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安源萍水头
【类型】报纸
【篇名】家住安源萍水头
【简介】■本报记者张晓欣 滨河东路、滨河西路、昭萍桥……车到萍乡,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穿城而过如玉带般的萍水河。在萍乡人的眼里,萍水河是萍乡的骄傲。 安源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萍水河曾见证了第一个中共产业工人党支部的建立,见证了毛泽东三下安源指导工人运动,见证了1927年9月14日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259
【正文】
■本报记者张晓欣
滨河东路、滨河西路、昭萍桥……车到萍乡,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穿城而过如玉带般的萍水河。在萍乡人的眼里,萍水河是萍乡的骄傲。
安源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萍水河曾见证了第一个中共产业工人党支部的建立,见证了毛泽东三下安源指导工人运动,见证了1927年9月14日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萍水河悄悄地流淌,它还目睹了1927年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主持军事会议,作出了秋收起义的部署,目睹了以安源工人为主体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攻打萍乡醴陵浏阳血战数百里”……
那么,今天,当新一代安源人面对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国企“人员多、摊子大、效益差、包袱重”的严峻现实,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市场经济大潮中时,萍水河又记录下了些什么人与事?
今年46岁的黄余敏是当年大罢工的组织者之一、安源工人俱乐部副主任黄静源烈士的后代。他为人忠厚、干活踏实,虽是烈士后代,却从不向组织上伸手,再大的困难总是自己承担,保持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烈士后代的本色。安源煤矿党委刘书记告诉我:像黄余敏这样的工人安源还有很多,他们工资低,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有的工人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一直呆在井下,对社会的贡献超过了所获得的回报。
46岁的王萍福是开拓二区的掘进工,因为矿上减员增效,1997年9月,他下岗了,但他没有趴下。几个月后,他就成了安源最负盛名的豆腐作坊的经营者。
萍矿电视台的同行告诉我:安源矿是全国最早实行减员增效的国有企业之一,下岗工人最多时达2000人,但工人们没有一个想不通的,他们以自己的奉献精神、创业精神,分担了企业转型期的阵痛,也为自己打拼出了一片新天地。
44岁的彭煤是著名工人作家、小说《红色安源》、电影《燎原》的作者彭永辉的女儿。从学校毕业,彭煤就成了安源客车厂的一员。20多年光阴流逝,企业已从最初的百人小厂成长为国内著名客车生产中型企业,彭煤也伴随着企业一起成长。担任过的职务有财务科长、总会计师、经营副厂长。去年6月1日,这一天,她从5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职工代表选举为厂长。在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技改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站稳脚跟,做强做大……对此,彭煤有句口头禅:没有困难,让你来干什么?
采访中记者在车间看到一辆辆“安源”大客车整装待发,工人们说,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生产一直满负荷运转,今年6月份还创下了单月100台订单的最高纪录。
厂长助理骆健淋告诉我不少企业的“秘密”:下半年将连续推出8~9个新产品,企业已被“装入”了萍矿控股的安源股份,不久有望上市。他说:职工们对企业的未来都充满了信心。漫步在萍水河边,看着无声流淌的河水,我想起了萍水河养育的彭煤、王萍福、黄余敏以及成千上万像他们一样的安源人。在我眼里,萍水河不仅是一条承载着历史的河,更是一条托起了未来的河……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目光转向安源路矿 年份:2020
- 2、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4、历史性·革命性·艺术性 作者:吴诗中,黄仂, 年份:2020
- 5、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
- 6、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