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图文:专家李玉虎来鄂会诊汉冶萍档案

图文:专家李玉虎来鄂会诊汉冶萍档案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图文:专家李玉虎来鄂会诊汉冶萍档案

【简介】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图为:遭受酸性墨水腐蚀的汉冶萍档案李玉虎教授 (记者望隽通讯员杨光实习生姚班)曾受命参与保护总书记在玉树灾区粉笔板书的档案专家李玉虎,应邀来汉与我省专家共同会诊濒临消失的省档案馆镇馆之宝——汉冶萍公司档案。 省档案馆负责人昨称,目前馆藏6656卷汉冶萍公司档案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359

【正文】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图为:遭受酸性墨水腐蚀的汉冶萍档案李玉虎教授

(记者望隽通讯员杨光实习生姚班)曾受命参与保护总书记在玉树灾区粉笔板书的档案专家李玉虎,应邀来汉与我省专家共同会诊濒临消失的省档案馆镇馆之宝——汉冶萍公司档案。

省档案馆负责人昨称,目前馆藏6656卷汉冶萍公司档案,已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批档案时存最久的近150年,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宝档案”。

该馆档案保管处处长刘晓春说,汉冶萍公司档案形成于1858年至1949年,多已达或接近保存寿命,“目前不少部分已出现破损和字迹洇褪,亟须进行抢救的计1709卷,占总卷数的25.7%,档案页面形成大量空字或字迹不清”。此外,因民国时期战乱,没有足够财力用于造纸,文献用纸寿命仅50年至100年。

“如不加抢救保护,很可能就消失殆尽。”刘晓春处长不无忧虑。

李玉虎分析,部分档案出现字迹空洞,主要是因晚清“洋务运动”时盛行西方引进的铁盐墨水书写。铁盐墨水含硫酸重,有腐蚀,时间长久,就会出现字迹脱落。目前,他正主持研究“字迹脱酸加固剂”,有望解决字迹脱酸。

“清末及民国时期档案,已成为档案界公认的棘手难题。”李玉虎说,“铁盐墨水难题”远不仅是湖北省面临,目前在英国及新加坡、澳大利亚等英属殖民地国家也普遍存在。

刘晓春表示,李玉虎教授将对汉冶萍档案进行脱酸处理,同时赶在字迹脱落之前对其进行固定,“如果效果理想,汉冶萍档案将争取在今明两年全部抢救完毕。”

背景链接

李玉虎其人

李玉虎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博导、陕西省档案保护科学研究所所长。

今年4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青海玉树视察抗震救灾工作时,在玉树灾区学校的黑板上用粉笔写下“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12个大字,随后黑板被更换下来送往青海省档案局永久保存。如何将珍贵的粉笔字作为历史档案保存,一时成为网络上热门话题。

为使这一诞生于抗震救灾前线的珍贵档案永久保存,李玉虎教授受命奔赴青海参与研究保护。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