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安源行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安源行

【简介】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雕像。 安源工人运动纪念馆。 复原的刘少奇与路矿当局谈判现场。 馆内的革命文物。 安源影视城。 提起安源,总让人有熟悉的感觉,刘春华创作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风行全中国,让人牢牢记住了安源这个地名。安源作为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906

【正文】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雕像。

安源工人运动纪念馆。

复原的刘少奇与路矿当局谈判现场。

馆内的革命文物。

安源影视城。

提起安源,总让人有熟悉的感觉,刘春华创作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风行全中国,让人牢牢记住了安源这个地名。安源作为红色旅游胜地,与井冈山、韶山和延安等红色胜地齐名。此次红色之旅,也让我们对安源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为纪念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而建筑的革命博物馆,位于江西省萍乡市的安源镇胜利广场的半山腰上。纪念馆倚山而建,高大雄伟,门前有上中下三个广场,进入纪念馆要登上层层阶梯,寓意经过艰难奋斗才能取得革命成功。纪念馆中广场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青年时代毛泽东雕像,也是游人最喜欢合影的地方。纪念馆顶层是十面红旗和火炬,中间是毛泽东年轻时代的巨型瓷像,瓷像的原型是刘春华创作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画中的头像。正门两侧巨大的墙体上镶嵌着毛泽东手书体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大字。站在纪念馆门前的平台上,游人可以看到安源煤矿的全景,这座百年老煤矿至今仍然还在产煤。

纪念馆一楼大厅正对门口是一座雕塑,两只手分别举着一盏矿灯和一把铁镐。纪念馆分为6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三重压迫下的路矿工人;第二部分是组织起来;第三部分是路矿工人大罢工;第四部分是“二·七”惨案后的坚持和发展;第五部分是工农联合,支援北伐;第六部分是秋收起义,武装割据。以历史文物、照片、影视纪录片和雕塑等形式全面展示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过程及历史事实。馆内保存有大量珍贵革命文物,不同的楼层展厅陈列了很多当年工人运动中的标语、旗帜、信号灯、矿山工具等,还复原了刘少奇与路矿当局进行谈判的现场等。

安源路矿大罢工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四次主要工人罢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胜利的工人大罢工。1922年9月初,毛泽东来到安源召开党支部会议,做出了组织路矿两局工人大罢工的决定。李立三担任罢工的总指挥,住在秘密处策应,刘少奇担任工人俱乐部的全权代表,在俱乐部应付一切。9月14日零点,安源路矿1.7万名工人在李立三、刘少奇等的领导下举行大罢工,9月18日上午,路矿当局被迫正式签订了增加工资、改善福利等13项协议,罢工胜利结束。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从1921年秋到1930年,历时近10年。1927年9月,毛泽东来到这里部署和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使安源成为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和爆发地之一。以1300多名安源工人为主体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团,是秋收起义部队三个团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中坚力量。从1927年至1930年底,有近5000名安源路矿工人参加红军,成为革命的骨干力量,从这里走出了近40位共和国的将军。在纪念馆最后一个大展厅有一大面展板,上面是曾在安源战斗过的领导人和从安源走出去的著名将领的照片。通过参观学习,让我们重温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文/图伟文

链接

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附近,有一座为开发安源红色旅游配套的景点——安源影视城(又名安源古城),据说是萍乡一名煤老板投资兴建的。里面浓缩老安源的建筑,茶楼、烟馆、祠堂、工人俱乐部等五十多处景观,旨在重现二三十年代的安源老街旧景色,还有晚清商业街景区、民俗文化景区、明清宫苑景区。影视城免费对外开放,除了少数建筑里面有一些传统工艺演示外,许多建筑内部基本都是空的。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