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效法黄花岗起义,重庆组织敢死队 同盟会掌握了足以与清政府抗衡的武装力量,它组织的敢死队成为发动重庆起义的骨干力量

效法黄花岗起义,重庆组织敢死队 同盟会掌握了足以与清政府抗衡的武装力量,它组织的敢死队成为发动重庆起义的骨干力量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篇名】效法黄花岗起义,重庆组织敢死队 同盟会掌握了足以与清政府抗衡的武装力量,它组织的敢死队成为发动重庆起义的骨干力量

【简介】 《重庆辛亥革命史》 连载 重庆独立(上) 10 端方带兵入川镇压革命,同盟会重庆支部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 8月以后,整个四川保路运动更加风起云涌,罢市、罢课、抗捐、抗粮的斗争层出不穷,四川下层群众的情绪已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在上层,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也更加矛盾重重。清政府对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647

【正文】

《重庆辛亥革命史》

连载

重庆独立(上)

10

端方带兵入川镇压革命,同盟会重庆支部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

8月以后,整个四川保路运动更加风起云涌,罢市、罢课、抗捐、抗粮的斗争层出不穷,四川下层群众的情绪已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在上层,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也更加矛盾重重。清政府对川督赵尔丰的暧昧态度大为失望,督办川汉铁路大臣端方、邮传部大臣盛宣怀等人联合起来,弹劾赵尔丰。清廷一面命赵尔丰严厉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一面又于9月2日命端方带领湖北陆军第十六协第三十一标、第三十二标一个营,共2000多人,前往四川“查办铁路事宜”。

赵尔丰本有“屠夫”之称,在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形势下,又向四川保路运动举起屠刀。9月7日,他诱捕了四川保路同志会领袖蒲殿俊、罗纶、邓孝可等9人,并发布告示说:“朝廷旨意,只拿数人,均系首要,不问平民。首要诸人,业已就擒,即速开市,守分营生。”他杀气腾腾地威胁四川民众,谁敢为营救蒲、罗等人而“聚众入署”请愿,一律“格杀勿论”。四川人民并没理睬赵尔丰的威胁。消息刚一传出,成都全城为之轰动,各界群众从四面八方涌向四川总督衙门,请愿放人。“屠夫”赵尔丰下令开枪,惨杀群众数十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

以“成都血案”为转折点,由四川立宪派领导的四川保路爱国运动发展成为由同盟会领导的推翻清朝在四川统治的保路同志军武装起义。

端方由湖北入川,重庆是必经之地。同盟会重庆支部首先动员人民与端方斗争。端方在宜昌时就向四川发布告示,炫耀他“在陕西巡抚任内办过拳匪,两江总督任办革命党徒”。他十分骄横,不可一世地宣称,此次入川,有人“倘若仍旧乱闹,滋出事来,……只好照匪徒一律重办”。端方进入四川境内,各县代表就在沿途不断向他请愿。朱之洪在“成都血案”后便返回重庆准备起义,他以重庆保路同志协会代表的身份,同刘祖荫前往夔府会见端方,提出三项要求:(一)请伸川人冤抑;(二)请罢入川军队;(三)请释放蒲、罗九人。然而端方拒绝了重庆人民的请求。朱之洪等马上赶回重庆,向杨庶堪等人作了汇报,同盟会重庆支部决定,通过重庆保路同志协会,连续召开各种形式的群众大会,公开讲演,扩大宣传,用端方带兵入川镇压人民革命斗争的事实,激励人民群众,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

端方还没到达重庆,清廷又派岑春煊进川办理剿抚事宜。岑春煊曾任过四川总督,是镇压四川义和团起义的刽子手,也是短短几月之内,继赵尔丰、端方之后,清政府派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的第三个总督大员。岑春煊奉命之后,即电谕四川人民,“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勿生疑虑”。同时又说,如“顽梗不化之徒仍复造谣生事,不特王法不容,……而春煊亦将执法以随其后”,花言巧语,软硬兼施。朱之洪又以巴县铁路股东会、巴县教育会、重庆商会代表的名义,上书岑春煊。他首先指出了四川人民“出死力以争路”的原因:(一)事关四川前途命运;(二)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实恐名为国有,而实为外人所有”,“此次借款合同之条件,无一事不足以速亡,速亡则万万不可借,则万不可不废约”。至于争回四川人民筹集的一千多万两路款,只是经济上的问题,是次要的。其次,朱之洪叙述了四川保路运动发展的全过程,历数川督赵尔丰“心怀叵测”,“内怀鸩毒”,诬陷蒲罗,制造血案,“残忍刻毒,便私挟妄”,镇压四川保路运动的累累罪行,以及四川人民反抗赵尔丰残暴统治的斗争,意在警告岑春煊不要步赵尔丰后尘。岑春煊与盛宣怀等人本有矛盾,见四川人民对他如此强烈反对,因此根本不敢进川,更谈不上剿抚事宜了。

武昌起义后,为助四川独立,湖北军密谋杀掉端方

10月13日,端方到达重庆,住在通远门附近的同业公会,所带部队也陆续到达,散住郊外无人之区。当时,武昌起义已经发生,四川同志军起义也蔓延全省,磅礴的革命形势迫使端方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转向拉拢四川立宪派士绅以支撑危局。他立即致电内阁,奏劾两任川督王人文、赵尔丰,说他们“始则纵敌,继乃操切”,造成危局,要求清政府惩办王赵。同时被奏劾的还有制造血案的四川营务处总办田征葵,以及提法使周善培,侯补道、赵尔丰亲信王棪、饶凤藻四人。他还要求释放蒲殿俊、罗纶等保路同志会领袖。他接连召见重庆士绅,于释放蒲(殿俊)、罗(纶),惩办王(人文)、赵(尔丰)两条之外,还提出“铁路股票的所有者受到公正的保护,考虑改变铁路路线”,进一步向四川人民让步。端方还命人在重庆通衢要道张贴六言告示,缓和矛盾。但重庆人民对端方的阴谋早已洞烛其奸,就在告示贴出的当晚,就有人戳穿其阴谋。

端方在重庆的活动并没能缓和四川人民的矛盾,他自己所带部队有限,预感大事不妙。端方、盛宣怀等人奏请借用英国兵舰运兵入川镇压;清帝也急令云贵湘粤陕等省派兵入川。当时,成都已经被围,重庆成为中外反动派在四川的最后一个据点,帝国主义再不能严守“中立”,坐视不管了。美国公使威胁中国外交部,“除非四川的叛乱立即镇压下去,否则英国将从印度派兵去”。但是,为时已晚,局面已无法挽回,各国驻渝领事,立即用军舰将在重庆的外国人和从四川各地前来重庆避难的外国人撤离重庆。几千重庆市民也带着财物离开市区,整个城市充满了恐慌的气氛。

端方所带之鄂军,因受革命潮流的影响,其中不少人有革命思想,与同盟会、共进会等组织有联系。对此,杨庶堪等人早有所闻,因而当端方未到重庆之时,杨就派张颐赴夔州、万县联络下川东党人,“并设法与鄂军中的党人通声气”,与端方军中的同盟会员田智亮等取得了联系,了解武昌起义的详情。同时探听到运送端方军火的船只将通过涪州,因此特派谢持赶赴长寿附近,伺机劫取。(因时间错过,未能成功。)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军务部长孙武曾密告川中鄂军党人,要他们杀端方以助四川独立。端方到达重庆时,鄂军党人便企图乘端方登岸时杀之。但是,重庆同盟会支部认为,“渝为商埠,若有扰乱,即惊外侨市,不利人民甚,”加以劝阻。11月11日,端方军抵资州,陷于四川同志军包围之中,进退维谷。当端方向资州窜进时,田智亮秘密返回重庆,与同盟会重庆支部约定在资州杀端方。张培爵等派兵三百人,给炸弹八十枚,并五千元经费,令田兼程前往。田智亮回到资州后,由鄂军中党人陈镇藩召集李绍白、王龙彪、鲁伯超等密谋,于11月27日逮捕了端方及其弟端锦,杀于天上宫门前丹樨下。

同盟会重庆支部一方面联络袍哥中的知识分子,另一方面又控制了两百支快枪

成都血案以后,在同盟会领导下,保路运动转变为武装起义。首先是成都附近温江、郫县、灌县等十几个州县的同志军组成强大的南路军和西路军围攻成都。随后,同志军又与赵尔丰部鏖战于新津、大相岭。经过两次大战,歼灭了四川清军的主力,给赵尔丰以重创。9月25日,荣县独立,建立起辛亥革命时期第一个由同盟会员掌握的县政权。影响所及,各州县纷纷效法,独立浪潮席卷全川。

重庆保路运动由于有同盟会的领导,人民反抗斗争不断深入,日趋革命化。同盟会重庆支部趁全川革命形势的高涨,其负责人杨庶堪、张培爵通知各州县革命党人齐集重庆,密谋起义。

武装起义,是同盟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同盟会重庆支部成立之际,即注意掌握武装力量。一方面“联络袍哥会党中的知识分子,借其潜力,作为发动举事时的别动队”。另一方面,又控制了重庆府中学堂供学生练习军事课目的两百支快枪,注意培养学生的军事素质。随着保路运动的开展,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更进一步加紧为重庆独立准备武装力量。

端方率军经过重庆时,恰逢广东巡警道李湛阳回渝省亲。李湛阳是重庆总商会首任总理、西南最大票号天顺祥老板李耀庭的长子,曾在广东任督练亲兵统领,与端方要好。因此,端方命李为新巡防军统领,责成他募新兵组建防军三营,以加强重庆的反动武装。杨庶堪凭借他与李家的姻亲关系,趁机使“党人多投身其间,因其交通防军”,从而控制了这支部队,成为起义时的重要力量。

联络会党,控制新军,同盟会重庆支部还建立了直接控制的武装力量

会党,是重庆同盟会支部依靠的重要力量,许多同盟会员本身就是会党首领。重庆同盟会员刘祖荫就是重庆哥老会有名的舵把子,很有号召力。由他出面与聚兴仁商号的老板杨禹九相商,买通川东道署卫队,借口枪械需要修理,悉数提出,藏于都邮街王德和铁工厂,准备起义时使用。同盟会员朱之洪、朱必谦在袍哥中享有声望。同盟会重庆支部通过他们联系的福寿堂仁字号堂口的冉大爷(炳之),具体负责组织袍哥参加起义。根据同盟会重庆支部的安排,这支队伍于1911年11月19日重庆独立前夕,占领成渝道上的老关口,掩护重庆独立,接应夏之时军的到来,为重庆独立和蜀军政府的成立作出贡献。

会党与清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盟会重庆支部便通过袍哥控制了部分清军。当时由同盟会员杨霖、陈崇功负责与会党首领况春发、熊宅安等联络,决定由他们几人各自编成一支小队,购置军械,自任队长,在清军中发展队伍。当时约定,所花经费待革命成功后如数奉还。况春发是会党中的著名人物,他与川东道朱有基的心腹、炮队营教练长邓崑山交情甚好,通过这个关系,争取到邓崑山的支持。

除联络会党,控制新军外,同盟会重庆支部还建立了直接控制的武装力量。1911年4月,由孙中山、黄兴领导,同盟会总部在广州发动了名震中外的“黄花岗起义”,并派人与长江流域的革命党人联络,“秘致书电请接济”。重庆同盟会的杨庶堪,张培爵等“倡首响应”,支持这一壮举。黄花岗起义组织了一支由500多个最优秀的同盟会员组成的“选锋队”(敢死队),作为这次起义的中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盟会重庆支部效法这一举动,也组织了以同盟会员石青阳、卢汉臣为首的敢死队,作为发动重庆起义的骨干力量。他们还促成商团和民团的建立,并直接控制在自己手中。端方到达重庆以前,就委托他的旧友涪州翰林施际云先来重庆与官绅联络,八方游说。施际云来渝后,约集官绅商学各界代表于重庆总商会开会。重庆同盟会派朱之洪、江潘出席。在会上,朱、江提出,为维持地方秩序,应举办团练。施际云主张“团而不练”,朱之洪据理力争。重庆知府纽传善亦不欲增加地方武装威胁他的统治,就以没有武器为词,以图推诿。与会的同盟会员简达西曾管过川东团练械簿,当即拿出川东道库存团枪铁炮刀矛数千的清单,使纽传善哑口无言,施际云也无可奈何。最后,还是通过了同盟会员提出的办法。会后,同盟会员向楚、李时俊、刘祖荫各分区集众宣传,倡办民团。不少同盟会员首先加入其中,一些人还担任了团内要职,团丁也尽量安插可靠的人。

至此,同盟会重庆支部已掌握了一支足以与清朝重庆政府抗衡的武装力量。文/周勇 图/资料图片

1911年8月以后,整个四川保路运动更加风起云涌,清政府派督办川汉铁路大臣端方带领湖北陆军入川镇压革命,当时,成都已经被围,重庆成为中外反动派在四川的最后一个据点。几千重庆市民也带着财物离开市区,整个城市充满了恐慌的气氛。当时,正值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军务部长孙武曾密告川中鄂军党人,要他们杀端方以助四川独立,当端方途经重庆时,被密谋杀掉。同盟会重庆支部趁全川革命形势的高涨,在加紧进行自身准备的同时,密谋起义,并掌握了一支足以与清朝重庆政府抗衡的武装力量。

核心

提示

武昌起义。

黄花岗起义中被捕的革命志士。

满清贵胄端方。1911年在四川被杀。

赵尔丰

武昌起义,革命军在街头为群众剪辫子。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