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的同盟会后裔,“寻亲信”寄给武汉市公安局长图文:深山翰林墓碑上“追”出健在后人
【类型】报纸
【篇名】92岁的同盟会后裔,“寻亲信”寄给武汉市公安局长图文:深山翰林墓碑上“追”出健在后人
【简介】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墓碑上“钦点翰林”四个字依稀可辨 图为:对话 本报记者汪亮亮 通讯员龙庆 “我查到你是六房的女儿,我是二房的孙子,按辈分你是我姑。”昨日,在江夏区纸坊街老棉花公司职工宿舍,一位须眉皆白的老人拿着手机,对着家谱,用江夏方言说。“楼房?”免提中传出的声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359
【正文】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墓碑上“钦点翰林”四个字依稀可辨
图为:对话
本报记者汪亮亮 通讯员龙庆
“我查到你是六房的女儿,我是二房的孙子,按辈分你是我姑。”昨日,在江夏区纸坊街老棉花公司职工宿舍,一位须眉皆白的老人拿着手机,对着家谱,用江夏方言说。“楼房?”免提中传出的声音虽苍老,却依然洪亮,操一口普通话轻问。一旁的民警忙解释:“是六房。”
对话的双方,一个是现居南京的92岁的老太太王识时,一个是武汉土生土长的78岁老人王立刚。他们这段交流不畅的对话,还要从一封寻亲信说起。
寻亲求助信寄到局长桌
近日,武汉市市委常委、公安局长赵飞收到了一封来自南京的信:我叫王识时,今年92岁,居住在南京市白下区。祖父是清乾隆年间翰林,父亲王斯林参加过辛亥革命,是同盟会会员,曾在国民党外交部工作,与居正一起共事。自己出生在武昌五里界老屋杨湾,5岁左右随父亲离开家乡,先后到北京、重庆、南京等地生活工作。解放后一直居住在南京。目前年岁已高,日益思念家乡亲人,希望武汉警方能帮忙找到目前还健在的故乡亲人,以了却此生最大的心愿。
赵飞立即批示,将信转到江夏区公安分局,让其帮忙寻找。
翻山越岭寻找翰林墓碑
58岁的余厚新,是江夏公安分局原户政科长,可谓是江夏的“活地图”。16日,他看了王老太太的信后说:“武昌县1996年变更为江夏区,五里界老屋杨湾目前属于纸坊街狮子山村。”当地的社区民警梁涛到狮子山村打听,谁都不认识王识时。
梁涛想到信中还提到她的祖父曾经是清朝年间的翰林,村中老人提供了一个线索:宁港村有座山上葬着一个翰林,此山因此被后人改名为翰林山,墓碑还在,但是位置不好找,山高林密。
梁涛徒步约15公里一座一座山头寻找,终于在一片茂盛的树林中找到王古坡翰林的墓碑。碑面上刻有王翰林的子孙名字,梁涛连忙抄在本子上。
回到村里后,问遍村内的老人,一个叫“王立刚”的78岁老人被确认是王翰林目前健在的后人,但是此人12岁时就已经离开村子到县城去了,目前居住在江夏区纸坊街老棉花公司职工宿舍。
家谱上还留名,老人此生梦圆
民警当即赶到王立刚家。王立刚听了民警来意后,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王识时离家较早,自己也很早离开村庄,对她没有印象,只知道自己的爷爷一辈有兄弟6人,自己是老二的孙子。
王立刚翻箱倒柜找出家谱,民警和他一起查找,终于在上面找到王识时的名字。原来,王识时系六房的女儿,按照辈分她是王立刚嫡亲叔伯的姑姑。民警把当天查找的情况及照片通过网络传到南京,与王识时老人核对,经确认王立刚是她目前在江夏区年龄最大、关系最亲的亲属。
昨日,梁涛拨通了王识时家电话,让她和王立刚通话。78岁的王立刚颤抖地接过电话,尽管从未谋面,但与失散几十年的亲人一寒暄,他的眼里仍然涌出了泪花。虽然一边是方言,一边是普通话,语言有所不通,但两位老人一说就是40多分钟。
王识时说,民警帮她圆了此生最大的心愿,她有生之年会回武汉看望亲人。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目光转向安源路矿 年份:2020
- 2、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4、历史性·革命性·艺术性 作者:吴诗中,黄仂, 年份:2020
- 5、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
- 6、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