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国宝档案”讲述的汉冶萍秘闻

“国宝档案”讲述的汉冶萍秘闻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篇名】“国宝档案”讲述的汉冶萍秘闻

【简介】 “国宝档案”讲述的汉冶萍秘闻 此图为本报翻拍拼接 ■记者蒋太旭 实习生 张媛 “汉冶萍”注册成立后,美国太平洋沿岸商会代表团参观汉阳铁厂 “汉冶萍”的创建日期缘何??于3月26日?是谁提议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三地企业联合建成汉冶萍公司的,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353

【正文】

“国宝档案”讲述的汉冶萍秘闻

此图为本报翻拍拼接

■记者蒋太旭 实习生 张媛

“汉冶萍”注册成立后,美国太平洋沿岸商会代表团参观汉阳铁厂

“汉冶萍”的创建日期缘何??于3月26日?是谁提议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三地企业联合建成汉冶萍公司的,其间又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秘闻?被列于《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现庋藏于湖北省档案馆的6600余卷(册)汉冶萍公司档案,为我们提供了极珍贵的一手资料。近日,省档案馆研究员刘文彦先生为我们解读了部分档案。

日本人拍摄的汉阳铁厂

汉阳兵工厂之炮厂

注册花费

“三百圆”

刘文彦研究汉冶萍档案近二十年,对档案里记载中的诸多细节如数家珍。

他说,“汉冶萍”的生日之所以定为3月26日,并非这是一个特殊的“吉日”,而是因为当时,清朝农工商部注册局为其批准颁发的执照批文日期为“光绪三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即1908年3月26日。

记者查阅该批文档案,发现此批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兹据湖北省武昌府大冶县、湖北省汉阳府汉阳县、江西省袁州府萍乡县等处地方,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呈请注册前来,核与奏定公司注册章程所列各款项均属相符,应即准其注册。为此特给执照”。

并注“收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股份公司注册公费洋银三百圆”。

张之洞极力

主张引进外资

“中国第一”、“亚洲首指”,今天当我们谈起100多年前创建的汉阳铁厂时,往往感喟铁厂昔日的辉煌,却极少瞻顾其蹒跚的历程。

其实,早在铁厂建成之初,铁厂就因朝廷战争赔款,失去经费支持,“无力顾及入不敷出”。据档案披露,为此而“心力交瘁”的张之洞,便下决心实施其早已拟定的“经久之计”:将铁厂招商承办。然而,由于当时国内万马齐喑,于是他反复强调“华商力薄,不能任此”,同时致电铁政局总办蔡锡勇:“铁厂仍以外洋包办为宜”,一度主张让外商入股。

消息传出,遭众人反对。湖南巡抚陈宝箴致电张之洞,认为铁厂包与洋人,“与公初意不大符合,……甚为中国惜之。”至此,张之洞便驰电李鸿章说,包与洋人之议“已作罢论矣”。张之洞才力邀盛宣怀加盟。1896年5月23日铁厂由官办改为官督商办,从而给这个濒临衰竭的企业注入了些许活力。5月24日盛宣怀到任。

“上奏”到“发照”仅十三天

提议组建“汉冶萍”的是盛宣怀,他当时已是汉阳铁厂的实际负责人。

刘文彦说,在农工商部下批文的前半个月,即3月13日,这位当时牢牢掌控大清帝国轮船、电报、矿务和纺织四大洋务企业部门的“中国首富”,曾给清廷上过一个“奏汉冶萍厂矿现筹合并扩充办法”的折子,陈述铁厂由于经济不济,维系艰难之窘况,“亟宜扩充股本合并公司”。据说,慈禧阅折后,曾对他说:藏富于商,乃是正办。

在此奏折的档案文后附有“奉旨:著责成盛宣怀加招华股,认真经理,以广成效。余依议”字样,这就表明了慈禧的“指示”。所以农工商部仅在13天后,就下文批准,“办事效率”竟如此之高!

至此,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成立后,招附新股1300多万元,部分地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三大厂矿的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并于一战期间进入一个短暂的“黄金?代”。

汉冶萍公司

何以“盛极而衰”

档案还披露汉冶萍盛极而衰的历程:

汉冶萍组建后,资金短缺问题得以部分解决,三大厂矿的生产规模,逐年扩大。民国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钢铁市场价格暴涨,“列国工厂停顿,制造航轨器械,纷向汉冶萍定购,该公司供难应求。”这种局势极大刺激了公司的生产,使公司获利甚丰。公司还不失时机地购置开办了一些附属厂矿,投资兴办了一些合资企业,并由此进入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钢铁价格急剧下跌,致使公司产品严重滞销。盛宣怀早在接办时就曾指出的“总办不得人,洋匠不用命,百弊丛集,散漫杂乱”的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愈发严重。由于管理混乱,因此事故迭出。大冶铁厂的1号高炉开炼仅10余日就因事故停炼。2号高炉投产2年,又因煤焦不足而停产。当时国内仅有的两座日产量为450吨的高炉,总共只生产了26个月。1925年,大冶铁厂的高炉全部停产。从1912年起,汉阳铁厂停止炼钢,三年后,3号、4号高炉停产。至1928年,萍乡煤矿被江西省政府接管。至此,公司开煤、炼铁两大端已不复存在,只剩下大冶铁矿一处仍在继续生产。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和资源委员会成立迁建委员会,将汉厂、冶厂的部分设备,运往四川渡口,另建新厂。1938年10月,大冶沦陷,日本侵略者在大冶成立“日铁大冶矿业所”,大肆进行掠夺性开掘,运往日本……1948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接收了位于上海四川路的徒有其名的汉冶萍公司总事务所,宣告其结束。

收藏于省档案馆的汉冶萍1908年龙股票。

现存于湖北省档案馆的“汉冶萍”档案为该馆“镇馆之宝”之一,共计6600余卷(册)。

汉冶萍公司从创建到1948年结束,经清末、北洋、民国三个时期,历官办、官督商办、商办三个阶段,长达近半个世纪。

这期间,公司在组织机构、经营管理、生产技术、产品运销、对外关系等方面,形成了数量浩繁的档案。虽几经兵燹祸乱,这些资料仍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

汉冶萍公司档案不仅系统翔实地反映了公司由创建到发展直至衰亡的历史,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外交等各个方面,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自19世纪90年代起50余年间,中国所发生的诸多重大事件和历史变革。因此,2002年,这批珍贵档案作为人类文明遗产,与国内其他47件档案一起,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成为“国宝档案”。

收藏于省档案馆的汉冶萍公司汉阳铁厂全景长卷照片 (此图为本报记者翻拍拼接)

汉冶萍档案

入选“国宝”名录

此图为本报翻拍拼接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