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萍水安源不了情

萍水安源不了情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萍水安源不了情

【简介】本报记者唐彩萍 9月14日,是萍乡人民没齿不忘的日子。87年前的这一天,一场轰轰烈烈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奠定了萍乡安源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的地位,安源从此彪炳史册。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萍乡儿女格外怀念曾在这里战斗过的革命先辈。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陈潭秋、蔡和森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串串厚重的足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118

【正文】

本报记者唐彩萍 9月14日,是萍乡人民没齿不忘的日子。87年前的这一天,一场轰轰烈烈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奠定了萍乡安源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的地位,安源从此彪炳史册。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萍乡儿女格外怀念曾在这里战斗过的革命先辈。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陈潭秋、蔡和森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串串厚重的足迹,永远镌刻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永远铭记在萍乡人民的心中。 刘少奇是安源工人运动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之一,安源是他最初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2年至1925年,他在安源从事革命活动三年多,他对安源人民充满深情厚谊。他的家人、后代与萍水安源结下不解情缘。 新中国成立以后,身为国家领导人的刘少奇一直十分关心安源的生产建设,牵挂着安源工人的生活。他多次在中南海的家中接见安源烈士的后代和工人代表,在百忙中解决安源老工人的生活问题,为《萍矿工人报》题写刊头。他一直想回安源看看,可事务繁忙总也抽不出时间。1960年5月20日,刘少奇路过萍乡,在萍乡火车站站台上停留了半个小时,临上车时,他对萍乡的同志说:“请代我向萍乡人民问好,向安源人民问好,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专程来安源看看,来参观安源的建设。” 1983年12月,带着刘少奇同志未了的心愿和嘱托,夫人王光美踏上安源这块土地。她站在安源工人俱乐部的讲台上,感受着当年少奇同志在这里演讲的激情;她轻轻抚摸谈判大楼里的桌椅,想象着少奇同志在这里慷慨激昂舌战对手的英姿。她看望烈属、走访敬老院,与普通矿工拉家常,参加年轻矿工的婚礼,给矿工的下一代送去关怀和温暖...... 时隔近10年,1992年9月17日,王光美再次来到安源,出席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她又一次感受到安源人民对刘少奇同志的爱戴和怀念,每到一处,都有如潮的掌声、深情的呼唤和美丽的鲜花。一天之内,王光美三次双手垂膝,深深地弯下身子,向父老乡亲、向这片红色热土鞠躬。 刘少奇和王光美与安源的不了情在他们后代身上得以延续。2008年11月29日,在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儿子刘源、女儿刘爱琴、孙子刘唯宁、曾孙安东等一大家子人来到安源,同来的还有毛泽东同志的外孙王效芝、朱德同志的孙子朱建等一行。刘源告诉大家,他的名字中之所以取一个“源”字,就是父母希望他永远不要忘记安源。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