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安源:中樂力保民族傳統
【类型】报纸
【篇名】黃安源:中樂力保民族傳統
【简介】 「反而,『中』永遠要走在前面,所以先得做好自己。假若過份偏離傳統,中樂就等於沒有生命。因此,務必先追求中樂傳統的音色及情感。假若失卻這些重要元素,中樂是生存不了的。我不敢說中樂團是香港的文化旗艦或大使之類,但我們長遠的目標,當然是希望能夠憑中樂衝出國際。」黃安源說。 掌管香港中樂團30年,黃安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685
【正文】
「反而,『中』永遠要走在前面,所以先得做好自己。假若過份偏離傳統,中樂就等於沒有生命。因此,務必先追求中樂傳統的音色及情感。假若失卻這些重要元素,中樂是生存不了的。我不敢說中樂團是香港的文化旗艦或大使之類,但我們長遠的目標,當然是希望能夠憑中樂衝出國際。」黃安源說。
掌管香港中樂團30年,黃安源見證回歸前後香港中樂團之發展。他表示,一路走來,既要力保中樂的傳統養份,也要接受音樂上種種非傳統挑戰。原來早在上世紀70年代,香港中樂團就向現代化方向進發:「隨著時代轉變,任何音樂也得滲入更現代的想法和技巧。在70年代,我們開始起用西方作曲家的作品;他們沒有正統中樂根底,是非傳統兼新潮的樂曲。」
黃安源認為,任何藝術都要有深厚的根基,方能達到交匯之極致。
北引專才 參與創作
對於香港的中樂發展,黃安源認為仍有進步空間,「大陸文化氣息濃厚,加上推行一孩政策,有助文化普及。」下一代因為家庭及社會資源集於一身,更容易接觸音樂藝術及文化教育;這種普及情況與香港不同,香港主要是樂團及政府部門的宣傳推動,市民及其下一代接收資訊而逐漸傳播開去。
至於香港樂壇的普遍水平﹐與大陸仍有一段距離,本地的專業音樂學院與人口比例差距大,而且缺乏場地,「現有的場地如大會堂並不算差,但數目肯定不足。」他表示現時有需要增設學院培訓人才,及要有自己演出的場地,使中樂在香港更為普及。
現在香港中樂團的作品來源豐富,黃安源表示有20多名來自大陸的作曲家參與創作,引入內地專才,令出產作品甚豐,樂團的演出項目也最多。若然能夠配合場地演出,那無疑有助推廣中樂,所以演出場地、觀眾與中樂發展之關係密切。 ■文:黃載言、林意生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目光转向安源路矿 年份:2020
- 2、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4、历史性·革命性·艺术性 作者:吴诗中,黄仂, 年份:2020
- 5、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
- 6、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