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魅力安源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魅力安源

【简介】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资料照片 孙中华 小时候,安源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毛主席去安源》这张邮票。当年毛泽东同志身着蓝布长衫,手持一把雨伞,长途跋涉,曾八次来安源发动工人运动。因此,安源在我心中又增添了一份神圣。每次翻开邮册,凝望这张邮票,安源在我脑海里总有一种特别的情结。去年1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021

【正文】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资料照片

孙中华

小时候,安源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毛主席去安源》这张邮票。当年毛泽东同志身着蓝布长衫,手持一把雨伞,长途跋涉,曾八次来安源发动工人运动。因此,安源在我心中又增添了一份神圣。每次翻开邮册,凝望这张邮票,安源在我脑海里总有一种特别的情结。去年10月,我去安源的夙愿终于了却。

坐落在安源牛形岭山腰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建于1968年,高24米,长100米,宽30米,系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正中间建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徽,两边是红色瓷砖组成的五星红旗和大型有机玻璃火炬灯。大厅门口有6根用大理石砌成的方开型大柱,高约14米。馆址择地巍峨,建筑雄伟,在苍松翠柏芳草花卉衬托点缀之下,宛如公园,是一个典型的革命文物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游览地。1984年,邓小平为该馆题写了馆名。

站在纪念馆前坪眺望,只见宽阔的安源广场上游人如织。一群大爷大妈打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腰鼓,在那里扭秧歌,吸引了众多游人。广场上,红绿相间、呈流线形的花木造型,就像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炬,展示着今天安源人波澜壮阔的事业和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安源精神。

1922年9月,刘少奇被派往安源,和李立三一起领导安源路矿工人举行大罢工。9月12日,刘少奇在工人俱乐部召集紧急会议,讨论罢工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刘少奇坚定地说:“只要我们团结得紧,莫说要矿局发清欠饷,就是打天下也办得到。”刘少奇分析了安源的情况,认为已经具备了罢工的条件。9月14日零时,刘少奇果断发出罢工命令,5天后,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了完全胜利。

顺着纪念馆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而下,4分钟车程便到了这座1920年代由中国产业工人自己集资、自己设计建造的最早、最大、最有特色的工会大厦——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1923年4月,刘少奇与何宝珍的简单婚礼就是在俱乐部讲演厅内举行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胜利,让其载入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史册,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永远留在了安源人民的心中。

不知不觉已是华灯初上,热情好客的安源人力邀我观看安源的魅力夜色。夜幕中,号称“华南第一大广场”的秋收起义广场显得更加空旷辽阔,时髦的玻璃金字塔和水柱冲天的喷泉似乎诉说着这座革命之城昨日与今天的荣光。纪念塔柱体上,刻着毛泽东那气势磅礴的《西江月·秋收起义》诗词。读着那耳熟能详的“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眼前似乎浮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斗争画面。过去被人们称为黑姑娘的安源,今天就像一个身披五彩纱巾、亭亭玉立的少女,更加楚楚动人。

朋友告诉我,《毛主席去安源》这张邮票现在已经升值了几百倍。我在想,这也许就是安源的特色所在。安源,就是这么一个永远充满魅力的地方……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