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中国同盟会有个庐江吴氏三兄妹——谨以此文献给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夏冬波

中国同盟会有个庐江吴氏三兄妹——谨以此文献给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夏冬波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篇名】中国同盟会有个庐江吴氏三兄妹——谨以此文献给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夏冬波

【简介】今年是辛亥革命发生一百周年。回顾中国同盟会的先烈先进,安徽庐江吴氏三兄妹是不能忘却的。 清末四公子吴保初为淮军名将吴长庆次子,以名公子而能胸怀大志,卓尔不群。吴保初无子,生有吴弱男、吴亚男二女,立兄长保德之子世清为嗣。吴世清为谱名,又字公默、公木,一字公穆,名炎世。后以名行。吴炎世生于光绪十年正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03

【正文】

今年是辛亥革命发生一百周年。回顾中国同盟会的先烈先进,安徽庐江吴氏三兄妹是不能忘却的。

清末四公子吴保初为淮军名将吴长庆次子,以名公子而能胸怀大志,卓尔不群。吴保初无子,生有吴弱男、吴亚男二女,立兄长保德之子世清为嗣。吴世清为谱名,又字公默、公木,一字公穆,名炎世。后以名行。吴炎世生于光绪十年正月十五日,吴弱男生于光绪十三年十月二十八日,吴亚男生于光绪十五年六月初七日。为什么起弱男、亚男的名字呢?显然吴保初是希望两位女公子女不弱于男,女不亚于男。

吴氏三兄妹于1905年,即在孙中山先生于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1905.8.20)之初期,先后同年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据台湾《皖声》杂志创刊号所载:他们兄妹三人加入同盟会的时间分别是:吴炎世于乙巳年七月二十五日(1905年8月25日),吴弱男于乙巳年十月初五日(1905年11月1日),吴亚男于乙巳年十月初九日(1905年11月5日)。兄妹三人的主盟人为合肥县吴■谷。据吴弱男《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一文回忆“当时会里安徽省籍的吴■谷(春阳),是皖籍留学生中最早参加同盟会的一个。当时参加者一般各按原籍由本省主盟人办理宣誓入盟手续。我们兄妹三人就是由吴■谷介绍宣誓入盟的。”吴炎世是在同盟会成立后仅5天就入盟了,成为继吴春阳、程家柽之后,皖籍最早加入同盟的会先烈先进。而吴弱男、吴亚男以姊妹最早入会则更为同盟会初期所未有。据吴弱男回忆:“我和何香凝、秋瑾以及我的妹妹吴亚男,是最早加入同盟会的四个女会员。”一家兄妹三人同年加入同盟会,献身反清革命洪流,这是辛亥革命历史上值得称颂的。

那么,这兄妹三人又是何年去日本留学的呢?他们以后的命运又如何呢?

据吴弱男《见闻录·同盟会和孙中山先生》一文回忆:她去日本年仅14岁。原打算入夏田歌子所办的实践女学校,但由于此时该校对清国留学生招生限额仅30名,且限定学龄在16—40岁之间,余年龄不合格,乃改入青山女学校。据此推算,吴弱男留学日本当在1901年。吴亚男当在同时与姐姐吴弱男留学日本的,年龄也仅12岁。吴弱男、吴亚男留学青山女子学校,均得到日本友人宫崎寅藏(1871-1922年)的帮助。而吴炎世留学日本时间则稍晚一些。据陈诗《吴公默家传》记载:“甲辰(1904年)入项城(世凯)袁公北洋幕,是冬赴日本,肄业法政大学。”可知,吴炎世赴日本留学时间当在1904年冬天。

吴炎世加入同盟会,在当时是绝密的。他于1906年秋毕业后回国。同年腊月,又赴日本研究监狱学。1907年初春,至韩国汉城,拜见吴武壮公祠(其祖父吴长庆的专祠,现仍在汉城华侨中学校内),并赋诗八律。他于是年底,回国至天津。此时其父吴保初也旅居津门。经举荐,入泗州杨士骧幕府,杨士骧其时刚接任袁世凯为直隶总督。杨时时向吴炎世谘商宪政,并委吴炎世任宪政馆总办。吴炎世遂隐身份,积极投身宪政运动。由于当时宪政刚刚开启发端,事体繁重,吴炎世夜以继日,勤苦耐劳,冬夜拥炉,草拟《宪政章程》。不慎积劳成疾,以寒症而致喉疾,被医生误用药剂,以致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一月十八日病逝,年仅24岁。惜哉!吴炎世以三品衔官直隶补用知府,归国后因受北洋大臣奏派为本省一等参议。

吴炎世善书法,能得魏隋碑碣之遗意。诗文多已散佚。他早年的诗歌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绪。“是时,疆圉日蹙,东遘日俄之警,西有英藏之争,君隐伤时屯,赋《遣闷》诗云:‘日暮欲何之,孤愁不自持。猗傩羡苌楚,无室复无知’。”又《寒宵兀坐追忆伯兄伯毅怆然感赋》云:“一窗灯影一天霜,谁识愁人坐夜长。欲向池塘寻旧梦,田荆零落不成行。”诗人正值风华绮年,出如此愁苦、思深之语,识者忧之。其所作《凭吊武壮公祠》八律,述德抒怀,情文并茂,绰有乃父遗风。

吴弱男是最早留学日本的女学生之一。何香凝于1902年赴日本留学,秋瑾于1904年赴日本留学,以此观之,则吴弱男留学日本当在何、秋之前。这与其父吴保初徜徉于维新派与革命党之间,具有较进步、开放的思想有关。由于吴弱男早年拜薛锦琴女士为师,薛锦琴是个兼通中西文化的女性。又在上海中西女塾读书三年,打下了较好的英文基础。到日本后,吴弱男深感中国妇女压迫深重,追求女权,决心参加革命,深得孙中山先生信任,并在中山先生主办的《民报》中担任过他的英文秘书。

吴弱男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后,已有相当影响。在女性会员中,她加入同盟会的时间要早于何香凝而稍迟与秋瑾,尤其与孙中山先生接触较多,受其教育之后,对革命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其在同盟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非一般性人物。那时的吴弱男,是个女权主义者,“与孙文上下议论,持极端欧化说,又谓‘非自由平等,不足征欧化’,气焰万丈。”

吴弱男“长于英语”(1905年3月《女子世界》),担任了同盟会的英文书记,与孙中山先生见面的机会很多。当时孙中山采取了广泛团结各方人士加入同盟会,只要反清,来者不拒,以壮大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如孙中山早在1900年8月22日,在离开日本横滨前往上海之前曾说:“在中国的政治改革派的力量中,尽量分成多派,但我相信今天由于历史的进展和一些感情因素,照理不致争执不休,而可设法将各派很好地联成一体。作为众望所归的领袖,当推容闳。他曾任驻美公使,在国内也颇受人望。此外,对国内的李鸿章等各总督以及康有为一派也应重视,暗中联络,这样料可使政治改革方案得以渐次施行。”但吴弱男却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这样不讲条件发展同盟会会员,会影响同盟会的纯洁性。孙中山却不以为然,回答说:“我们革命,处处需要人力,不该这样严格要求,只要自愿参加同盟会,不论厨子、丫环、老妈,我们一律接收。”孙中山先生的一席话,使吴弱男听了很受教育。

冯自由在《革命逸史》中曾描述吴弱男、吴亚男俩姊妹一段趣事:“两年前(1906年)某日,东京同盟会开干事会,有吴弱男、吴亚男姊妹至党部谒总理(即中山先生),衣洋装,挂金表,以英语向总理详谈,娓娓不休。迄摇铃声动,二女仍不告退。慕韩(即邓慕韩,中山先生之随员)乃手持价值二百余元之大金表告总理以开会时刻,二女始匆匆兴辞。慕韩谓此举全靠大金表吓走小金表之力。”吴氏姊妹的革命热情与中山先生的领袖风采跃然纸上。

吴弱男于1905年春,在日本与章士钊相逢。1905年夏秋,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后,章士钊拒不加盟。据章士钊在《与杨怀中书》中写道:“章太炎、孙少侯(毓筠)闭弟于室,强要入会,而弟不许。”硬的不行,又生一计,章太炎知道章士钊对吴弱男女士甚为倾慕,便接受了张继的意见,与吴弱男商议,请她劝说章士钊加入同盟会。不料章士钊始终坚持己见,不愿加盟,并要求吴弱男转语中山先生,说“爱情与政治不能相结合”。可吴弱男在与章士钊的多次接触中,两人竟成了情侣,后由章太炎和孙少侯的建议,俩人不久订了婚约。1909年在英国俩人结为夫妻。后来孙中山先生谈及此事,戏称:“同盟会与章行严(士钊)的关系,真乃‘赔了夫人又折兵’”一时成为笑谈。

吴弱男跟随章士钊赴英、德等国,曾赋诗寓志,载于东京《民报》之上。诗的最后两句是:“若论东亚西游者,我是中华第一人。”在当时,除了少数女眷随同王公大臣去欧洲之外,吴弱男也算是最早期去欧洲的东方知识女性了。

吴弱男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始终坚持民主进步的思想,拒绝袁世凯的拉拢、利诱和收买。她在《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中写道“我家住在静安寺路沧洲别墅二号,一向是同盟会领袖集会地点之一。”

吴弱男对中国革命的宝贵贡献,是对中共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鼎力营救和帮助。

吴弱男与李大钊相识,是在1915年的日本。当时李大钊在日本留学,经常向章士钊创办的《甲寅》投稿,大概每月见章士钊一次,有时在吴弱男家共餐。回国后,经章士钊推荐,李于1918年1月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图书馆经常购买英文书籍,函件订单常由吴弱男帮助斟酌修改。如此者三年有余。1925年,吴弱男请李大钊为其三个儿子讲授社会学,每月到家上课2次。由于两个家庭关系密切,李大钊叫女儿李星华认吴弱男为干妈。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逮捕。据吴弱男回忆:李大钊被捕前,避居苏联使馆西院旧兵营,我尝假托为儿子签办护照,去使馆看望,劝其尽快设法出国赴苏联,并建议先化装离东交民巷到我家暂匿。行严知风声紧,也力主速行。而守常殊镇定。不久,北洋政权取得各国使馆同意,突然派军警包围苏联使馆,将守常等拘去。行严闻讯,由天津火速返回北京,企图设法转机。先见张学良、杨宇霆陈说,谓共产主义在国内犹在空洞谈说经济理论阶段,不宜穷治,可判守常等有期徒刑……学良首肯,杨亦同意。于是入见张作霖,作霖踌躇,谓此事不可独断,须与京外11将领商量。至是行严知已无望,但仍请张分别函询11将领,不宜以联衔通电征求意见。顾不久而11将领联名电至,坚称李等非仅空洞理论,应对罢工罢学负责,非严惩不可,守常等遂终于牺牲。时在1927年4月28日。

李大钊遇难后,据5月6日上海《申报》载“李妻(赵纫兰时与李大钊一同被关押)回寓后,首先某前总长夫人赶至慰问,目睹惨状,为之泪下。”这位前总长夫人便是吴弱男。因此,吴弱男也是在李大钊牺牲后最早前来看望烈士家属的。吴弱男见其“家所余家用现金不足1元”,遗属生活无着,便与李大钊亲友商拟筹集1万元赡养遗族。后因万元难措,改为3千元。经多方筹措,得2千余元。除购买棺木改殓丧葬等外,尚存1千余元,由李大钊同学白眉初等管理,以利息维持遗属生计。可知吴弱男对李大钊的私人友情之深。

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内,有吴弱男捐献的两件馆藏国家一级革命文物。一件是李大钊的照片。1920年正月,吴弱男夫妇将一张合家欢照片赠送给李大钊,李大钊随即将他于1919年任北大图书馆馆长时照的这张照片回赠给吴弱男,并在照片封套背面亲笔题词:“弱男同志惠存,李大钊敬赠,九年正月”互作纪念。还有一件是一台“CORONA”牌英文打字机。这台便携式英文打字机为吴弱男早年在英国购买。1925年秋,李大钊为了解共产国际的情况,与苏联驻中国大使馆驻华代办齐齐林联系,曾向吴弱男借用过这台打字机,并打过不少有关党的文件。

吴弱男与章士钊早年夫妻关系很好。据说章在担任临时政府总长时,背着吴又找了一位如夫人——奚翠贞。后被吴弱男知道后,两人感情出现裂痕,他们在1929年左右出现分居。吴弱男带三个儿子赴欧洲定居,直到欧战爆发才回国。抗战初期,章士钊又有了一位演员夫人——殷德贞,艺名雪明珠。可见,章士钊的私生活是比较浪漫的。解放以后,吴夫人住上海,为上海市政协委员。奚夫人随章士钊住北京。而殷夫人则住香港。不过章士钊正统观念倒很强,他虽与吴弱男分居,但他在自己的文章中,总是说“吾妻吴弱男”。吴弱男为章士钊生三子:章可、章用、章因。

1961年10月10日,为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宋庆龄、朱德、周恩来等同志及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及全国政协等单位代表出席了大会。当天,吴弱男作为辛亥革命老人应邀由沪到京出席了这次庆祝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盛大宴会上,周恩来总理向吴弱男祝酒时称她“吴先生”,以表示其崇敬之意。其间在10月9日,董必武副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还与参会的辛亥革命老人合影留念。被邀的女性辛亥革命老人仅吴弱男和王颖两人,且吴弱男还在前排就坐。据说吴弱男每次到北京,都住在北京饭店,章士钊必前去看望她。吴弱男有时也到章士钊在北京的寓所看望。

1972年,在吴弱男86岁高龄的时候,以一位原同盟会会员的名义,写了一篇《纪念中山先生诞辰寄语台湾旧友》的文章,忆及了自己加入中国同盟会的经过,追忆了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和祖国获得全民族解放后,二十三年来的巨大变化,畅谈了中山遗愿在祖国得以实现,表达了一位老同盟会会员热切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文章最后,吴弱男写道:“我竭诚希望台湾国民党中的旧友和台湾同胞们,发扬孙中山先生的反帝爱国精神,学习何香凝女士的榜样,为台湾的早日解放和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吴弱男于1973年4月1日在上海病逝,享年87岁。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统战小组,以及章士钊、章含之、吴业新等送了花圈。

吴亚男小吴弱男2岁,姊妹相貌相似,竟有人误认为孪生者。吴亚男于1901年与吴弱男姊妹一道留学日本京都女子大学,并成为该校第一届毕业生。吴亚男最先嫁与梁启超的侄子梁元。婚后因志趣不合,不久离异。后嫁与华侨徐瑞麟。徐瑞麟为爱国志士,也为辛亥革命先烈先进,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反清革命,把家中橡胶园都卖掉了资助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吴亚男为人豪爽有男儿气。她于1905年与居觉生先生同时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曾旅居韩国多年。由于徐瑞麟家资丰厚,结婚后,俩人同游世界各地。回国后常年居住南京、上海。吴亚男经常赈济贫苦,做了大量社会公益事业,常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吴亚男还将其在安徽庐江从祖上分得的嫁资,捐田六庄计120余亩,以赈济扶贫,在家乡传为美谈。吴亚男从大陆去台湾后,先后住淡水和台北。

吴亚男和徐瑞麟,也是李大钊的好友。我们从李大钊给瑞麟、亚男的便函中,可知他们的友谊。

瑞麟、亚男先生:

昨承枉驾,并馈食品,谢谢。“苏州”将于今午十二时启行,宠约不克如命矣。由粤归来,再趋访谈。匆匆,不尽白。

兄 李大钊敬白

吴亚男于1976年10月31日,在台北中华开放医院去世,享年88岁。

一百多年过去了,吴弱男、吴亚男姐妹作为同盟会最早的女会员,在她们有生之年台海两岸阻隔,二十多年不能相见。但她们追求和平统一的理想永伴终生。现在,在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大为改善。抚今思昔,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缅怀革命先烈先进,追思孙中山先生爱国民族精神,追求两岸和平统一,共谋两岸同胞福祉,应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仍需努力奋斗的。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