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红色安源>红色文献>报纸>  安源纪念馆展现新魅力喜迎天下客

安源纪念馆展现新魅力喜迎天下客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安源纪念馆展现新魅力喜迎天下客

【作者】 陈薇薇

【简介】 刘春华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画配以灯光突出呈现 序厅大型浮雕墙正在进行最后扫尾工作 谈判场景中增设的人物硅胶像栩栩如生 提要:为纪念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暨大罢工胜利90周年以及纪念秋收起义85周年,也为了庆祝2012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在萍乡的举行,安源纪念馆投资近1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699

【正文】

刘春华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画配以灯光突出呈现

序厅大型浮雕墙正在进行最后扫尾工作

谈判场景中增设的人物硅胶像栩栩如生

提要:为纪念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暨大罢工胜利90周年以及纪念秋收起义85周年,也为了庆祝2012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在萍乡的举行,安源纪念馆投资近1000万元对陈列大楼进行了大规模的基本陈列展陈提升工程,整个工程将在7月2日正式亮相迎接八方来客。6月28日,记者提前前往为市民一探究竟。

序厅增加主雕塑和大型浮雕墙

据介绍,此次展陈提升工程的重点是陈列大楼序厅的重新布置,序厅增加了中央的主雕塑和后面的大型浮雕墙《洪流》以及两侧共6个有关安源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并配备灯光照明系统,从视觉效果、听觉效果上给观众以震撼性的感观。

主雕塑由两只大手、漫卷的红旗和岩石组成。环绕四周的巨大红旗奔腾向上,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焰,破土而出、苍劲有力的两只手,一手紧握岩尖,一手高擎着信号灯,象征路矿两局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召唤下,以坚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义无反顾奔赴井冈山,走向胜利。

位于正对面的大型浮雕墙《洪流》,外形呈不规则平行四边形,既像一张被撕破的画卷,又像一股奔腾不息的洪水,表现了从安源工人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撕破沉寂的黑幕,融入到中国革命的洪流之中;安源工人在震惊中外的大罢工和秋收起义中,前仆后继,以势不可挡的“洪流”和革命豪情,谱写了中国革命史和人民军队建军史上的光辉篇章。

位于正面两侧墙上有6个时间节点,左边3个时间节点分别是1898年3月、1899年1月和1908年3月,分别是萍乡煤矿开办、株萍铁路修建和汉冶萍公司成立的时间,都是代表萍乡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时间;右边3个时间节点分别是1922年2月、1922年9月和1927年9月,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在产业工人中最早的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成立、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湘赣秋收起义爆发后在安源创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时间,都是代表安源工运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

运用高科技逼真再现历史场景

在展陈第三单元的谈判场景中增加了以刘少奇为中心人物的6尊人物硅胶像,增添两个窗户,窗户外衬以大罢工背景图,配以两个音罩,增强感染力和真实感,全面展示当年刘少奇一身是胆与路矿两局谈判的真实场景,观众身处现场有如见其人、闻其声之感。

第六单元对秋收起义武器台进行了重新布置,将武器柜中的武器和之前单独一处展览的松花木炮集中放入武器台场景中,正面主墙上衬以实地取景的芦溪山口岩战斗旧址山水照为背景图,配备灯光照明,形象地再现了当年秋收起义部队向芦溪山口岩转移的激烈战斗情景。

此外,安源纪念馆在展陈提升中对第六单元原有的智取醴陵城战斗情景的幻影成像进行了重新制作,将原来的场景搬移至场地较大的副展线上,扩大原幻影成像中展示人物和景像的比例,增大幻影视频窗口,运用高科技逼真再现了二团攻克醴陵的战斗情景。

大型画卷《工运圣地》“十一”前亮相

为了更好地反映安源工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安源工作、生活过的情景和丰功伟业以及安源工人的形象,第八单元展陈提升以历史为线索,艺术创作为主。

第八单元开端的主墙上悬挂一台高科技的大型LED显示屏,把安源创造的16个历史之最,配以音罩解说,制作成电视宣传片,放在LED显示屏上循环播放。

八单元剩余的20米展线,将聘请全国知名的画家创作一幅以安源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及安源工人杰出代表的群体画卷―――《工运圣地》,高度体现安源工人的群体风采与气质。由于第八单元的艺术创作所涉及的历史人物众多、篇幅较大,所有作品预计要到10月1日前才能完成,所以目前这20米展线暂时布展从安源走出的将军和领导人的34幅题词。

此外,安源纪念馆将一至六单元容易褪色的PPC材料展板全部更换成不褪色、防潮、更显高档次的纳米展板,增加了厚度,立体感更强,同时撤换部分文字版面,更换部分旧址彩色照片,微调部分展板按原有顺序,充实了新的内容,并在一些重要的地方增加多台触摸屏,以方便观众查询,增强互动效果。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