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冶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类型】报纸
【篇名】汉冶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简介】 楚天时报讯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 今年6月,神九飞天,举国欢腾。鲜为人知的是,“神州九号”上,还有着“黄石造”的烙印,正是湖北新冶钢生产的特殊钢助力其遨游太空。如今,新冶钢已是一家技术和产品高精尖的生产特殊钢材的企业,“神舟”“嫦娥”“天宫”等多项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721
【正文】
楚天时报讯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
今年6月,神九飞天,举国欢腾。鲜为人知的是,“神州九号”上,还有着“黄石造”的烙印,正是湖北新冶钢生产的特殊钢助力其遨游太空。如今,新冶钢已是一家技术和产品高精尖的生产特殊钢材的企业,“神舟”“嫦娥”“天宫”等多项太空飞船的特殊钢都由新冶钢提供。
而鲜为人知的是,新冶钢已经拥有百年历史,它是中国最早的钢、铁、煤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在当代的血脉延续。
紧靠长江与西塞山,水运与陆路交通的黄金地段,便是现在的新冶钢厂址。夏日里的新冶钢厂区广场上,“建成最具核心影响力的特钢企业”的标语高高矗立。穿过日式建筑、欧式别墅和苏式大楼之后,西总门“汉冶萍公司大冶钢铁厂”闪现眼前,提示着这里曾是中国近代工业浓墨重彩的一笔。走过西总门,犹如进入了一个时光隧道。
两个不得不说的人——张之洞和盛宣怀
“这两座雕像是在汉冶萍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个人。”在新冶钢于前年重新修缮的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广场上,汉冶萍历史专家周莹望着张之洞和盛宣怀的雕像说,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是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所组成,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利用新式机械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的钢铁煤联营企业。“1913年大冶钢铁厂的兴建,1928年萍乡煤矿被江西省政府接管后与汉冶萍脱钩,1946年,黄石华中钢铁公司成立,汉冶萍的血脉,也就落在了黄石。”周莹说。
解密历史,百年前,开创钢铁工业,承载富国强兵梦想的岁月瞬间生动起来。
晚清,西方列强用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摇摇欲坠的清政府希望学习西方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来武装和强大自己。而中国,当时都没有一个自己的钢铁厂。
1889年,由“两广总督”(广东广西两省总督)调任“湖广总督”(湖北湖南两省总督)的张之洞,把自己工业抱负的重心也由粤移鄂。
1890年,张之洞在大别山下动工兴建汉阳铁厂,同年查勘两湖煤铁矿藏,拥有丰富铁矿资源的黄石映入眼帘。“当时鉴定,大冶铁矿仅露采储量就达2700万吨,百年不能采尽。”黄石历史文化名人张实说道。
由于缺乏经验,亏损连连。本就风雨飘摇的清政府经过中日甲午战争后,又面临巨额赔款,实在无力维持官办企业。此时,“官督商办”这一体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1896年,已经牢牢掌控大清帝国轮船、电报、矿务和纺织四大洋务的盛宣怀,接任执掌“汉阳铁厂”。1908年,盛宣怀奏准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改为商办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汉冶萍完全商办。随着汉冶萍公司的创办,黄石近代工业滥觞。汉冶萍公司,也成为中国及亚洲最早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黄石也就成为了“钢铁摇篮”。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官僚资本家盛宣怀流亡日本。1913年,盛宣怀举借日债建大冶钢铁厂。1916年,盛宣怀在心力交瘁中走完了他充满矛盾和争议的一生。
一个现存最早的炉——美国进口亚洲与远东第一
炉高27.44米,容积800立方米,设计生产能力为每炉产铁450吨,造价22.35万美元。这样恢弘的高炉在当时堪称亚洲与远东第一。
虽然如今的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已经看不到这个高炉的全貌,但是从现存的高炉遗址敦厚的底座中,依稀能触摸当年大干快上钢铁工业的场景。“汉冶萍高炉遗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近代钢铁工业冶炼遗址,1917年,两座高炉从美国远渡重洋来到黄石,1921年5月,一号化铁炉炉身建成,当时中国没有任何工业基础,就连建炉所需要的每一块砖都要从国外进口,建造极其不易。”周莹说。
从1922年6月一号炉正式投产开始,黄石逐步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工业中心。一战期间,国际市场钢铁价格暴涨,汉冶萍公司达到空前繁荣。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拆迁汉冶萍公司所属厂矿设备运往重庆建新厂,两座化铁炉由于庞大难以拆除,1938年7月,政府将其连同热风炉一起炸毁。历经战争后,汉冶萍也于1948年宣布“名义撤销”。同年,国民政府成立华中钢铁有限公司,并全面接收汉冶萍公司。中国钢铁的摇篮走进了新的历史。
一座因矿建立的城——钢铁工业见证黄石兴衰
“黄石是一座因矿而立的城,正是因为有了著名的五大厂矿——大冶铁矿、湖北水泥厂、大冶钢铁厂、源华煤矿和黄石电厂等重工业的汇集,才直接带动了铁路和码头的建成,并带来了大量人口流动。黄石市民几乎全是因为大型厂矿聚集到一起的,新中国成立后,在这里建立了一座新兴的矿冶工业城市——黄石。”张实介绍道。
历经战乱,“黄石地区遗留下来的工业基础十分不易,建国初期,自然而然扛起了民族重工业振兴的重任。”谈及新中国成立后,黄石迈向建设大潮时,75岁的老人张实语含兴奋。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管会派军事代表,接管了华中钢铁有限公司和原汉冶萍公司的全部财产、档案,黄石不仅接管并延续了汉冶萍的设备,而且也接收了记录中国钢铁工业的历史档案,这些档案几经磨难而显得弥足珍贵。“钢花红似火,能把太阳锁”再现了建国初期钢铁生产的火热场景。华中钢铁公司搭上祖国建设的快车,也使黄石成为了中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最重要的重工业城市。
1953年,华中钢铁公司改名为大冶钢厂。
1994年,大冶钢厂改制为冶钢集团公司。1997年,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2004年中信泰富收购了冶钢集团钢铁主业资产,组建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该公司已成为汉冶萍公司在当代的核心,它铆住“特”字,始终走在技术高精尖的前沿。
一条钢铁延续的脉——富国强兵的百年梦想
从上世纪的“中国钢铁摇篮”逶迤而来,曾经的“远东第一”是新冶钢不俗的出身,而“特”字当头的特钢身份,也需要一次次用高精尖产品来验证自己的钢铁之魂。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新冶钢的特种钢材就将中国的“强国梦”推入太空,从百年前振兴民族工业,到如今走在“高精尖”的强国道路上,汉冶萍关于钢铁的精神和梦想一直在延续。
今天,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再到“神八”、“神九”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新冶钢比肩世界一流的工艺技术,一次次得到验证。
新时期,百年老企新冶钢也踏上了艰难的转型之路。淘汰落后产能,新冶钢先后关停了一座10万吨焦炉、4台小电炉、24台煤气发生炉、2台石灰竖炉、2台35吨燃煤锅炉、310立方高炉等。
广场、奇石、雕像、花草……除了壮阔的生产设备,现在的新冶钢厂区内,更像是花园式的钢铁工业史博物馆。看不到灰烟、听不见机器轰鸣,满眼只见现代化的厂房和大型机器,讲述现代特钢强企的意气风发,以及苏式、日式、欧式建筑和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承载的历史足迹。
如今的新冶钢,通过“蓝天工程”“宁静工程”“循环水改造工程”,改变了钢铁工厂几十年以来污染严重的局面,作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排头兵,百年老企新冶钢,正继续成为新时代的探路先驱。
记者王舒娴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目光转向安源路矿 年份:2020
- 2、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4、历史性·革命性·艺术性 作者:吴诗中,黄仂, 年份:2020
- 5、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
- 6、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