请在川军政要员及各界名流“共商国是”,熊克武、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均在列,李炳英当时也接到邀请,但他当即断然拒绝前去赴宴。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底,李炳英受聘为川北大学中文系主任兼教授。

NO.5抱病赴会 晕倒在省政协会议上

根据胡耀邦的指示,1950年8月,川北大学从三台迁往南充。李炳英以民主人士身份,被推选为川北区土改委员会委员,后再担任川北区一级暨南充市一级机关三反联合人民法庭审判员,次年,他先后参加了民盟、民革。

据李炳英川大教过的学生屈守元回忆,李炳英从教近30年,尤以在四川大学任教时间最长、贡献最大。“他除了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学、哲学刻苦钻研外,还对释典不断探讨。他在大学长期担任《史记》、《庄子》专书研究及诸子概论课程。”新中国成立后,他教中国古代散文选,写有《史记讲义》、《庄子补注》,翻译日本学者武风义雄的《诸子概说》等。

1951年7月9日,《川北日报》发表李炳英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写的一篇题为《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文章,充分反映他对共产党的深刻认识,他认为,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就是“无我”。

川北区撤销后,川北大学改名四川师范学院,李炳英担任建校委员会委员,同时担任中语系主任兼教授。1954年,李炳英被省政府任命为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由于民革南充市委再三挽留,李炳英仍留居南充。

1957年春,李炳英感觉吞咽食物困难。4月,省政协召开会议,李炳英抱病出席。省长李大章传达毛主席关于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问题报告精神后,李炳英在大会发言中认为,“接受领导”与“互相监督”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李炳英发言后,突然晕倒在地,经送医院检查,确诊为食道癌。

当年6月28日晚,李炳英病逝。他的友人、学生多次在报刊上撰文称,他是一位抨击黑暗、追求光明的爱国知识分子。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