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是否批评了“去安源”邮票不盖戳问题
【类型】报纸
【篇名】周总理是否批评了“去安源”邮票不盖戳问题
【作者】 郑启五
【简介】由甄树隆编著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邮票全书1949-1998》,于 1999年7月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 版。此书字数多达1786千字,分上 下两卷。此书的特点在于有相当的 篇幅介绍每套邮票的背景资料。但 有的资料的真实性有待探讨,例如 有关周总理制止文12《毛主席去 安源》邮票不盖戳的传说,就很可 能不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642
【正文】
由甄树隆编著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邮票全书1949-1998》,于 1999年7月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 版。此书字数多达1786千字,分上 下两卷。此书的特点在于有相当的 篇幅介绍每套邮票的背景资料。但 有的资料的真实性有待探讨,例如 有关周总理制止文12《毛主席去 安源》邮票不盖戳的传说,就很可 能不是史实。$$ 该书在302页上关于文12《毛 主席去安源》邮票的文字资料中写 道:“邮电部于1968年7月下发紧 急电报通知,‘为了画面(文12)不 受污损,保持完美,决定破例在贴 用邮件时不予盖销,如有误盖,立 即换贴,望严格执行。’周总理知道 后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指出:邮票 怎能不盖销,立即改正。”$$ 类似的说法还见于武汉集邮 学术宣传委员会编著的《武汉集邮 文选1996-1999》,其中收入了王 安平谈论《毛主席去安源》邮票及 其原画的文章,该文中提到“由于 当时极“左”思想的影响,邮局竟不 敢盖销此票,原因是伟大领袖毛主 席的形象不能玷污,周恩来总理知 道后,作出指示,才予以纠正。”$$ 然而这样的提法并不确切。笔 者新近获悉几份历史档案,以为很 有必要借助这几份历史档案中的 记载,让这件事的整个过程凸显出 来,以正视听。$$ 是不敢盖销还是不予盖销$$ 首先不是邮局不敢盖销《毛 主席去安源》邮票,而是当时的邮 电部军管会在此枚邮票的发行通 知中硬性规定“不予盖销”。这一决 定现在看来相当荒唐,但实际情况 确实如此。$$ 从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诞生之 日起,邮票贴上信封进入邮路前被 盖戳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了,否则 就失去了邮票作为邮资凭证的意 义。本来邮票上任何人的头像接受 邮戳的盖销从未有过疑义,然而却 在我们中国遇上了麻烦。还在文化 大革命之前,关于领袖像邮票的盖 销问题就已经成为邮票发行和流 通过程中比较敏感的问题,邮电部 多次作出要在边角盖销的规定,并 视其为“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要 求“不再发生把日戳盖到人像面貌 上的类似问题”,事实上给邮政人 员的工作增加了难度。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随着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 不断升温,领袖邮票的问题盖戳变 得更为敏感、更为棘手。$$ 最新披露的档案显示,邮电部 为此曾在1968年8月31日发出 “邮电部(66)邮业字50号”电报通 知,全文如下:“文化大革命运动开 始后,红卫兵群众对邮局发行印有 革命领袖像的邮票不断提出意见, 认为这种邮票贴用后,革命领袖像 被盖上日戳,信件寄到后所贴邮票 亦常随信皮被撕破或乱扔,这些都 与广大群众对革命领袖无限崇敬 和衷心热爱的心情相抵触,要求将 上述邮票停售。关于这个问题,我 们正在请示中央,候中央批复后再 行指示。目前对上述邮票可暂予收 存停售。对邮件上贴用这种邮票的 销票时必须盖在邮票的边角部分, 避免盖到领袖的肖像上。希即通知 各邮局执行。群众向邮局提出有关 上述邮票的问题时,并希妥为说 明。”$$ 这个文件下发后半年多,在 1967年的3月14日,邮电部又 发出了编号为“(67)邮业字11 号”的电报通知,全文如下: “关于暂停出售革命领袖像问题, 曾由我部(66)邮业字50号电通 知各局执行,现经革命群众和革 命职工讨论,认为过去发行的毛 主席像邮票及其他革命领袖像邮 票政治意义重大,方向是正确的, 除已印发传单广泛宣传外,我部 同意注销前电,立即恢复出售。 希即转知各局有关职工,在销票 时一定要将日戳盖在边角上,避 免盖到领袖头部,要特别加以注 意。”$$ 以上两个文件足以说明,在 那特殊年代,因盖戳问题令邮电 部对领袖邮票陷入了两难境地。 在此问题上如履薄冰的邮电部邮 政总局于文1邮票发行后的10天 发出了编号为“(67)业字86号” 的《关于盖销印有毛主席像和语 录邮票注意事项的通知》,指出在 盖销毛主席像和毛主席语录邮票 时,“……还是有一些局不够注 意,有的盖到了票面上,引起指 责,对主席不尊敬和污损语录文 字。因此,特再通知各局充分注 意,把这项工作当作政治任务, 在盖销上述邮票时日戳一定要在 邮票下边左角或右角盖销。”该通 知还称:“我们已转请邮票发行 局在设计工作方面将票边适当多 留点空位,以便盖戳。”此通知发 出后,显然邮票发行局有所动作, 文2邮票前4枚红底白字的“中国 人民邮政”和后四枚白底黑字的 “中国人民邮政”都安排在邮票的 下边,而且都“多留点空位”供销戳 之用。$$ 尽管当时社会上对毛泽东的 个人崇拜已达到狂热的地步,但邮 电部和邮政总局的有关文件总是 以“注意”和“不注意”来谈盖戳问 题,显示了对基层邮电职工工作的 理解,在特殊年代实属难能可贵。$$ 邮电部军管后,极左思潮进一 步升温,盖戳问题开始出现与阶级 斗争挂钩的苗头。1968年7月4 日,邮电部军管会呈送了编号为 “(68)军管邮业字84号”的《关于 邮票问题的请示报告》,提到“发现 有极个别阶级敌人,利用邮票恶意 污秽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邮局 也有误把邮戳盖在毛主席像上的 情况发生。我们已在广大邮电职工 中进行了教育。”报告还称,对毛主 席像邮票要“进一步发动群众解决 邮戳污染问题”。由此可见,由于有 了把邮戳当成是对邮票污染的思 路,因而紧随其后的文12邮票发 行通知出现贴用《毛主席去安源》 邮票“不予盖销”的决定就显得“顺 理成章”。我当时在福建厦门大学 邮电所的布告栏上看到一张对开 四版的宣传《毛主席去安源》邮票 的报纸型专刊,获悉贴用此票不予 盖销的消息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 不对劲的地方,似乎也觉得言之有 理,理所当然。记得1968年10月 的一天,我在厦门中山路报刊门市 部购买《毛主席去安源》邮票,旁边 有个小伙子说:“很过瘾,这种邮票 不盖印,我有一枚已经来回寄了好 几次了。”正在出售邮票的邮电老 职工程大华闻之,急忙说:“那怎么 行,虽然没盖戳,但我们邮电都做 记号,绝不能再用!”个人虽然无法 制止不盖戳的荒唐决定,但为减少 国家损失,他编出了一个善良的谎 言。由此可见,许多邮电职工都是 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敢怒而不敢 言。$$ “不予盖销”的结果$$ 由于不盖戳导致的邮资流失 显而易见,终于有人忍无可忍, 借题发挥,用特殊的方式对军管 会的“外行”的错误决定进行了 恰到好处的制止,且收到了实际的 效果。$$ 1968年10月12日,北京市邮 局革命委员会发出了编号为“(68) 革生字第13号”的《关于“毛主 席去安源”邮票盖销问题的请 示》,全文如下:“邮电部军管 会:《毛主席去安源》这枚邮票 自发行以来,由于不盖销,给一 些意识不健康的人钻了空子,我 们已发现多起把用过的邮票揭下 来再用。我局房山县邮电所一个 乡邮员,他从投递的邮件中把邮 票揭下,再贴上其揽收的邮件, 从中进行贪污,一次就从他身上 检查出揭下的这枚邮票214枚。 也有一些同志不明为什么不盖销, 错误地认为邮票不盖销是为了节 约纸张,就是为了再用。对这样的 邮票有些局实际仍盖销,又有些局 ……竟将邮票误盖部分剪下,有损 这枚邮票的完整。以上情况说明邮 票不盖销是存在着漏洞,很容易使 意识不健康的人从中贪污和舞弊。 这一规定是疏忽了阶级斗争,据 悉,《毛主席去安源》这枚邮票,现 存量还很大,为此我们认为,有必 要重新规定邮票必须盖销。以上意 见是否妥当,如同意请转知全国各 省市局。”$$ 此后发生的情况,《中国邮票 史(1966年5月-1978年12月)》 (征求意见稿)写到:“据邮电部军 管会生产指挥部负责人江伟文回 忆,听到各地邮电局反映后,又进 行第二次研究,认为邮票仍要盖 销,但不要盖在毛主席的脸面上, 而盖到邮票的左、右下角。”江伟文 认为,这件事“是文革中发生的一 个‘特例’,说明军管会的同志没有 经验,这是同当时阶级斗争为纲, 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等一系列‘左’ 的思潮分不开的。”$$ 敬爱的周总理在文革中曾对 邮票方面的工作有过多次指示,特 别是在1968年9月27日召开的 中央宣传工作会议上亲自制止了 “红海洋”在邮票上的泛滥,使邮票 在选材和设计上从文14起出现了 明显的变化。但从目前的存档和当 事人的回忆来看,并没有发现任何 材料能说明文12的恢复销戳与周 总理的指示有直接关系。但中央宣 传工作会议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 对个人崇拜的狂热有了一定的遏 制,也可能为邮电部军管会接受北 京邮局革委会的正确意见进而恢 复销戳的决定,起了某种催化剂的 作用。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目光转向安源路矿 年份:2020
- 2、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年份:2020
- 4、历史性·革命性·艺术性 作者:吴诗中,黄仂, 年份:2020
- 5、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
- 6、江西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年份:2020