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的时代沉浮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的时代沉浮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的时代沉浮

【简介】1967年10月1日,“集体创作”、由刘春华执笔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首次与观众见面。1968年6月,江青赞扬送审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画“非常好,把主席的神气都画出来了”。6月30日,江青还作了这样的批示:“总理、伯达、康生……我建议明天‘七一’人民日报、军报发表《毛主席去安源》,这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795

【正文】

1967年10月1日,“集体创作”、由刘春华执笔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首次与观众见面。1968年6月,江青赞扬送审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画“非常好,把主席的神气都画出来了”。6月30日,江青还作了这样的批示:“总理、伯达、康生……我建议明天‘七一’人民日报、军报发表《毛主席去安源》,这幅油画很好。这幅画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果实之一。它有高度的思想水平,构图、采光、着色等艺术方面亦是优秀的。听说是青年人画的,而同意发表。建议属(署)上作者名字。” 随后,《毛主席去安源》被印制成各种各样的印刷品发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共印刷了9亿多张。 当年,林彪、江青胸前都佩戴过该画的像章;周恩来住室里惟一的一幅绘画作品也是该画。 正当全国各地大肆宣传《毛主席去安源》油画之时,毛泽东亲自审查了这幅油画,他对画中将他画成身穿长衫不甚满意。他说:“我在安源不是穿长袍,是穿短衣。”毛泽东的这次谈话,通过非正式渠道在人们中间逐渐传开。从此,对《毛主席去安源》油画的宣传开始降温。 1979年3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画家叶浅予的文章批评了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指出:“见过那幅画的内行人都说其构思、构图,甚至用色,无不脱胎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 1969年,《毛主席去安源》一画交由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1980年,刘春华以该画系个人创作为由,从中国革命博物馆取走此画。1995年10月,在一个拍卖会上,《毛主席去安源》以605万元的价格,创造了当时中国油画拍价的最高纪录。 (摘自《党史纵横》第2期作者吴继金)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